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是有一些担忧,江枫出手会不会没有轻重。
“小公主,我并不是一定要打他们,而是他们不听话的时候,才会训诫一下,这样一来,他们才会听话啊。
不然,他们必然不会信服我这个七岁的小娃,还会以皇子的身份来躲避惩戒和学习任务。
既然要学,那就要正真地学。
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让他们害怕,他们就心无畏惧,更不会用心学,不会听话的啊。”
李丽质眨巴了一下眼睛,有一些听不懂江枫的话。
但是长孙皇后明白了。
突然也就了解了李二陛下的心思,知道他为何要趁着机会,提出这个想法。
不愧是仙人弟子。
小小年纪就有了这份心性和认识。
把李承乾还有李泰交给他,应该没错。
“好了,你们不可再哭,再哭,母后就不理你们了!”
长孙皇后拿出了自己的威严出来。
李承乾和李泰顿时不哭了。
“你们跟着国师一起好好学,国师乃是仙人弟子,知道的很多,会的也很多。
此事,乃是你们的父皇定下来的规定,你们不可拒绝,知道吗?”
李承乾擦了擦眼泪,点头说道:“幕后,儿臣知道了。”
李泰却还是流着泪,时不时抽噎一下。
长孙皇后带着李丽质走了。
诺大的国师府。
现在除了那些战战兢兢的佣人之外,还有两个畏畏缩缩的小皇子。
李承乾害怕地看了江枫一眼,然后伸手给李泰擦眼泪,安慰道:“青雀不哭了,我们听话就是。”
江枫上前,两个小皇子顿时不哭了,吓得后退了几步。
“好了,你们不必害怕,只要是你们听我的,我又不会真的就打你们。”
江枫说完,对身后的大管家问道:“书房在何处?”
“回国师,书房在东院,老身这就带国师去。”一个年过四十,身穿青袍的人躬身回道。
“嗯。”
江枫对李承乾和李泰说道:“走,我正好闲着无事,今日就开启第一课。”
第33章李世民的帝王权术
李承乾咬了咬牙,只好伸手牵着李泰的小手跟着。
李泰也不哭了。
一边抽噎,一边用他那小眼睛瞪着江枫。
等到江枫一转身,又立马变成可怜兮兮的样子。
“你们两人可识字?”
江枫走到书房之后,转身对李承乾和李泰问道。
“容禀国师,孤,孤识得,青雀,青雀有一些字识不得,他还小,才识字的。”
江枫点点头,打量了一下这个书房,非常大。
书架上,也摆了一些书籍。
“不错,你们这个年龄能够识字也已经非常不错了,今日,我就教你们一片赋,你们好好背诵,五天之后,我检查,谁要是背不下来,会挨板子哟。”
李承乾脸色立马变了,多少有一点儿惊恐。
又要背诵赋?!
在以前的学堂上,他不知道背诵了多少的赋,每一次,都背不全。
实在是那些赋,听起来就容易让人昏昏欲睡。
读起来,更是拗口不已。
对于他这样的七岁孩童来说,简直就是天书一般。
李泰也停止了抽噎,知道自己躲不过去了,只好苦着脸,又要挨板子了。
江枫直接用系统兑换了大唐时期的字书写等技能,然后还有一个三字经。
对于三字经,他可没有其他人一般,穿越了还能记得清清楚楚。
顶多也就是前面一点儿。
不过,他现在有着一个超级系统,直接兑换就可以了。
走到案桌前,发现这桌子也算是为他量身定做,直接提笔,写下了三字经。
一共差不多有着好几百字。
其中一些内容,自然要删除,最起码,大唐武德之后的内容都不太符合。
删繁就简之后,一片几百字三字经算是成型了。
“你们两个来看看,一会儿,你们负责把这一片赋,抄写下来,不懂可以问我。
至于里面的内容,等你们抄写好了之后,我来为你们讲解。”
管家立马让人拿出两副房四宝,然后把江枫的三字经给装裱起来。
速度非常之快。
经过江枫的随口提起的建议,什么制作一个五年谋划,瞬间打动了李世民。
在国师府匆匆回到了皇城内,就开始讨论。
“昔年,秦皇一统六国,才有了中原王朝之说,然而,天下之大势却又是分分合合。
朕自晋阳起兵以来,就一直以救万民于水火为己任,替天行道、万世之业。
然,如何能够建立万世之业,如何能够让大唐强盛起来,成为中原之最强,也是朕,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国师曾言,说不如做,又言,治大国如烹小鲜,急不得、慢不得。
朕问政于国师,国师言,可制定一个五年谋划,第一年如何,第二年如何,第五年如何。
五年时间,大唐能够如何,百姓能够如何。
五年时间,我等是否完成了当初的谋划,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如此,下一个五年,就可以有所借鉴,也可行稳致远。
众位爱卿,你等,可有何想法?”
这一路上,每个人都在想,大唐果真要是制定一个五年谋划,那自己要如何从中受益。
当然,真正为大唐、为百姓谋划的大臣,也不是没有。
第一个就是长孙无忌。
他现在正在负责冬耕,种植土豆。
一千多斤的土豆,全部都要种植在关中最为肥沃的土地之中,并且,派遣了将士们值守。
里面可是关乎大唐未来,损失一个种子,对于大唐来说,就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陛下,臣以为,这第一年,可以在关中种下三样神物,来年收成之后,便可分儿种植,五年时间,必要让大唐的百姓,都可以吃上高产神物。”
李二陛下点头,说道:“此乃一计,辅机,你可写上一个章程出来。”
“喏!”
长孙无忌提了一个建议之后,回到了原位。
其他人看了看,都想要上前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知道,站在他们前面的大臣没有说,也就轮不到他们。
第二位便是房玄龄。
“陛下,高产神物乃是大唐重中之重,乃是关乎万民之生计,也是国之大事,臣以为,此谋划,应该是一等大事。
凡献策谏言者,都不得违抗高产神物的种植,更不可阻止高产神物的分而种植。”
李二陛下点头,回道:“可!”
这一下子,让不少心中想要指染高产神物的世家还有一些勋贵,顿时没了想法。
以李二陛下如此坚定的态度,他们想要提出把神物运送一部分去江南种植,怕是不可能了。
江南乃是鱼米之乡,土地肥沃,肯定是适合高产神物。
关键是,这朝堂之上,可是有着不少祖籍在江南的大臣,他们早已经成了一个团体。
除此之外,自然还有清河崔家等这些大家族,以及鲁地的官员们。
作为圣人之乡,高产神物应该归属于他们才是。
只要是能够种植这些高产神物,他们就有了吃不完的粮食,卖出去的话,定然可以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