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纪是代表袁绍前来拜见田峻了,袁绍他家很有钱啊,仅是金银财物就给田峻带来了好几车,还随车带来了三十多名美貌女子。 田峻一一笑纳,让人将财物和美女全都送去后院。然后才对逢纪道:“元图(逢纪字元图)此次代表袁车骑来见本将,不只是为了送礼的吧?” 逢纪笑了笑道:“我主车骑将军袁绍,欲与将军结盟,特派逢某前来联络。” 田峻坐直了身子,煞有介事地问道:“结盟?袁车骑想为何事而与本将结盟?” “公孙瓒不仁,我主欲伐之。”逢纪道:“若田将军与我主共伐公孙瓒,愿与田将军平分幽州。” 此言一出,田峻的脸色立马就不好看了——这是把我当成傻瓜么? 这是逼着我跟袁本初结怨啊! 田峻看看逢纪,心念电转。其实,田峻并不想在此时与袁绍结怨,甚至,还有些想要借力袁绍的想法。 可是,自从袁绍派逢纪来辽东之后,田峻就别无选,只能选择与袁绍交恶了。 长叹了口气,田峻苦笑了一下,开口对逢纪道: “逢元图啊逢元图,你刚才跟我说的这句话,数月之前,也跟公孙瓒讲过吧?只不过,如今将冀州换成了幽州而已。本将记得,数月之前,代表袁绍出使公孙瓒的特使,也是你逢元图吧?我说你,你这……骗人的台词,就不能换一换么?” 这是……一句话就要把天给聊死了…… 逢纪愣了一下,赶紧争辩道:“此两件不同之事也,岂可相提并论?韩文节(韩馥字文节)自愿将冀州让给了我主袁车骑,又与公孙伯珪何干?我主……为何要分冀州一半给那公孙伯珪?” “那么,那被你们忽悠得誓死都要将冀州让给袁绍的韩文节呢?”田峻冷哼一声,缓缓地问道:“后来过得可好,结局又是如何?” 逢纪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 田峻脸色一变,厉声喝斥道:“袁本初“背信”公孙瓒在前,“弃义”韩文节在后,如此背信弃义之徒,两面三刀……呃,见小利而忘义之人,我又岂能与之结盟?” 说罢,田峻不容逢纪分辩,立即让人直接将逢纪赶出了州牧府,并逐出了襄平城。 这就是传说中的——翻脸比翻书还快了…… 待赶走了逢纪之后,蔡邕问田峻道:“贤婿何以如此对待袁绍的使者?纵是盟约不成,也不需如此得罪袁绍吧?毕竟……你刚收了人家钱财和美女,总得……给人家一个面子吧?” “我是不得不如此啊!”田峻苦笑一声道:“我若是给予礼遇,即使盟约不成,袁绍也会在外散布谣言,说我跟他之间有密约,以此来乱公孙瓒之心,使公孙瓒无法专心对敌。 公孙瓒的势力,本就不如家底深厚的袁绍,若是再被谣言分了心思,那就更不是袁绍的对手了。我们如今需要公孙瓒给我们牵制着袁绍的发展,就不能让公孙瓒有后顾之虑。” 贾诩笑道:“主公之意,恐怕是想行那“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事吧?” “先挖坑吧,此事还言之尚早。”田峻笑了笑道:“现在……我们还是先来谈谈两面三刀的最后一刀吧……” ……
第162章 披发遮容难遮心
田峻满意地点了点头。
其实,田峻也没有什么大事,刚才……也只是想测试一下暗中潜伏的玄衣卫的反应能力。没想到,玄衣卫在土垠城中的负责人“玄蛇五号”还真的能立马出现。
听到“玄蛇五号”问自己有何吩咐,田峻便随口问道:“这几天,土垠城中,可还有什么别的……不同寻常的事情?
玄蛇五号道:“前几天下午,有几个行踪可疑的人物来到了土垠城。不过,我们至今没有查出这几个人的底细。”
“哦?”田峻诧异地道:“对方是什么情况?有何可疑之处?”
玄蛇五号道:“为首之人在客栈中自称李优,是个四十多岁的儒生,西凉口音。看起来像个饱学之士。其可疑之处是:此人衣着朴素甚至寒酸,但言行举止,尽显上位者气度。此气度,非久居人上者所没有也。所以属下怀疑此人身份不凡。”
田峻点了点头,又问道:“还有别的可疑之处吗?”
玄蛇五号道:“其随从之人,有西凉口音者,也有关中口音和洛阳口音者,皆是异常剽壮的汉子。这些人虽身着布衣,刻意收敛,亦难掩其身上的那股杀气和死气。这些人,必是百战余生的劲卒。所以,属下觉得,有如此强悍的劲卒为随从者,绝非一介寒儒。”
“很好,不错。”田峻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问道:“可有展开调查?”
玄蛇五号道:“在下只能溯查到渔阳郡,在渔阳之前的来路,便再也查不到任何线索。此人在渔阳郡所用的名字,不是叫李优,而是叫做李文!”
“李文?李优?”田峻喃喃自语道:“西凉人中位高权重者,名叫……李文或者……李优?”
突然!!
田峻脑中灵光一闪,大笑道:“原来是此人!居然还没死!”
说罢,田峻又问清了这个“李优”的住处后,对玄蛇五号挥了挥手,让其自去。
然后,田峻对典韦和雷熊招呼了一声,大步向“李儒”下榻的客栈走去。
没错!田峻断定此人便是李儒李文优!
“李文”和“李优”连在一起便是“李文优”,西凉人中,位高权重,且久居上位的儒士而又叫李文优者,必是李儒!
在三国演义中,李儒是在董卓死后,立即便“被家仆捆绑献出,处斩于市曹之中”,但事实并非如此。
据《后汉书》、《资冶通鉴》等很多史书记载,初平三年(192年)四月,董卓被王允、吕布谋杀,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击败吕布,迫杀王允,重新挟持汉献帝,控制东汉政权。李傕曾经推举博士李儒为侍中,但是,因为李儒曾毒死弘农王(汉少帝),汉献帝说李儒“毒杀王兄”没有同意,并下召欲加罪于李儒。李傕以“董卓所为,非儒本意,不可罚无辜也”,对汉献帝的召书不予理睬。
由此可见,李儒并没有在董卓之乱中死掉,但此后,史书上对李儒便再无记载,应该是看透了西凉集团衰败的必然趋势,而隐姓埋名避祸去了。
要说这李儒的能力,那绝对是属于汉末的顶尖谋士!
只可惜不得其主!
若是董卓肯听李儒的话,历史便会完全改写甚至董卓都可能不会败亡。
董卓的败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在其掌控朝政之后便忘乎所以,失了进取之心并开始不听李儒的劝谏。
李儒在史书上和演义上共有十余次出场记载,每次出场都彰显了顶尖谋士的才华,天下诸侯尽被其玩弄于股掌之间。
而且,李儒也识破了王允的连环计,多次力劝董卓将貂蝉赐给吕布,都被董卓拒绝。最后还被董卓变色怒骂:“汝之妻肯与吕布否?貂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