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3 章(1 / 1)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手,也没有那么多像是孙承宗一样有能力的御史大夫。

要不是李自成的叛军清洗了一遍,绞杀了很多豪族和富商等等,破坏了地方上的关系网。

御史台现在的手,也只能是伸在朝堂上。

这也是养匪自重的好处。

当然,养匪自重的坏处,便是各地都因为李自成等人的叛军清洗,变得民不聊生。

很多百姓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也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而大明地方上的官府也被清理了一遍,那些贪生怕死的官员,早已经逃走了。

逃走之后的官员,也就直接被崇祯皇帝下令,革除了官职和进士的身份。

而那些忠臣守节的地方官员,则是被曹化淳的人保护下来,成为了地方上的父母、官。

在这些官员的带领之下,在朝廷的赈灾之银到达之后,便开始了重建家园的工程。

在这个基础上。

地方上现在的官员也积累了一些声望,而御史台则是在这个时候趁机于地方上建立起来。

他们自己建造了属于自己的府衙,然后形成了一个地方上的御史台的机构。

开始监察地方上的官员。

与此同时,大理寺、刑部等六部一些官署也开始在地方上建立自己的府衙。

这样一来,也就需要更多更多的官员了。

大明以前未被录用,还有那些大学士,也就破格被录用为官员。

而崇祯六年春。

崇祯皇帝加大了科举考试的力度,并且更改了科举考试的一些内容。

考生不再考四书五经。

而是两套考卷,一套称之为行测,一套称之为申论。

不仅如此。

考试的制度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给出多少进士,又或者是状元、榜眼和探花。

而是把朝堂上的一些缺人的官职公布出来,从官职的品级高低开始录用人才。

考的最好的,自然进入最高的官职内。

这些空出来的官职,其实最高也就从五品。

但是对于白身的学士来说,从五品已经是很高的起步台阶了。

这可是能够进入朝堂的机会啊!

一番改变下来。

那些监考官,也就有的忙了。

以前每天述职之后,还能喝喝花酒,又或者是吟诗作赋等等。

现在,几乎每天都有的忙。

他们需要做各种报告,也需要去实地走访,形成一个有效的报告。

一个春闱,就让他们前前后后忙活了三个月的时间。

第一次的改变,自然是因为没有经验,什么都需要临时抽调或者是安排。

好在。

这第一场改变了之后的科举考试顺利完满的结束了。

从所为的笔试到后面的面试,其实都比较顺利,很少出现了岔子。

毕竟那些个想要作弊的考生,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科举考试。

至于那些想要作弊的世家大族,也没那个机会。

御史台死死地盯着考场,不给每一个考官一丝机会,而且,面试的考官也是临时抽调,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至于在考试之前,就出现了泄题的事情。

其实也不过是有一些人故意为之,想要扰乱大明的这一次春闱。

结果却没有想到,大明并没有按照那种方式进行科举考试。

第六百三十四章 改科举、大明需要更多人才

崇祯皇帝看完了这一次科举考试的成功,便又笑了。

午膳的时候,还吃了好几口鹿肉。

说起来,这鹿肉的味道,当真是人间美味,曹化淳有心了啊!

崇祯皇帝吃完了之后,便休息了一会儿。

批阅了一个时辰的奏章,这才起身动身去国师府。

他要聆听国师的教导。

“国师,这一次的科举考试进行的很是顺利,没了状元及第,也没有了进士之身。

考上了,就能够录用,考不上,也就还是一介白身。

什么秀才、举人、进士之身等等,也都不会存在了,如此一来,才能够体现科举的公正。”

其实要不是剑锋当初给崇祯皇帝讲了这个道理,他是不会明白的。

当初在陕西之地的时候。

崇祯皇帝亲眼见到了所为的进士之身,在地方上的所作所为。

他连一个官员都不是。

却能够凭借进士的身份,在地方上仗势欺人。

这还不算。

这些个进士还会成为书院的教授,还会成为官府的拥护者,和那些世家豪族同流合污。

这就是大明的科举,给了他们一个进士的身份,却也给了他们以权谋私的能力。

给了他们趴在大明江山社稷上吸血的工具。

那一刻。

崇祯皇帝的心中是多么很痛恨科举考试。

经过了两次的不顾那些大臣,不顾那些大学士的请命等等阻碍的改变。

科举考试才会变成现在这个稍微公正了一些的科举考试。

江枫回道:“其实现在的科举考试算不上完全的公正,毕竟有一些人要是想要作弊,还是有机会的。

不过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已经算得上是很公正了。

没有了进士及第的身份,大明也就不用养着这些闲人,耗费钱财和物力以及影响了大明的各个阶层。”

崇祯皇帝说道:“是啊,以前我从未想到过这个问题,以为科举考试之后,就会有很多很多的人才来帮助我治理整个天下。

因为我觉得大明的天下也的确是处在了水深火热之中,需要这些人才可以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谁知道,一些人有了进士的身份之后,却成了那熊熊大火,成为了波涛洪水。”

当初崇祯皇帝听到了江枫提出来的科举考试的制度之后,便觉得这个法子实在是太好了。

把官职直接空出来,让那些学士去考,从中挑选优秀的人,去填充那个官职。

做得好,自然也就可以往上升。

做的不好,自然也就会被罢免,然后这个官职也就能够继续空出来。

等待第二次的科举考试。

而那些考不上的学士,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进士身份,还是白身一个。

如此一来,地方上也就少了不少从学士变成进士的人。

官府也不用养着这些人,也不用惯着这些人,也就少了一些累赘。

虽然最开始的改变,很多官员以及大学士都不支持,甚至是直接跪在了皇城外。

但是面对强硬的崇祯皇帝,面对大明国师。

他们的反抗,终究是没什么作用的。

当春闱开始之后,还是会有不少的学士参加了第一场考试,然后被录用了。

至于那些反抗的学士,则直接错过了改变之后的第一场考试。

而那些和学士一起反对的官员,则是直接被革职处理。

这些官职也就直接被空出来,给了那些春闱考上的学士。

如此强硬的手段之下。

第二次的改变,也就没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