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2 章(1 / 1)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那么一点儿而已。

真要是分出去了。

到时候,可能连什么都不剩下了。

千万不要小瞧了现在这些人的私心,为了一个高产农物,他们什么都可能做得出来。

就像是暗地里面去偷。

这种情况也不可能避免,也是没有办法阻止。

然而,当被偷出去的高产农物消失不见之后,也就没有人敢继续去偷。

当大明时代周刊把高产农物的情况发布出来之后。

经历了八大王之乱的大明天下,总算是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整个陕西之地以及河南等地的百姓,开始安定下来。

在官府的引导之下,开始挖渠引水,等待来年的高产农物,也在等待好日子的来临。

而在北方。

多尔衮看着第三版的大明时代周刊,双手攅着紧紧的。

硕托的试探,已经被袁崇焕打退了。

关宁铁骑的势力还是占据了上风,大金的铁骑根本就突破不了山海关。

除非是大举入侵,以鳌拜等绝世武将为先锋。

可是这也是最后的不得已。

现在的多尔衮只想要稳定现在的大金,然后慢慢发展,等待时机。

只不过,大明的叛军起来的快,被消灭的也很快。

还没有大乱天下,就被大明的官兵给追杀到了云贵之地,这么遥远的地方。

想要让他们继续祸乱大明,那是不太可能了。

可是眼看着大明已经开始中兴,而大金却没什么进展,让多尔衮有一些担忧。

一旦大明中兴起来,大金势必会成为他们攻击的目标。

“派人去告诉范程,一定要让大明乱起来!”

多尔衮直接沉声对多铎下了命令。

身在太原的范程收到了命令之后,就叹了一口气。

现在的大明想要乱起来,实在是太难了啊!

连八大王都被追着从东边跑到了西边,又从北边跑到了南边。

都快要跑到大明之外了。

“来人,去给座山雕送礼,就说我这里有一个好买卖!”范程对身边的管事说道。

“遵命!”

“范泰遂,高产农物的种子,可有弄到手?”范程对另外一人问道。

“总管,紫禁城防守森严,那庄园更是重兵把守,除非是用法子找到里面的人,然后用很多钱财收买,不然很难。”

范程直接说道:“摄政王下的命令,就算是再难也要完成,不管多少钱,我们都可以出,我必须见到那高产农物的种子!”

对于大明时代周刊上面的报道,范程很是在意。

因为要是大金有了这些种子,以后也就不会为吃的发愁了。

现在山海关攻不下。

大金也不能南下劫掠,到时候岂不是要被饿死。

没了补给。

大金在北方就很难受,特别是冬天,一个冬季,就可能死很多很多人。

有了高产农物,最起码不会饿死人。

可以说,谁都想要这个突然出现的高产农物的种子。

只不过,真正偷到了手的,却发现这种子根本就不属于他们。

江枫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回收种子了。

没有想到大明的根,已经烂到了这种地步。

那些个士兵,也都能够被钱财所诱惑,犯下如此大罪。

如果不是有着一个系统。

大明现在还谈什么高产农物,种子都可能直接被这些人全部给偷完了。

“一个御史台和都察院,似乎还是太轻了。”江枫觉得现在的大明,还在烂。

有人说,崇祯皇帝只要是坐在那里,让臣子自己施为,或许还能救大明。

这有点儿太夸大其词了。

人心永远都不可猜测,没了崇祯皇帝的勤勤恳恳,也就没了一把悬在这些官员头上的刀。

他们要是还能一如既往地忠勇勤能,那大明才是真的有救了。

第六百三十三章 大明朝在改变中变强

徐光启在等待着下一个春秋。

高产农物已经被很好地保存起来了,但是这地里面也不能就这样荒着。

在高产农物的启发之下。

这位走上了农业教授的路子,准备种出来同样高产的其他农物。

在对于高产农物的追求比什么升官发财又或者是格物致理还要强盛。

“高粱和黍米比较好种植,但是其食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也不太好吃。

高粱适合做酒,黍米和糜子的食用感觉还不如土豆、红薯和玉米。

然而现在土豆、红薯和玉米还没有量产,这些农物有的适合北方,有的适合南方。

徐光启站在皇庄的一片土地上,在想着自己到底应该先种植哪一个。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就算是上仙给出来的农物非常高产,却也不是适合大明的大江南北。

他要做的就是找出适合每一个地方高产的农物,然后因地制宜地种植,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加高产的效果。

为此,他开始巡查大明各个田地。

下一个春秋的到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可以去寻找高产的另外一种方法。

孙承宗看着部下送来上的关于清查吏部的线索,很多都是通过暗中监察,最后得出来的一些人脉,根据这些人脉,再继续深入调查。

还有一些,则是根据地方上的官员形成的自下而上的贪墨,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了朝堂上的一些大臣。

随着这些时日一来,亲手建立了御史台,并且查处了锦衣卫还有大明国丈之后,孙承宗见到了太多太多贪墨的事情。

以前的孙承宗其实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包括他自己,就接受了一些豪族以及世家还有王公等等的好意。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想要进入那个朝堂,就必须拥有自己的一些关系网。

看完了密信之后,孙承宗便交给了下属,以前的锦衣卫同知,现在的御史中台。

这些线索是要进行汇总,最后在一一排查,然后开始对某一个官员进行清查。

不能像是以前的锦衣卫,随随便便就直接来一个抄家灭祖,又或者是直接陷害忠良。

御史台现在清查百官,是需要一套完成的流程。

这个流程也就形成了一种三司会审的局面,也就是御史台负责调查和弹劾,大理寺负责拿人和惩处,刑部负责定罪和批示。

最后统一形成一个呈词,上交到崇祯皇帝的手中,最终决策还是会有崇祯皇帝批阅定夺。

是抄家,还是直接流放,是斩杀还是直接放人等等。

这样一来,也就很少存在陷害之事。

作为御史台,也已经成为了悬在了朝堂百官头上的一把、刀,这把、刀,随时都可能落下来。

这样的监察机制,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监察机制。

只不过,御史台在地方上的实力,还是太弱了,他们没有太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