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1 章(1 / 1)

汉末孤峰 冬天里的瓜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仅15岁,力气稍弱于田峻,算是稍逊一筹。但田峻估计,等王双二十岁时,很有可能会超过田峻。

田峻知道,王双的刀法是学自田晏,但箭术和流星锤却不是学自田晏,而是田晏去了辽东之后才学的。问了王双之后,才知道竟然是学自段颎!

想到段颎,田峻不觉感到非常惋惜和愧疚。

段颎,字纪明。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西域都护段会宗从曾孙,与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并称“凉州三明”。

段颎少时学习骑射,有文武智略,最初被举为孝廉,为宪陵园丞、阳陵令,有治理之才。汉桓帝时入军旅,先破鲜卑,后讨平东郭窦、公孙举起事,以功封列侯。

延熹二年(159年)至建宁二年(169年)间,戍边征战十余年,与羌人作战先后达一百八十次,斩杀近四万人,最终平定西羌,并击灭东羌。累功封新丰县侯。

建宁三年(170年),段颎被征入朝,历任侍中、执金吾、河南尹、司隶校尉等职,他党附宦官、捕杀太学生,因而得保富贵,两度出任太尉。光和二年(179年),权宦王甫罪行被揭发,段颎受牵连下狱,其后在狱中饮鸩而死。

堂堂的“凉州三明”之一,文武全才,智勇双绝,竟落得如此下场!

纵然是智勇双绝,玩得转战场,却玩不转朝堂!

不仅段颎如此,凉州三明中的皇甫规和张奂,也照样玩不转朝堂,而继凉州三明之后的西凉名将董卓,不愿任人宰割,最后也落得个身死族灭,还遗臭万年的下场。

……

田峻觉得内疚是因为自己没能将段颎搭救下来,田峻只知道原本的历史上段颎死于陈球之手,却不知道是在哪一年,以至于,田峻刚到辽东第二年,还没来得及考虑搭救段颎的事情,段颎就出事了。

尤其让田峻想不到的是:段颎在入狱后第二天晚上就死于狱中,据说是畏罪自杀,但明眼人都知道,是酷史陈球故意整死的!

辽东离雒阳太过遥远,当田峻得到消息时,一切都晚了。好在没多久,陈球也被刘宏处死了……

段熲死后,家属也被流放边境。后经中常侍吕强上疏,追诉段颎的功绩,灵帝才下诏将段颎的妻子儿女归还本郡。

田峻很是无奈。

又因段颎的子女中并无出色的人才,田峻也只好让人多送一些钱财过去,以示援手不及的歉意。

……

田峻就任辽东太守和田晏就任东莱太守的任命文书,很快就拿到了。此时已是光和六年农历五月。田峻记得历史上的黄巾起义是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春,离黄巾之乱只有不到十个月的时间了。

时间很是紧迫,田峻不敢耽搁,便命王越骑快马赶回辽东报信,让田晏带华雄及五千人马尽快去东莱赴任。

而田峻自己,则打算直接前往东莱,计划在协助父亲田晏将东莱的事安排好之后,再去辽东。

离京之前,田峻又想起段颎之死,便带了王双和一队亲兵,前去北邙山上的段颎墓前祭拜一番

……

雒阳城中,一处偏辟的太平道会馆中,两个彪形大汉正在议事,其中一人,正是田峻在钜鹿时见过的张角的三个随从弟子之一,名叫波才,而另外一人,则是马元义。

马元义对波才道:“我们所担心的是剑神王越,据刚才所探到的最新消息,王越已经离开田峻,独自出了雒阳城。我们是否可以动手了?”

波才想了一下道:“田府里住着田峻的三百精兵,不宜在田府动手。让弟兄们盯紧点。”

就在此时,又一个身材更加高大壮硕的汉子冲了进来,对波才和马元义道:“两位兄长,田峻的死期到了!”

……

第52章 对手是汉奸,竖子最无道

夏育在柳城的防守战,打得非常辛苦。以一万对抗六万,虽有城墙可守,但兵力太过悬殊,在鲜卑人轮番强攻之下,得不到休息的士兵,显得非常疲惫。 看着如潮水般而来的鲜卑人,夏育的嘴上不说,眼神中却流露出深深的担忧:鲜卑人的攻城器械更加完备,更加精良了! 学会了制做攻城器械的鲜卑人,将成为汉人的心腹大患! …… 此时的鲜卑,已经开始掌握各种攻城器械和攻城技巧,像云梯这样的设备,只要有汉人工匠的指导,很容易就能制造出来,没有太多的技术性可言的。 尤其是汉朝皇帝刘宏在诛窦武和实行二次党锢之祸时,大开杀戒,导致很多汉人逃入鲜卑避祸。 那些逃到鲜卑避祸的汉人,可不是什么普通百姓,很多都是有学问的士族世家子弟。 特别是被诛的大将军窦武的家族,那可是显赫了四百多年的第一外戚世家。 从汉文帝时的窦妃(汉武帝的奶奶)开始,历经四百多年。期间窦氏男人中人才迭出,女人中美女也迭出,多次掌控朝政,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 窦武被诛后,大量窦氏子孙和门客逃亡北方草原,成了檀石槐及其麾下各部落首领的重要幕僚。 其实,历史上的多次汉胡之争,其本质都是汉人与汉奸之争。 当初汉武帝的真正对手并非匈奴的军臣单于和伊稚斜单于,而是逃亡到匈奴的汉人宦官中行说(悦)。 而现在这个时候,汉朝的心腹大患也正是当初投奔了檀石槐的窦氏子孙和被诛杀时逃亡草原的士族子孙。 此刻在素利的身边,就有这么一位汉奸,此人名叫做吴斐。 吴斐本是窦武的外室私生子,因其母亲是来自吴越的娼妓,在与窦武一夜尽欢之后,珠胎暗结,生下了吴斐。 又因其母的娼妓身份,使窦武搞不清这孩子究竟是不是自己的种,便暂时让孩子随母亲姓吴,取名“斐”,其本意实际上是谐音“非”,即:“非我之种”的意思。 窦武显赫之时,也曾给予吴斐很好的受教育条件,加上吴斐天生聪慧,不论文武,在窦武的诸多儿子中表现都非常出色,深得窦武喜欢。 可正当窦武想要将吴斐认宗归祖时,刘宏联络宦官曹节和王浦,杀掉了窦武并以谋逆罪判为“族诛”。吴斐母子自然也在族诛之列!吴斐因见机得早,带着母亲逃到了草原。 吴斐这人坏得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一个完全没有道德底线的人。 逃到草原之后,吴斐为了获得生存的物资,又是“劝”其颇有姿色的母亲重操旧业,为了一杯羊肉,为了一块布皮,甚至为了一杯羊奶,都要让其母亲接客。 如此两年下来,吴斐的母亲在草原上竟是名噪一时,连檀石槐也惊动了。 檀石槐惊讶于吴氏“技术”之好,欣然收为侧室,从此吴斐在草原上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