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2 章(1 / 1)

汉末孤峰 冬天里的瓜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巡游彭城便可识其真心。”陈登道:“彭城地近小沛,如刘备对将军不做戒备,则说明其心中坦荡;若是刘备加强备战,则说明其心中有鬼,将军可乘机攻杀,也不会冤枉了他,你看如何?

吕布点了点头,对登道:“此计甚好!”

……

小沛城中,刘备坐立不安,彻夜难眠。

此时的刘备,因之前被袁术打得大败亏输,已经只剩下一万多人马,若不是吕布相救,早已败亡。

不过,正如陈登所言,刘备并不感恩吕布,心中反而对吕布恨之入骨。因为,正是吕布乘自己与袁术作战时,夺了自己的徐州牧之位,逼得自己暂住小沛。

至于吕布为什么让刘备暂驻小沛,刘备清楚得很,这绝非什么好意!

就像当初刘备自己让吕布暂驻小沛一样,也绝非什么好意!

为什么这样说呢?

只要看一下小沛的位置就知道了:小沛,其实就是沛县,它不属于徐州,而是位于徐州与豫州和兖州的交界线上,在地理划分上应属于豫州的沛国(郡国)。

也就是说,小沛其实是徐州在面对曹操入侵时的一个前哨!不论是刘备让吕布驻守小沛,还是吕布让刘备驻守小沛,他们都是怀着同样的心思——让对方成为一个前线预警,至于对方的死活,他们并不关心。

……

这天早上,刘备起了个大早,正在操场看赵云练兵。

突然,有亲兵前来禀报:“报告主公,吕布带着大军向彭城而来!”

“吕布!”刘备有些慌张地问道:“他带了多少人马?”

“足有五万余人!”亲兵大声禀报道。

刘备大惊!仰天长叹道:“大事休矣!”

关羽见状,问道:“兄长何故如此惊慌?州牧巡视地方,也在情理之中。

“吕布来彭城不足为奇。刘备道:“可奇怪的是他为什么带了足足五万人马。”

关羽闻言,也是担忧不已。

赵云道:“不若……我军先戒严备战,以防不测,只是如此一来,既使吕布不是针对我们而来,也会对我们心怀不满。”

刘备在帐中走了几圈,咬了咬牙,奋然道:“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得赶快戒严备战!”

就在此时,有亲兵来报,曹操的使者董昭来访!

……

第267章 夺船入海,形同叛乱

邺城骠骑将军府内,田峻送来的情报,眉头紧皱。

具体来说,是两份情报,一份来自徐州,一份来自三韩。

来自徐州的情报,向田峻禀报了刘备为吕布所迫,投靠了曹操的前因后果。这些其实也在田峻这个穿越者的意料之中,田峻并不是很在意。

但是,来自三韩的情报,却认田峻很是担心。

这份情报是周泰托黑冰阁送来的,周泰在情报里说了两件事:

其一,周泰远征倭岛的船队遇到风暴,损失了十几艘船,被迫返航避风。

其二,王门造反!在周泰返航到达仁川港避风时,驻守仁川的原公孙瓒降将王门,突然出兵夺走了四十多条大船,然后王门利用对周边岛屿的熟悉,逃之夭夭,估计是想去哪个岛上做海盗王去了。

“真是岂有此理!”

田峻怒吼一声,开口问道:“辽东水师,留在辽东的还有多少人?还有多少船?”

田丰道:“船只倒是还有一百多艘,训练好的水师仅有五千多人。”

田峻点了点头道:“传令给蒋钦做好出征准备,再从本将的亲卫队中挑两千不晕船的精壮汉子,多带些物资,本将要去三韩看看。”

“不可!”田丰断然劝阻道:“海上常有风暴,主公岂可轻身前往?”

荀谌则谏道:“主公要去三韩,可走陆路,何必乘船过去?”

田峻摇了摇头道:“陆路很不好走,从辽东到三韩,如果走陆路,需要十五天以上,而乘船,此时正好顺风,只需三天便可达到。这是其一。其二,你们觉得,现在陆路就一定安全吗?”

此言一出,荀谌和田丰等人都是暗暗心惊。

因为,田峻的话,让他们想到了另一件事:关靖、邹丹和王门都是公孙瓒手下投靠田峻的……降将!

虽说没有证据显示三人有什么不妥,但现在王门夺船造反,其它两人会不会有别的心思?

众人沉默了片刻,田丰道:“何须主公亲往,属下愿代主公巡视三韩郡和带方郡。”

田峻摇了摇头,笑道:“田先生好意,本将心领了。本将自收服三韩以来,还从未去过三韩。便是动物,也是要去领地撒泡尿宣示领地的。本将觉得亲自去巡视三韩,很有必要。”

众人还要再劝,成公英出来帮田峻说话道:“属下倒是觉得主公应该去三韩巡视一番,否则,几千里之外的一块飞地,万一地方百姓只知有太守,不知有主公,那岂不是后患无穷?”

这句话就说得很直白了。

而且,这样的话,田峻是不可以说的,只能由手下的人说出来。

此言一出,谁还敢再劝?

田峻见大家都安静了,才又开口说道:“大家尽管放心,本将会挑晴朗的天气,沿海岸线行船,一定不会有事的。”

众人闻言,再无人开口反对。

于是,田峻下令由田丰、沮授、荀谌三人组成决策小组,暂行代理骠骑将军各项决策事务,而田峻自己,则带着典韦和雷熊及一队亲兵,直往辽东湾的大连港而去。

没错,如今的水师驻地,已不再叫“遝渚”,而被田峻改成了后世的名字——大连。

田峻刚据有辽东时,便在地图上到处寻找大连这个地方,寻了许久,才找到一个叫遝渚的小渔村,通过地形对照,田峻觉得这个地方与后世的大连有些相似,于是,田峻就让周泰在这个地方造船和训练水师,后来又嫌“遝渚”太难写,索性将名称改成了后世家喻户晓的“大连”。

此时的大连,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叫做遝渚的小渔村了。

大连港的海边建了很多的码头,几百艘船停在港湾之中,有商船、有平底江船、也有高大的尖底战船。港湾中船只往来穿梭,如同车水马龙的闹市一般。岸上渔村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城,城中居民已达十万余人。

城中楼宇鳞次栉比,街道上车水马龙,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田峻对大连的发展非常满意,短短几年时间,便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现在这个模样,也足见周泰和蒋钦的能耐。

在蒋钦的陪同下,田峻来到了一个靠前的单独码头区域,这里就是戒备森严的军港区域了。

军港内,有很大一块区域已经空出来了,显然,那是因为周泰带了三百艘海船出征了,而在没有空出来的区域,依旧停泊着一百多艘高大的海船,这些大海船目测约有40多米长,其船腹最宽处约有二十米。一些码头的苦力,正在军卒的监督下,不停地往船上搬运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