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回头就被刘璋给剿灭了。
再说中原还有一个巨无霸袁术,这要伐袁绍,还得看看袁术的眼色才行。
反应过来的刘备这才哀叹道:“大汉江山毁矣!”
“有此一人称王,日后称王称霸者,定是纷纷效仿其行!”
“江山社稷不复,直叫吾如何面对先祖!”
刘备说着,也是忍不住流下泪来,真叫是一个悲切啊!
徐庶也是被其感染,宽慰道:“以今日之势,主公更当愈加奋勇,早日入主蜀地,才好有所作为!”
刘备这会可当真是顾不了刘璋同为汉室宗亲的身份了。
这乱世不过才十年,袁绍就称王了!
只怕再是拖延下去,那就该有人要称帝了!
届时这大汉江山,就当真完矣!
刘备重拾心情,铆足了劲头要借助张鲁军马,杀进蜀地。
然其还没动作,这张鲁就给了刘备大头棒喝。
自初平二年,张鲁入主汉中之地,即改汉中郡为汉宁郡,到的今日,已经将近有十个年头了。
对于一个军阀而言,割据一地十年,是说短也短,说长也长。
然而对张鲁而言,那已经够了。
这张鲁,不仅仅是汉末割据一地的军阀,更是天师道教祖张陵之孙,五斗米道第三代天师。
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宗教领袖,一个的领袖。
这可不是说说的宗教领袖,是正儿八经,连着于吉那老神棍都比不上的。
到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蒙古帝国第七任大汗,元朝第三位皇帝)时期,这张鲁被追封为“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
这种的政权,对于地区的掌控力是极强的。
是以刘备见得张鲁的时候,本身不清楚种种优劣性,只觉得这张鲁很得民心。
日后民心可依,说不得还能反攻中原。
然到几日,其也发现这民心太足,也不是完完全全的好事。
杨柏,张卫,杨昂,杨松,此刻都屈身拜在张鲁面前,欲要叫张鲁进为汉宁王!
这张鲁,总共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加起来,也就汉宁郡一郡之地,下头一共九个县城。
简直就是如今汉末乱世的最小势力了。
结果这些个账下臣子,就敢叫张鲁称王了,可想而知,这民心有多吓人了。
当然了也是因为这些劝进的人,也都不是什么好人才。
而张鲁账下唯一可当当用,用袁耀话说起来就如阎象比袁术一般,唯一可使唤使唤的,唯有那阎圃了。
阎圃,益州巴西安汉人,是为张鲁功曹。
见众人直劝张鲁称王,阎圃在众人面前直劝阻道:“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上匡天子,则为桓、文,次及窦融,不失富贵!今承制署置,势足斩断,不烦於王。愿且不称,勿为祸先!”
阎圃这话说的很是不错。
如今张鲁已经承制设置官署,势力也足以决断事务,称不称王,又有什么两样呢?
还是不要称王,免得招来祸患。
刘备就更是竭力反对。
这张鲁要是也来一个异姓称王,那身为汉室宗亲的刘备,还好意思跟着张鲁打刘璋么?
然要是不跟着打,入蜀计划就此搁置,自己还有机会匡扶汉室么?
是以不论如何,也要阻止了张鲁称王。
只是这有袁绍顶在前头,张鲁这番,也不是那么容易劝服的了了。
却听其弟张卫上前道:“今袁绍称王,已破天下之势,安得以旧约所束!”
“今日吾等不进,那蜀地刘璋亦是要进位。待的那时,吾等落与他人之后,再做称王之举,即落得下成尔!”
听得兄弟之言,张鲁也是连连点头。
说起来,这张鲁与刘焉父子的关系,也算爱恨交加。
当初张鲁之所以能起势,也算是靠着刘焉来了。
初平二年,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带兵同击汉中太守苏固。
张修杀苏固后,张鲁又杀张修,夺其兵众。
并截断斜谷道,在刘焉授意下,杀害朝廷使者。
兴平元年,刘焉死,其子刘璋代立。
刘璋以张鲁不顺从他的调遣为由,尽杀张鲁母及其家室。(所以别说刘璋软弱,狠起来,也不逞多让)
又遣其将庞羲等人攻张鲁,却多次为张鲁所破。
张鲁的部曲又多在巴地,刘璋于是以庞羲为巴郡太守,结果被张鲁袭取巴郡。
至此,张鲁牢牢占据汉中,与蜀地完全撕破脸皮,也开启了自己割据之路。
可以说,到的这时候,张鲁与刘璋,也是水火不容了。
如今听得其弟张卫之言,也是应道:“不错!那刘璋小儿早晚称王,吾不可落与其后!”
“既然那袁绍已开先河,吾又有何不可?”
说着是不管那刘备难看到极致的神情,直言道:“日后就以这王业之名,以讨刘璋!”
第487章 老爹摸到破石头了
建安五年,这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
如果说袁绍自为赵王,是点燃了这东汉末年的又一把大火,那汉中的张鲁的汉宁王,就是来了个火上浇油。
西凉马腾,西蜀刘璋,乃至是颠沛流离中的曹操,都各有发应。
这张鲁都称王了,那些个比起张鲁家底还厚实一些的人物,还能不有些想法来?
然要说最是憋屈的,还得属咱们的刘皇叔。
先前才重整旗鼓,欲要借助张鲁伐刘璋呢。
结果倒是还好,这张鲁一称王,那是直把刘备又顶在了架子上,根本就不好动作。
也是刘备这人设,不允许啊!
然而这话分两头说,外头那因为袁绍,张鲁先后称王,把天下大势搅合成了一桶浑水。
对内,袁家的文臣武将,却忙活起来的一件大事。
什么事?
正是袁耀费劲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那传国玉玺!
此刻在许昌的大殿之前,袁术身着华服,端坐在最上头。
下头是密密麻麻站着一群人,几乎都把整个大殿都给站满了。
淮南的老臣,袁耀的部下,朝廷的旧将,那是一个不落,皆在其中。
人群之中,又是袁耀站在最前头,双手端端正正捧着早就拿着,却藏了多时的玉玺,躬身在前,高呼道:“父亲,儿臣不辱使命,在北海之地几番打探,终于被儿寻的了那传国玉玺!”
此言一出,那是大殿中的百来双眼睛,都死死盯着袁耀手中的玉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是天命的象征,这是大业的继承!
当初袁术只有淮南一地,江东都坐不安稳,拿的玉玺,自然是个炸弹。
而如今袁术占据兖州,豫州,扬州,荆州四州之地,虽然就地域上来看,那北面还有个不弱多说的袁绍。
但袁术的势力已经够上的舞台,来当一次决战的主角了,更别提边上还有个亲家吕布。
虽然不怎么靠谱,总归不能帮着袁绍来打自己吧。
而以如今之势拿上玉玺,自然是与五年前,完全不同了。
却见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