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3 章(1 / 1)

汉末孤峰 冬天里的瓜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津的西岸,甚至是提前烧了浮桥,朱灵的军队就过不了黄河!只要朱灵的军队过不了河,他袁本初的的战略目的也就达到了。可他袁本初明知如此,却不顾与我方盟友情份,暗中指使杨定用诈降计,诱朱灵率军过河,半渡而击,致使我军丧失上万的精兵和一员大将,是可忍,孰不可忍?” “兵法有云: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荀攸道:“主公此时应当优先考虑的,乃是天下格局,再着眼于天下格局,制定出最佳的整体战略。” 曹操闻言,沉默了一会,问荀攸道:“请公达试言之。” 荀攸道:“如今主公周边的诸侯共有四家,分别是田峻、袁绍、吕布、刘表。在这四家中,吕布与田峻结盟,刘表意向不明,暂时秉持中立,若是主公不修复与袁绍的关系,主公便会四面皆敌!诚如是,若四方联合讨伐主公,则主公何以当之?” 曹操闻言,点了点头道:“公达言之有理,刚才确是本将言辞有点过激了。” 顿了一下,曹操又道:“按公达所说,我方该如何破局?” 荀攸道:“袁绍居关而守,不论是并州还是关中,皆有险关为凭,我们皆不宜此时图之。田峻与我方势均力敌,乃是我方最大的敌人,不过,以属下判断,田峻也不愿在此时与我们大规模决战。所以,我方的策略,应该是首先消除徐州和荆州之患。” “公达言之有理。”曹操赞了一句,又接着问道:“徐州与荆州之间,我方又该如何调整布局?” 荀攸道:“吕布性骄,可乘机骄纵之,又有陈珪陈登父子为内应,纵然与田峻结盟,也不足为虑。我方首先要做的,乃是夺取荆州的宛城!” “宛城?” 曹操走到地图边,看着宛城道:“公达说得没错,宛城这地方,乃是荆州门户,若是在刘表手中,就会随时威胁到许昌;若是在我方手中,不仅可以堵着了刘表北进许昌之路,还可以直接威胁到刘表的治所襄阳城,使得刘表不敢轻举妄动。” “主公英明。”荀攸道:“待到取了宛城之后,主公再回头处理吕布占据徐州之事时,届时,便再无后顾之虑了。” “公达言之有理。”曹操点了点头,又问道:“宛城乃是有名的坚城,又有襄阳为后盾,该如何取之?” “此事不难。”荀攸道:“宛城现在的守将,乃是张绣。刘表让张绣暂住宛城,也是存了先用张绣为他守住门户的意思,但张绣对刘表其实怀有仇恨之心。因为张绣之叔张济在攻打南阳郡的穰城,中箭而亡。主公只要软硬兼施,张绣必然来降。” “此计甚妙!”曹操赞道:“公达之才,堪比张良,吾得公达之助,何其幸也!” 说罢,曹操下令整军前往宛城征讨张绣,同时派出皇甫郦为使,前往宛城劝降。 …… 皇甫郦此人,乃是皇甫嵩的从子(侄子),能言善辩,有专对之才,又与张济交情甚好,这也是曹操让皇甫郦为使的原因之一。 到了宛城之后,皇甫郦并没有立即摆明使者身份,而是以张济的好友身份,先去了张济灵位前祭拜一番,以此获得了张绣的好感。 在拉近了与张绣的距离之后,才对张绣道:“世侄独统一军驻守宛城,可知其险否?” 张绣虚心地请教道:“未知也,还请世叔教吾。” 皇甫郦道:“宛城地处南北要冲,乃兵家必争之地,此地南可下襄阳,北可入兖、豫,西北可通武关。能据此城者,必有后盾和根基。若曹操据有宛城,有兖豫两州可为根基;若袁绍居此城,可有武关之后的关中可为根基;若刘表居此城,可有荆州为其根基。而贤侄居此城,无根无基,状若浮萍,不论曹、袁、刘任何一方前来攻打,将军都只能在此消耗兵力而无法得到补充,纵然贤侄勇猛,士卒精悍,又能消耗多久?” 张绣闻言,缄口不语。 因为,皇甫郦的话,正说中了张绣的心事。 张绣心里明白,由于张济死于攻打荆州穰城的战事中,刘表虽然同意张绣暂居宛城,却在新野屯下重兵防范着张绣,两者只是合作利用,并无主从关系,若是一旦有事,想要刘表支援,恐怕只是自己厢情愿。 ……

第340章 漏屋连夜雨,惊现司马懿

对于徐晃的“人格担保”,文丑是相信的,但辛评身为谋士,就要谨慎很多。因此,早在黎阳的时候,辛评就派出了不少哨探,严密关注小孟津浮桥的修复情况,并要求每天用快马汇报一次

在文丑带着军队进入朝歌城的第二天,哨探来报:“徐晃将军调集数百民夫,正在加紧修复小平津渡上的浮桥,按进度,估计今天晚上就可完工。”

“徐晃将军果然是言出必践的信人啊!”

文丑闻言,立即为徐晃将军点赞。

辛评也是都大感放心,对文丑道:“从小平津到朝歌有四百多里路程,如果用粮队运粮,这少说也得六天,而我们现在只有四天的粮草了。所以,我们得用骑兵去接,用战马去驮粮,三天可回。”

其实不用辛评说,文丑也会这么做,两人想法相同。

于是,文丑派了一名叫杨岱的校尉,带着两千骑兵,一人三马前去小平津运粮。

按文丑的想法是:一人三马,一天可到小平津关。然后,一匹马供骑兵骑乘,另外两匹马用来驮粮,两天便可将第一批粮草运回朝歌。

这样算起来,待第一批粮草到达朝歌时,文丑手上至少还有一天粮草,完全可以接得上。

……

不过,杨岱出发之后的第二天,便派信使给文丑带来了不好的消息:“那些抢修浮桥的民夫,因为被徐晃将军逼得太急,在某些人的恶意挑拔下,造反了!

——小平津度的浮桥被烧了个干干净净!”

文丑和辛评大惊,问道:“何人挑动民夫造反烧桥?”

那信使道:“据徐晃将军说……是田狐狸的黑冰阁的人。”

“此话当真?”辛评惊问道:“几个黑冰阁细作而已,又如何能在徐晃将军的眼皮底下,策动民夫把浮桥烧得干干净净?”

信使道:“这个……属下也不知道啊,属下只听说那些民夫杀掉了督造的士兵,烧了桥后躲进了北邙山中。”

辛评眼神一眯,问道:“何不用渡船先运一批粮草过来应急?”

“杨岱将军也是这样问徐晃将军的。”信使道:“但徐晃将军回复说,可从孟津渡过黄河,最多也就耽误一天时间。运粮队已经绕道去孟津渡了。”

辛评大怒道:“杨岱,杨岱他是猪吗?为何不立即向徐晃提要求?”

“杨将军有这样做了啊。”那信使回答道:“杨将军得到徐将军回复后,立即让人架着小渔船去对面找徐将军了,可是,我们派过去的人没有见到徐将军本人,只见到其手下一名军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