第 965 章(1 / 1)

汉末孤峰 冬天里的瓜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公将授何职?” 张鲁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才说道:“阎从事有何看法。

阎圃道:“汉中知兵之将,首推杨任。

如今并无任何证据显示杨任暗通曹操,主公不该寒了将士之心。” 张鲁觉得阎圃偏袒杨任,心中更加不悦,遂沉声说道:“此事本师君自有计较。

阎从事不必多言。” 阎圃无奈,只好退出。

…… 杨松回到府中后,便立即去了密室。

密室之中,有位二十多岁的儒生模样的人正在秉烛读书,此人眉清目秀,相貌堂堂,一看就是极其聪惠之人。

这人,便是杨修,那个“鸡胁”故事的主人翁……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将其杀死的杨修。

杨修此人,绝不简单! 杨修字德祖,太尉杨彪之子,好学,有俊才,知识渊博,极聪慧,年纪轻轻便担任了郎中之职。

在原本的历史上,杨修后来做了丞相府主薄,因为与曹植交好,参与了争夺魏太子之事。

才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而那个关于“鸡肋”的“弃之有味,食之无肉”的事件,不过是曹操的一个借口而已。

…… 见到杨松进入密室之后,杨修便放下书本站起来,恭敬地给杨松施了一礼道:“愚侄见过从叔。” 从叔? 没错,汉中杨氏出自弘农杨氏。

汉朝的弘农杨氏势力极大,也是与袁氏一样的历任朝廷三公的大门阀,而汉中杨氏,则可以说是弘农杨氏的一个分支,论资排辈,杨修得叫杨松一声“从叔”。

杨修此来,正是受曹操之命,利用这种“叔侄”关系,来重金贿赂收买杨松的。

杨松见杨修对自己如此恭敬,心中很是欢喜,连忙上前扶起道:“贤侄不必多礼。” 随后,杨松又对杨修道:“今日用贤侄之计,果然说得张鲁心动,只是那阎圃……差点儿又坏了咱们的好事。” 杨修一听,连忙笑道:“从叔说是“差点儿”,那就是没被他坏了好事,对么?” 杨松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也不尽然,张鲁已经决定将杨任调回汉中,只是,舍弟杨柏,并没有做成那阳平关的守将。

张鲁让张卫为主将,舍弟杨柏,只是做了张卫的副将。” “无妨。”杨修道:“有从二叔在阳平关,虽非主将,亦是大有机会。

若是此事成了,丞相必会对从叔和从二叔大加封赏。” 杨松闻言,有些贪婪地问道:“不知丞相……会如何对待杨某兄弟?” 杨修笑道:“赏万金,封关内候。

除此之外,丞相深知从叔的才能,必会委以重任。” 杨松闻言,喜不自甚。

杨修看到杨松的样子,嘴角掠过一丝不屑。

…… 数天之后,杨任被调回了南郑,阳平关的守将换成了张卫和杨柏。

又过了十数天,曹操果然亲率大军来到阳平关。

张卫见曹军来犯,倒也是极积防守,凭着地形和关墙,让曹操死伤了千余人马不能寸进。

如此过了五六天之后,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徐晃按照与杨柏的约定,带着两千余人爬上了谷道两侧的山脊,在杨柏手下亲信将领的接应下成功登上了山脊上城墙。

登上了山脊城墙的徐晃,带着数千人沿墙头杀向关城,守备松驰的汉中军大溃。

杨柏见徐晃上了山脊城墙,并没有马上反戈一击投靠曹军,而是带着数千亲卫前往张卫的营帐。

……

第468章 黑冰阁见张鲁

此时的张卫,正在帐中酣睡,半夜被人推醒,见是杨柏,惊问道:“杨将军何事?” 杨柏道:“曹军入关了,末将前来护卫。” 张卫大惊,倾耳一听,果然有喊杀之声由远而近,连忙披衣起床。

待到张卫披挂完毕时,徐晃已杀进了关城。

张卫欲率军抵抗,杨柏对张卫道:“大势已去,曹军已经入关,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说罢,杨柏便让亲兵护着张卫,杀开一条血路,从南门逃出了阳平关,直往南郑而去。

…… 在杨柏手下亲信的帮助下,曹操轻松攻破了阳平关,获取了进入汉中的“通行证”。

—————— 入关之后,曹操心情大好,问徐晃道:“此战战果如何?” 徐晃答道:“杀敌两千余人,俘虏一万多人,另有两万多人逃出南门,或是随张卫去了南郑,或是逃散各方。

曹操闻言一愣,问道:“杀敌如此之少?” “没错,确实如此。”徐晃道:“汉中军军纪松驰,士气不振,几乎是一触即溃。” 曹操眯眼想了一会,看向一旁的司马懿,问道:“仲达觉得如呵?” 司马懿道:“轻兵突进!” “正合吾意。”曹操笑道:“轻兵突进,本是兵家大忌。

不过,与张鲁交战,不同于田峻。

张鲁的汉中军,只会倚仗地利而守,如今地利已失,汉中军必会惶惶然如丧家之犬。

此时,若是我军步步为营,他们或会逐城抵抗,但若轻兵突进,他们反而会仓皇失措,一触即溃!” “丞相英明。”司马懿道:“可分兵数支而进,威势更盛!” “正该如此。”曹操脸色一正,下令道:“令徐晃将军率五千骑兵为先锋,急攻南郑。

李进和郭援各率步兵五千,分取沔阳和褒中。

本相亲统中军,随后而来。” 徐晃、李进和郭援三人应喏受命,立即率军离关而去。

曹操的后军,则在阳平关上休整一天,于第二天早上出关城,浩浩荡荡直赴南郑。

情况果然如曹操和司马懿所料一般。

沿途所有城池和关卡,都是一触即溃,那些守军和将官们,或逃逸或投降。

徐晃的五千骑兵,几乎是没有经历什么战斗,便来到了南郑城下。

徐晃到了南郑之后,也没有急着攻城,而是屯兵城下,等着杨柏按约定献城。

…… 此时,南郑城中的张鲁,已成惊弓之鸟。

在得知阳平关失守之后,张鲁才意识到自己是中了曹操的反间之计,连忙召集手下文武议事道:“曹军来势汹汹,各位有何对策?” 杨松道:“曹丞相兵强马壮,我军非其对手,何不降之?” 杨任道:“曹操奸诈,主公若是降曹,必不能相容。” 杨松又道:“若不能挡曹操兵锋,相不相容又有何差别,主动降之,尚有一线生机,总好过战败城破,玉石俱焚,召致灭族之祸!” 杨任大怒道:“南郑城高池深,有大军四万,若纠集周边兵力,可达七八万人。

到了你口中,怎么就成了绝地了呢?” 张卫也出声反对道:“现在还不是讨论投降之时候,我汉中有百万教众,只需师君一声令下,必会应者云集,与城中守军里应外合,聚歼曹军于南郑城外。” 张鲁闻言,依旧犹豫不决。

恰在此时,亲兵来报说阎圃到了。

张鲁忙唤阎圃来,责问道:“为何来得如此之迟也?!” 阎圃道:“非是属下故意来迟,而是属下在来府衙的路上,遇到了田峻的人!” “田峻的人?!” 众人闻言,都是惊呼出声。

——曹操势大,能与曹操匹敌者唯有田峻! 因此,一听是田峻的人,众人全都打起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