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和战马。
在问过蒋钦之后,才知道这船的长是19丈,腹宽是8丈(换算成后世的计量平位,也就是长45米,腹宽19米)。甲板下两层船舱,使用的船帆为中国传统的硬帆。
这种船,如果只是用来运兵,每艘可运六百多人。考虑到军备物资和战马,在千里之内的航程,通常载兵三百人左右,千里之外,则适当递减。
田峻此次出兵七千,再加上约两千匹战马和大量军备物资,田峻决定带上八十条大船。
在大连城休整了一个晚上后,田峻就带着将士们开始上船启航了。
此时天气晴朗,海上波澜不惊。
时值初冬,刮的是轻微的西北风,正好顺风直抵朝鲜半岛南端。
……
三天之后,田峻的战船到达仁川,周泰、关靖、邹丹早就在码头上等着了。
让田峻感到非常诧异的是,前来迎接的不止是周、关、邹三人,还有一个跪在地上背负荆条的人,一见之下,竟是王门!
负荆请罪的王门?!
这唱的,究竟是哪一曲?
田峻诧异地看向周泰。
周泰见状,连忙向田峻解释道:“事情是这样的,王将军的妻儿尽被倭人海盗所杀,另有数百汉人被劫,王将军想要出海追击海盗,报仇雪恨并救回被劫时汉人。但是,当时正值风暴未息,王将军唯恐周某不愿借船,便趁周某及将士们上岸休整,擅自调动所部驻军,夺船入海。”
“然后呢?”田峻眼神微眯,冷冷地逼视着王门。
周泰接着道:“王将军冒着风暴出海之后,也确实找到了倭人海盗的巢穴,一举击溃了这群海盗,也救回了一些被劫走的汉人。”
“你自己说吧,折损了多少船只多少将士?”
田峻看着王门,语气冰冷,不带一丝烟火之气,仿佛是在对死人说话。
在场的众人都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
第229章 奇怪的仆从
翌日,袁绍没有出战,田峻也没有出战,两军都是不约而同地在加固着自己的营寨,谨守各自营房。 田峻站在高高的望楼之上,仔细地观察着袁绍的营寨,但见营盘错落有致,互为依托,或依山傍水,或深沟高垒,其间哨楼林立,往来巡逻交错,煞是严谨! “营寨扎得不错!”田峻赞叹道:“袁本初手下有能人啊,不知这是出自何人之手?” 贾诩道:“必是出自审配审正南之手,此人对行军扎营之事极是精擅,堪称“大家”。” “审配?”田峻想起来了,似乎原本历史上的官渡之战,负责为袁绍立营扎寨的“总工程师”,便是审配这个人,若抛开别的不说,只论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安营扎寨,恐怕在当世也属顶尖人才了。 “可惜了。”田峻笑道:“袁本初手下奇才荟萃,然不能善用之,大业终是难成。” “主公英明!”贾诩道:“今袁绍手下良才众多,而袁绍却遇事而不能决断,此非良才之福,而是良才之祸也。” 田峻道:“愿闻其详。” 贾诩笑了笑道:“古往今来,凡成就霸业之英主,不惟要善于识才,还要善于用才。夫韩信,曾受胯下之辱而被人耻笑,项羽只用为执戟侍卫,而高祖却筑高台拜将,以之为帅;陈平私盗其嫂,德行有亏,却被高祖拜为主谋。高祖能成霸业,多赖韩信和陈平之力也。比之高祖,项羽初时帐下猛将谋臣等人才,多过高祖何止十倍百倍,最后却败于高祖,何也?人才多而主上不能决断也,此人才之祸也。” 这就是“多谋而寡断”了——麾下谋士众多,各有奇谋妙策,而主上却总是拿不定主意,这样不仅无法成事,反而会引得手下的谋士们互相倾扎,严重内耗,贻误大事,安能不败? 原本历史上的袁绍之败,归根结底,就是败在“多谋而寡断”上! 因为袁绍的多谋而寡断,导致了手下众多谋士之间的内斗。使得田丰、沮授等人都成了内斗的牺牲品,最后……许攸投靠了曹操,袁绍军中机密尽失,袁氏集团彻底走向崩溃…… “文和言之有理。”田峻很是感慨地说道:“对于有决断力的主上来说,人才多是件好事,反之,如果主上没有决断力,人才多了反是坏事。袁绍手下人才虽多,本身却缺乏应有的决断能力,这便是文和所说的“良才之祸”了。” “主公英明!”贾诩道:“袁绍颓势已显,败亡只是迟早之事。依属下看来,主公的劲敌,不是袁绍,而是另有其人了。” 田峻一怔,随即问道:“你是指……曹操?” “没错,正是曹操。”贾诩道:“曹操此人,若论决断力,当世无出其右者也,如今其手下人才,比之袁绍有过之而无不及,堪称主公劲敌。主公当早做提防。” 田峻点了点头,这也是田峻有些担忧的事情。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田峻的穿越,只是改变了大汉朝东北方向的一些地区的人和事,但是却对其它地方影响甚微。曹操依旧如原本历史上一样“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尽显乱世枭雄本色。 从最近黑冰阁送来的情报中,田峻得知,郭嘉、荀彧、荀攸、陈群、钟繇、程昱、满宠、毛玠等人才全都归了曹操,真可谓是人才济济啊。 而这些人中,最让田峻忌惮的莫过于鬼才郭嘉了。 此时戏志才已死,郭嘉已经担任了曹操的军师祭酒。 祭酒这个职位可不简单,前面介绍过州牧从事祭酒,那是州牧府从事的最大职位,而这军师祭酒,其实也就是所有军师参谋团的最高职位,也就是主谋,后世称总参谋长,由此可见曹操对郭嘉有多器重。 除此之外,荀彧、荀攸、程昱等人,也都是顶尖的谋士人才,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 “文和说得没错。”田峻点了点头道:“看来……是得对曹操多一些关注了。” 说罢,田峻又问道:“对于此战,文和有何看法?” 贾诩道:“袁绍立下如此坚固营寨,其心中所想,恐怕不是想要在此速战速决,而是想拖着主公,另有他谋。” “另有他谋?”田峻低头想了一下,轻声问道:“你是说……右北平?” “没错,必是右北平!”贾诩轻声说道:“可能还要加上渔阳!” 田峻站起身来,走到地图边上,看着地图久久不语。 …… 此刻,已是夜深人静,皓月当空。 渔阳太守府后院的厢房中,阎柔正坐在书房之中,掌灯夜读。 夜已深,袁茉已经派人来催过两次了,阎柔依旧呆在书房中,心无旁骛,手不释卷。 阎柔手中所拿的竹简,正是田峻所赠的《六韬》。 失学者往往擅于学! 这句话用在别人身上也许不一定对,但用在阎柔身上,却绝对是恰如其分。 阎柔自幼被胡人掳去草原,在草原中长大,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机会,几乎是一字不识。直到被刘虞拜为护乌桓校尉后,才开始习字读书。也正因为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