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4 章(1 / 1)

汉末孤峰 冬天里的瓜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峻点了点头,问别驾田丰道:“可有马德衡(马均)的消息?” “正在客房等着呢。”田丰道:“听说主公将回邺城。

那马德衡就回邺城等着主公了。” 田峻闻言,大笑道:“江东水师,不足为惧矣!” 说罢,田峻令召马均前来相见。

少顷,马均便来到了府衙,与马均同来的,还有四名壮汉抬着一个巨大的木箱子。

见面之后,马均先是对田峻行了礼,接着便道:“属下为主……主……主主公带来了一样东……东……东东西。” “必是船模无疑。”田峻笑道:“快打开给本将看看。” 马均闻言,赶忙让那四名壮汉将木箱打开,再将里面一个巨大的模型抬出箱外。

——那是一艘船,很精致的楼船。

此船长约三米,宽约一米,其上有两层建筑,甲板上密布床弩和投石车以及士兵模型,而尤其让田峻感兴趣的有两样: 其一,在船弦的两边,有两排带叶片的轮子。

其二,在船头和船尾,各有一个占比较大的船舵。

“果然是新式船模!” 田峻大喜,赶紧站起来,疾步走到船模边,围着船模转了一圈,看了又看,然后大赞道:“巧夺天工啊!德衡手艺,天下无双!” 随后,田峻又道:“要何时才能试制出第一艘样船?” 马均道:“三月之内,可见新……新新新船样船。” 田峻赞赏地点了点头,又问道:“可否用旧船改造?” “可。”马均道:“亦须待……待……待样船试航。” 田峻点了点头,下令加派人手经费,尽快建造新船。

田丰则对田峻道:“当严守新船机密,待以后出战江东时,才可打孙权一个措手不及。

主公可将新船建造,放到远离中原的……三韩郡的仁川港去。” 田峻依其言,给了马均一大批赏赐,然后让马均带着家属和一大批船匠赶往仁川港,专职修造和改造新船。

…… 五月的汉中平原,艳阳高照,清风徐徐。

一望无际的田野,郁郁葱葱的水稻已经开始抽穗了。

田间到处是劳作的农夫,这是在给水稻田做最后一次除草了。

偶有歌声传来,那歌声轻快而流畅,倾耳细听,竟是: ——————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 侯彊侯以。

有嗿其馌, 思媚其妇,有依其士……” …… 五斗米教的“师君”张鲁,正走在田间的道路上,脸上颇有得色。

自从来到汉中之后,张鲁便传承其祖的五斗米教,自称“师君”。

初学道者,皆称“鬼卒”,道中管事,则号称“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部众者则称为“治头大祭酒”,然后,张鲁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务。

张鲁的五斗米教,倒也不能称之为邪数,其教义基本上就是: 其一,教民诚信不欺诈,令犯人自首其过; 其二,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步以赎罪。

其三,春夏两季万物生长之时禁止屠杀,又禁酗酒。

除此之外,张鲁还创立义舍,置义米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

很简单的“以教牧民”之法,便将整个汉中治理得物阜民丰,百姓安居乐业,宛如世外乐土。

这就是……“以教牧民”的厉害之处! 宗教予人的力量,在于……灭除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

乱世之众,百姓困苦,刀兵不断,人民朝不保夕,正是需要“希望与安心”的时候。

所以,张鲁的五斗米教,也发展得特别迅速,几乎整个汉中的百姓,都加入了五斗米教。

从这一点看,也不得不说张鲁这人,还是有些能耐的。

……

第467章 长城自毁

张鲁也算是勤政爱民,看到作物长势很好,张鲁的心中颇感欣慰。

转身对一旁的阎圃道:“看来,今年这稻子的长势比往年更好啊。” 阎圃道:“确如主公所说。

去年时,我们试用了传自那田峻治下的新式栽种法,增加了浸种、晒田等工序,水稻的亩产从之前的两石半增加到了六石,几乎是之前的两倍。

所以,今年我们就全面推广了田峻的新式栽种法了。” 张鲁笑道:“如此一来,恐怕这粮食要多得吃不完了。

可让百姓多养些猪牛鸡鸭之类的畜禽,改善民生。” 顿了一下,张鲁又无限感慨地说道:“田其泰此人,功在千秋啊,真想去见见他,可惜隔得太远。” 就在此时,主薄杨松纵马而来,对张鲁道:“据长安细作传来消息,曹操正在纠集兵马,欲再次发兵阳平关,这次恐怕……事有不睦!” 张鲁愣了一下,随即笑道:“阳平关天下雄关,又有杨任将军驻守,能有什么大事?” 杨松道:“曹操亦知阳平关乃天下雄关,但他上次刹羽而归,如今又去而复返,恐怕是有了破关之法!” “破关之法?”张鲁的脸色有些凝重起来,开口问道:“可有端倪?” 杨松道:“坊间有言,杨任与前太尉杨彪有旧,恐欲献关降曹!” 张鲁闻言大惊。

一旁的阎圃闻言,皱眉斥道:“杨将军对主公忠心耿耿,坊间之言,安知不是曹操细作的离间之计?” 杨松道:“阎从事此言,亦是大有道理,幸许,这还真是曹操的离间之计,但凡事怕有个万一啊。

想那曹操何许人也,若无把握,又怎会去而复返。” 这话一说出来,阎圃也无法反驳了。

毕竟这人心隔肚皮,谁敢保证没有个万一? 张鲁的脸色则更难看了。

沉默了很久,张鲁才说道:“如果……杨任将军调回南郑,谁能代之?” —————— 话音未落,杨松的弟弟杨柏挺身而出道:“末将愿往!” 阎圃见状,心中一动,立即反对道:“不可,阳平关非同小可,主公之弟张卫将军允文允武,不如让张卫将军亲自镇守。” 杨松闻言,立即反驳道:“张卫将军掌军南郑,护卫主公安全,岂可轻离?” 阎圃无奈,又自荐道:“属下愿为主公领军镇守阳平关。” 杨松冷笑道:“阎从事乃主公臂膀,岂可不在主公身边?” 阎圃还要再争时,张鲁已经出声了:“就以张卫为主将,杨柏为副将吧。

此事甚急,可立即前往阳平关交接。” 这也是张鲁的手段。

张鲁素知杨松与阎圃不和,这样安排,也算是一种平衡。

而且让自己的弟弟为主将,张鲁自己也更放心一些。

至此,张鲁再无心情巡查教民的生产,带着手下一众文武回南郑城而去。

而杨松,看向阎圃的目光中,则带着一丝恨意。

…… 张鲁等人回到城内之时,天色已晚,众人各回府中。

阎圃待众人都走了之后,又单独前往求见张鲁道:“主公容禀,那杨松兄弟,向无节操。

如今一文一武,兄为主公主薄,弟为统兵大将。

若有异心,恐为汉中大患,主公当提防之。” 张鲁闻言,略有不悦地说道:“杨松跟吾多年,虽略有行为不检,但对本师君还是忠心耿耿的。

此事……休得再提。” 阎圃又道:“若杨任回到汉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