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4 章(1 / 1)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便是被鞑子大军南下,和大宋王朝一样,灭亡在关外之族的铁骑下。

所以大明就不能按照以前的方式来治理天下。

这个叫做大明时代周刊,和邸报是一样的,但是这个大明时代周刊的作用乃是把你和朝堂官员所做的一些事情,直接公之于天下。

也要派遣人去各地搜集一些消息汇总,挑选一些有影响、有用的报道出来,让天下人都知道。

当大明天下的百姓都知道了你的所作所为,知道了朝堂正在做的事情。

便能够来理解你这位大明天子,也能够时时刻刻关注大明的国家大事。

当他们慢慢地把大明的国家大事当做是正事,有了大明人的心,明白了什么叫做中原汉民的危机,也明白了大明现在的处境。

也就会转变思想,这叫做舆论引导。”

崇祯皇帝并不太明白,这种政务和大明中兴有什么关系。

江枫也不想多做什么解释,挥手说道:“行了,酒也喝了,牢骚也发了。

这天下还是要你去治理,路还是要自己走下去。

回去好好看看,好好想一想,历史虽然没有教导你怎么做,怎么面对现在的处境。

却教了你,不应该做什么。”

崇祯皇帝站起来,深深地施礼道:“多谢国师教诲。”

迈着沉重的步子。

崇祯皇帝离开了国师府。

回到御书房,开始看起了江枫写给他的舆论的作用。

这一看。

就像是当年看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时候,看的放不下来。

直到王承恩让人掌灯,周皇后提来了饭食,这才依依不舍,放下了手中的奏章。

那种越看,越震惊。

越看越发觉得治国理政是一个大学问,是他此生都可能学不完的知识。

周皇后几次欲言又止。

看到崇祯皇帝一直心不在焉,并没有注意到她的神情,只好自己开口了。

“万岁爷,妾身妾身本不开开这个口,但是但是一想到当年亲自送着妾身进宫来的阿弟,就忧心不已。”周皇后眼含泪水,楚楚可怜。

崇祯皇帝这才回过神来,看到周皇后的可怜无助的眼神,连忙哄道:“别哭,免得动了胎气,你刚刚说什么,朕在思考一些事情,没有听清楚。”

第六百二十四章 范景文、这个任务臣接了

周皇后鼓起了勇气,却见到崇祯皇帝那疲惫的眼神、憔悴的面容,心中顿时泄了气。

“万岁爷,你要好生休息,大明还需要你、大明的子民也需要你。”

崇祯皇帝拍着周皇后的手,安慰道:“放心吧,朕没事,有仙人的那一颗仙丹,朕现在的身子骨好得很。”

周皇后抿着嘴,点点头。

她并不是想要为自己的那个父亲向崇祯皇帝求情。

当周皇后看到了那巨大的数字之后,那时候便直接晕倒了过去。

幸好,不到一会儿,就醒了过来。

从那之后,周皇后对于自己的那位父亲已经是死心了。

这三年来,她在皇宫内过着什么日子。

周奎可是清清楚楚,已经好几次向他借钱过日子,想要给崇祯皇帝买点儿肉了。

可是周奎一直未曾松口,反倒是自己一直哭穷。

让本来就非常拮据的周皇后以及崇祯皇帝为了表达自己的孝顺,赏赐了很多钱财。

结果却发现。

她的父亲并不是真的穷苦,而是富得流油!

这种强烈的打击之下,周皇后已经断了这个父女之情。

但是周府的其他人是无辜的啊!

周皇后想到了自己那年幼的弟弟,想到了周府上的其他人,周家没有了周奎,他们该怎么办?

因为大明国丈的贪墨之事。

现在整个朝堂之上,都已经是颤颤惊惊、如履薄冰了。

没有人敢站出来为周奎求情。

至于弹劾御史大夫孙承宗的奏折,已经是堆积如山了。

可是,最后的结果也只会被送去了火炉,烧成灰烬。

崇祯皇帝见到那巨大的数字之后,就下定了决心对待这一次的御史台立威之事。

他恨不得全大明的所有贪、官、污、吏都被查出来,然后一个一个抄家灭祖。

这样一来,他的大明朝野,也就会变成一个肃正、公道的朝野。

而不是以前那种只会贪墨,无视他这位大明天子的政令的朝野。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谁人敢站出来。

直接弹劾孙承宗不顾礼法,竟然敢查处大明天子的岳丈?

又有谁敢站出来为贪墨了那么多钱财的周奎求情,站在一个名声已经臭了的大明国丈的破船上?

周皇后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

周家没了周奎,也就没了一个话事人,再加上出了这种事情,谁站出来,谁就是傻子。

周奎以后肯定会被世人所唾弃,但是周家的其他人,都是无辜的啊!

崇祯皇帝一直想着大明时代周刊的事情,并没有注意到周皇后的小情绪。

其实给周家一点儿情义,只需要崇祯皇帝的一句话。

然而,周皇后没有亲自开口求情,崇祯皇帝对于周奎的贪墨之事,也是满心怒火。

在这种情况下。

孙承宗清查大明国丈的事情,进行的也算是十分顺利。

首先就是在朝堂上,陈列了大明国丈周奎的种种贪墨之罪,私下卖官的事情都发生了。

不仅如此,还拉帮结派,完全就是一个小民做派。

紧接着便是震惊了很多大臣的贪墨之银的数字,完全就超乎他们的意料。

一个国丈,竟然比他们这些贪官还要有钱。

也难怪,大明天子要大义灭亲了。

就在孙承宗处理清查大明国丈的贪墨之事接近了尾声,辽东之地的战事又有了捷报,陕西之地的乱局也彻底平定下来。

三边之地也肃正了不少,有抄了一些卖国贼的家,收了不少的钱财。

曹化淳和郑芝龙的商船从西海带回来了不少奇珍异宝,想要献给万岁爷。

而清楚万岁爷需要用钱。

曹化淳就做主,直接在拍卖行拍卖了这些货物,把钱财送到了皇宫。

如此种种的好消息之下。

崇祯皇帝找来了东阁大学士范景,此人乃是孙承宗推荐。

言此人为人正直,乃是一位忠心爱国的忠臣,更是一位能臣,有着首辅之资。

“臣范景,参见万岁爷,万岁爷万岁万岁万万岁!”一身大红袍的范景规规整整地施礼。

崇祯皇帝伸手示意,让范景坐了下来,“先坐吧,一会儿,朕有一个重任要交给你。”

“多谢万岁爷赐座。”

范景回了礼,这才坐下。

崇祯皇帝继续道:“现在的朝野情况,想来你应该是了解的,朕很缺人才,恨不得能够拥有和当年曹魏之时一样,有着天下英才的辅佐。

前不久,朕问了御史大夫孙卿,问他朕还能相信谁,是这大明最正直也是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