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5 章(1 / 1)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一口吃的,便不会少了你们。

这南方之地虽然艰苦,但是只要我们挺过去,以后的康庄大道,就在那里等着我们!

我们到时候直接打到紫禁城去,问一问那个大明天子,再问一问那个大明国师,所谓的仙人!

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他们为什么就不管我们的生死,不管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疾苦之中?

如果他真的是一个明君,如果那位真的是一个仙人,为什么我们还要过着颠簸流离的生活?

是我们想要这样吗?

不是,是他们逼迫我们的,是那些贪、官、污、吏,是那些豪门富商,是那些天天大鱼大肉之人。

他们都是该死之人。

可是仙人降世之后,做了什么?

带着大明天子御驾亲征,杀了不沾泥,杀了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

我们有什么错?

错的不是我们,不是你们这些人,是那些贪、官,是那些黑心的商贾。

所以我们才要反抗,我们要站起来,我们要推翻了他们,然后我们自己当家做主!”

李自成的话,瞬间感染了很多人。

李岩见此,立即举起了右手,吼叫道。

“永不为奴!”

“永不为奴!”

“永不为奴!”

“永不为奴!”

随着这一声一声的高呼,李自成的大军瞬间提升了不少士气。

而李岩也带着人,找到了冯家的人,想要联合冯家一起,抵抗高家。

面对李自成的人,冯家是犹豫的。

但是当李自成亲自表示愿意和冯家歃血为盟,并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冯家之后。

两家便交了好。

然后冯家的人告诉了李自成,可以攻打高家的最好方法。

于崇祯五年的年关之际。

李自成和冯家一起灭了高家,然后入主桂州之地,开始练兵秣马。

而北方的辽东。

在硕托的试探失败之后,多尔衮就把目光放在了更北之地以及蒙古之地。

他需要人,也需要物资。

需要更多更多的大军!

如果能够佣兵百万,到时候还用害怕大明吗?

“召鳌拜!”

作为当年皇太极手中的正黄旗最强猛将,鳌拜算得上是多尔衮的依仗之一。

两人见面之后,鳌拜并没有给多尔衮什么好脸色,毕竟多尔衮所做之事,的确有一些让他们这些跟随皇太极的人,有一些不满。

但是多尔衮却依然礼贤下士一样,对鳌拜给与了最大的尊重。

“如今大明已经稳定了内部之乱,给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假以时日,我们大金就岌岌可危了。

现在蒙古之地,还未完全被占领,大金需要很多很多人,到时候形成八大旗,组建百万大军,才能不惧大明。

第六百三十六章 顾炎武 我还要再看看天下

在崇祯皇帝积极改变自己的大明制度的时候。

多尔衮把目光放在了蒙古和高丽等地。

李自成把目光放在了云贵之地。

“桂州之地出现了悍匪,匪首李自成带着叛军攻打了播州,导致播州的土司受损严重,本来安居乐业的播州南苗之人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陕西的葭州,当年不沾泥的起义之地。

在府衙前面的街道上,负责宣读大明时代周刊的内侍,用他那独特的嗓音,宣读着大明时代周刊里面的内容。

在范景的严格把关之下,这大明时代周刊里面的内容,都非常真实地报道了每一个地方发生的大事。

对于李自成扰乱云贵之地,朝廷已经派遣了大军,以曹诏、曹变蛟、左良玉、贺人龙等为首的先锋将军,以卢象升帅,慢慢地驱赶整个大明境内的叛军。

除此之外,自然还有一些地方发生的重大惩治贪、官、污、吏的信息。

“安徽亳州的御史台陈良谟清查亳州郡丞张凤翼,陈述其十大罪行告知于天下。

其一乃是。”

御史台清查出来的大贪、官,非常有典型的列子,直接也拿出来详细地写出来了。

如此一来,这个大明时代周刊也就有了非常可听的内容。

在这位宣读内侍的前面,站着不少的人。

不仅仅是葭州,其他的长安城、南京城、长沙、徐州、襄阳等地,都是由内侍宦官宣读大明时代周刊。

当百姓们发现他们议论朝政并不会引来牢狱之灾的时候,也就开始慢慢地谈论如今的大明发生的一些事情。

这种变化的结果,也就是有了不少百姓,开始向地方上的御史台举报当地的官员行贪墨之事。

因为他们开始相信官府,相信监察百官的御史台。

“士亮兄,恭喜了,此次惩处了张贼,士亮兄便可声名远播,以后亦可名垂青史。”

一位身穿锦袍的少年,向穿着紫袍的亳州御史陈良谟微微施礼道了一声祝贺。

陈良谟则是谦虚又带着一些敬意,对那少年郎说道:“宁人小弟说的什么话,我此生之愿望就是投身许国,以自己的这点才能,为大明、为中原之民做些什么。

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今的大明在国师的大力建言之下,开始慢慢地改变,以希望可以中兴。

我如今也不过是做了职责之所在的事情。

不过啊,这话说回来,宁人小弟,以你之才能,在如今的科举之下,进入六部应该不成问题。”

对于如今的科举考试,其实直接就打晕了很多读了十几年书的学士。

一个行测,完全就是让一些读四书五经的学子成为了睁眼瞎。

高粱是在一年之中的下面哪一个月种植?

而给出的四个月,也让他们无从下手,直接纯属靠猜出来。

至于申论,那更是。

前面的那些材料,看起来当真是比四书五经还要好看,描写了一些风土人情,还有一些章写得感觉已经算得上是绝世无双了。

等他们欣赏完了,时间已经过去了一般。

最后连赋都未能写完。

顾炎武,字宁人,算得上是大明时期的一位神童,从小就聪慧,喜好读书。

而顾炎武的母亲王氏,更是从小以岳武穆、天祥等名人的故事来教导顾炎武。

“再看看吧,我也看过今年的考题了,这般改变,的确可以挑选出来一些人才。

想来也是出自于国师之手,以前的那种科举考试,的确是没有存在的必要。

读死书不如不读书,以四书五经考取的功名,又有多少是当真真才实学?”

说吧又想到了陈良谟,此人就是科举改变之前考取了进士功名,成为了现在的御史台。

又连忙说道:“当然,我说的是有一些人,士亮兄可不要在意。”

陈良谟说道:“我要是在意,也就不会坐在这里和你说话了,你的心性我岂能不了解?

只是可惜了你的才能,如今这御史台正是缺少人手的时候,以你之才,成为一省之御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