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5 章(1 / 1)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竟他们已经成为了勋贵之家,也就是大唐新晋的大家族。

他们也算是家大业大,家中的佣人更多,也需要这些忠实且可靠还听话的佣人来给他们管理整座宅院。

在武威之地,江枫亲自带着大唐的那些高级工匠,开始着手建造一座大型蒸汽机用来抽水。

只不过,因为现在的工艺还是有些落后了。

气缸的膛削实在太慢了,以至于如此巨大的蒸汽机,并不能抽出太多的水来。

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现在没有一个很好的车床,让他们来生产更好的刚才和密封性更好的气压泵。

出了密封性非常好的气压泵之外,还需要内凝装置,这也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所以江枫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建立起来的最大蒸汽机,就像是第一代计算机一样笨重且憨厚。

修建起来的水渠,也只有那么一小股水。

但是对于武威之地的百姓来说,这算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功。

随着水渠里面出来了水,随着这一股水流向了更北的地方,他们也能够有水来灌溉土地了。

而李二陛下也下令,开始召集更多的能工巧匠,参与到改良蒸汽机,并且把蒸汽机运用到各行各业之中。

凡是改良一次的,赏钱十万。

在巨大的利益趋势之下,工匠这个行业也随之被抬到了台面上。

大部分的工匠身份和地位也开始慢慢地提高了,也有更多的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为自己的一家争取一些钱财。

比如木匠,比如铁匠,比如泥匠等等。

南水北调的工程开启,再加上蒸汽机的使用,北方的百姓也享受到了大唐繁华带来的福利。

而巨大的蒸汽机也成为了带动大唐走向更加繁华和强大的动力,成为了开启工业时代的开端。

只不过,李二陛下的思想,其实还没有跟上江枫的脚步。

现在的大唐打败了突厥、打败了吐蕃、打败了高丽、打败了东瀛。

即将开启争霸大海的时代,也将会迎来工业时代。

“青雀呈来书信,说是战船已经打造出来了,就等着装备武器,等待明年之后,便会去马六甲。”李世民悠悠地说道。

江枫拱手说道:“恭喜陛下。”

“也谈不上有多欢喜,如今见到承乾和青雀长大了,有了属于自己的目标,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朕也开始觉得,是不是该放手了。”

突然之间,也可能是因为最近李承乾、李泰、李恪、李佑四个儿子都太优秀了。

以至于让李世民产生了一种自己老了,是不是应该急流勇退了。

这一个想法,如果是以前,可能他从来不会想到。

但是在当初荒岛之上,和江枫的一番谈论,才记住了这个急流勇退的点子。

太子李承乾没有瘸腿,再加上一直都是贤德的储君,东宫之位一直没有动摇过。

至于魏王李泰,如今把航海商业做的有声有色。

朝堂之上的很多官员,也都和这位掌握着三大造船厂的魏王有一些合作。

所以李泰的势力也很强大,本身也非常优秀。

至于李恪和李佑,那不过是附带品罢了。

所以李世民突然觉得自己有着这么多的儿子,以后会不会也和他有着一样的命运?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李世民已经有一些力不从心了。

实在是大唐发展的太快了,以至于每天都会产生很多很多的事情出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犯罪者也提升了不少。

再加上每一个州郡都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贪官污吏,又比如乡绅官商勾结等等。

御史台、六部,呈上来的奏折,可以让李世民批改到深夜。

江枫却劝住了李世民的这个想法,现在还不是他急流勇退的时候。

最起码,也要等到工业时代的开启。

更要等到对战大食以及海上商业的发展更加壮大之后,才能退出这个历史舞台。

第两百六十七章 迷惘

有些迷茫,还有一些不知所谓的除了李二陛下之外,还有一个人,也同样如此。

李二陛下是因为现在的大唐发展的太快,他每天处理的事情也更多了。

除此之外,本来想要建立日不落之大唐的雄心,也因为突然发现自己似乎并没有亲身参与的快感而慢慢地被消磨了。

要不然,李二陛下是不会说出那番话来的。

而另外一个头疼的人,就是身在皇城内的晋王李治。

十二岁的年龄,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了。

身在皇城内,又是皇帝之子,时长陪伴在李二陛下的身边。

耳读目染之下,自然也就比平常人更有眼界,别其他人更加成熟,也比其他的同龄人更有想法。

但是一旦这个想法多了,也就变成了烦恼。

似乎就像是一夜之间成熟起来,又像是慢慢地成熟起来,总之,十二岁的李治已经不会像是以前一样,生活在长孙皇后和李二陛下的怀抱之中。

在年关将近的时候,李治提出了要去晋王府的想法。

长孙皇后这才端详自己所出的最小的儿子,这个从小就有一些安静,还有一些文弱的晋王李治。

“你真的想好了吗?”

长孙皇后多少有一些不舍,从小跟在自己身边的儿子,一个一个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也都长成了大人。

以前那个喜欢逗她开心的稚奴,现在变成了晋王李治,要离开她的身边了。

脑海里面悠然还记得当初那个文文静静的小男孩,做着一些可笑又可爱的事情。

长长让她和李二陛下开怀大笑,心情也好了很多。

现在更加文静的李治,让长孙皇后认识到了,他真的长大了,也要有自己的人生了。

李治自然不舍,说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已经花了很大力气了。

“母后,儿臣,儿臣想好了。”

其实长孙皇后也看出来了。

如果她强行挽留,说不定李治便能软下心来,继续留在皇城内陪着她。

但是长孙皇后也知道,自己是时候放手了。

“嗯,既然你决定了,那母后会去和你父皇商议,到时候你再搬出去。”

李治本想要再开口,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离开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离开这个温暖的小家,离开这座撑在他头顶的大伞。

以后风风雨雨都要他来做出决断,都要他来下定决心了。

这也是李治做出的第一个决定。

却已经感觉如此艰难了。

长孙皇后也没有给李治沉思和反悔的机会,因为她也需要下这个决心,也需要为李治着想。

继续陪在她的身边,固然可以让她以解为人母的忧思之心。

却也耽误了李治的未来。

他应该也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