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7 章(1 / 1)

我大哥叫朱重八 南城二爷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水上烧。

为何呛得人喘不上来? 张不开眼。五脏六腑说不出的难受,没有一点力气,拼命的呕吐。

脱欢近乎于昏迷之间,被忠诚的亲兵拖着,手里的长刀开路。

于是绿色的烟雾中,有了血光。

“三哥,等烧完了,咱们派人上去么?”蓝玉回过神问道。

郭兴皱眉想想,“看看再说!”

又是一天过去了,远处的残阳在城墙的火焰之下,黯然失色。

城墙的火终于开始慢慢的熄灭,但城市里,那些木头建筑的房子,还在烧着。

半个城市,笼罩在浓烟之下。城里流传着,朱贼会妖法的传说。

一个敌人没见到,城墙上的守军,伤亡惨重,还都是被活活烧死的。

不是妖法,谁信?

城内,三万守军的士气,在一天内跌落谷底。

这仗,怎么打?

夜风阵阵,风中都是焦炭的味道,城墙上到处是,扭曲的尸体。

躲在暗堡里的守军,看着城外连绵不绝的营帐,心中绝望。

忽然,阵阵马蹄声起。

数百骑兵,策马到了城墙下,举着铁皮喇叭,齐声呐喊。

“蒙元失道,天怒人怨。上天下天火,助大汉夺取江山。

汉王天恩浩荡,有好生之德。只要尔等放下武器,开城投降,汉军保尔等身家性命。

若是冥顽不灵,抵抗天兵。必将再下天火,让尔等死无葬身之地!”

似乎是为验证刚才说的话,投石机再次发射,白天那些烧到的城墙也距离燃烧起来。

无数的罐子,雨点一样落在城池里,城墙上。

哭声,喊声,绝望的咒骂声,再次响起。

”咳!咳!咳!”

脱欢痛苦的吐出一股浓痰,胸膛起伏,靠在床上艰难的说话。

“老子不降,敢言降者死!让他们烧,他们想进来只能蹬城,咱们有三万人,跟他们一命换一命!”

屋里,脱欢麾下的武将们,默不作声,只能在心里长叹。

“不投降?”

天微亮,朦朦的光照在郭兴冷笑的脸上。

“攻城!”

战鼓,唢呐声起。

休整一夜的汉军,潮水一样涌向城墙。

“朱贼来了!”城头也开始预警,守军们在军官的喝骂下,爬上城墙。

砰!呼!

绿色的鬼火再次燃起,这一次没有攻击昨天的城墙。

昨日的城墙已经烧得变了颜色,大火开始吞噬这快残破城墙的两侧。

更要命的是,城下那巨大的攻城车,已经靠近了城墙。

刺耳的轰鸣中,攻城楼的楼板,搭在了城墙上。

无数汉军重甲勇士,挥舞刀剑冲了出来,因为大火的阻拦,这片城墙上空无一人。

汉军们带着尿液浸透的口罩,蒙着口鼻,鬼魅一样。

“上去,上去!”

狭长的楼梯上,无数守军挥舞着兵器冲了上来。

战争,终于有了他们记忆中的模样。短兵相接,贴身肉搏。

可是,当他们还没在汉军上来的城墙上站稳,无数的瓶子飞来过来。

“阿!”

“娘呀!”

鬼火起,狭长的通道变成了火海。人,变成了火人。

“用沙土盖住!杀过去!”

守军灵光一闪,似乎想到了克制火焰的办法,用沙土盖住城墙上的火。

今日的鬼火是为了掩护,而不是为了毁灭。并没有那么大的威力,所以沙土覆盖之后,出来一条可以通往汉军蹬城方向的通道。

脱欢虚弱的挥舞手里的宝刀,歇斯底里的大叫,“杀过去!报国!报国!”

守军踩着沙土扑了过来,但是等待他们的,不是肉薄。

在他们诧异的目光中,许多汉军列成密集队形,举起了手里的长长铁管子。

“放!”

砰砰砰砰!

人的身体,被弹丸击穿,打飞。变成血肉,模糊住同伴的双眼,沾在袍泽的脸上。

汉王亲卫中军,火枪兵。

一共一千两百人,郭兴打江西,朱五给了他八百。

八百杆火绳枪,在城头列阵,交织出火焰组成的铁网,无情的杀戮。

血肉之躯,根本冲不过来。

火枪兵的身后,几个炮兵飞快的推着小炮向前。

“让开点,霰弹炮来了!”

“放!”

轰!

装着铁沙和琉璃碎片的粗矮小炮,在城头怒吼。

根本不用瞄准,人多的地方打就是了。

换来的结果是,元军割麦子一样得惨叫,倒下。

“上去!上去!”脱欢在大喊,“把他们推下去!”

砰砰砰!

火枪兵用三段射击的办法,在霰弹炮的配合下,前进。

脱欢忽然感到胸口一疼,一个巨大的血洞出现在那里,他看到了自己的血肉。

“阿!”脱欢无力的栽倒,宝刀徒劳的晃动,“短兵相接,肉搏,肉搏!”

“将军死啦!”

“朱贼会妖法!”

“放下武器,降者不杀!”

江西雄城,九江城破。

六十四 武昌

金黄色的稻田,望不到尽头。

微风吹过,幻化成带着清香的稻浪。

再有一个月,这些稻田就可以收割了。

结实饱满的稻穗在风中微微点头,似乎在说,已得人间春夏霜,请予百姓一碗香。

朱五一身布衣,只身一人游走在一望无垠的稻田间,手指轻轻的拂过成熟的稻穗,像是少年郎在触摸心爱的姑娘。

“老李!丰收年呀!”

田埂上的李善长等人都在大笑,“托主公洪福,天佑大汉昌盛!”

朱五笑着转身,顺着来时的轨迹往回头,笑道,“和我有啥关系,百姓种得好,老天给面子!”

丰收,是人类最大的喜悦。

这代表着富足,代表着温暖,代表着希望。再也没有什么,能比在这人如草芥的时代,看到希望更好的事了。

“这样的屯田,咱们一共设了七百八十多处!”朱五走上田埂,擦着腿上的泥土说道,“安置军民,二十几万。今年除了咱们屯田,还有大汉治下的民田都要丰收。”

说着,朱五兴致所至,忽然来了灵感,“秋收满地黄,冬储粮满仓,人间安居乐,再无饥寒伤!”

打油诗都算不上,平仄押韵乱七八糟,强装风雅。

但是田埂上的臣们,还是马屁如潮,“主公好诗,好诗!”

朱五在臣中看到了杨宪,主管屯田的郎中。

“杨宪,你做得很好!”朱五正色道,“农为国之根本,百姓之希望,大汉之未来!于国,安邦之功,于民 救命之恩。”

“臣不敢!”杨宪激动得不能自已。

汉王对待臣子说这话 已经是极高的评价。假以时日,这番话也必定名留青史。

看着满地金黄 丰收在即的景象 朱五真是打心眼里高兴。

来到这个世界,见到的都是杀戮 尔虞我诈,权谋诡计。

见到的是尸横遍野 民不聊生 还有野狗啃食尸体。

难得,见到如此安静祥和富足的景象。

“去了蒙元的苛捐杂税,无论官田民田,咱们十收其三 剩下的足够百姓过个安稳年了!”

朱五又笑道 “如今还在推行清查人口,等那些隐藏的人口报上来,又能给大汉多添许多屯田!”

说着看看杨宪,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两鬓隐隐有了白发。脸上有了风霜 想这一年来,为了屯田也是劳心劳力。

官是有功利心 但是治理国家,还是真要靠他们。

“我是不是对官们有失偏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