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2 章(1 / 1)

我大哥叫朱重八 南城二爷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真人!”此时,李善长在边上善意的提醒,“还不谢恩!”

奶奶的,道爷这么大岁数了!

朱五的目光还是看向别处,席应真众目睽睽之下,只得咬牙,谢恩。

“你个老东西!”朱五的目光此时看过来,闪着恶作剧般的笑容,“平日想着法儿的占老子便宜,今儿还回来了吧!”

其实,虽然有些恶作剧的心思。但朱五在老道的爵位上动了许多脑筋。

辅国侯,朱五麾下第一个国侯。又有一个辅字,朱五从没忘记过老道的功劳。

尽管他知道,老道不稀罕。

“封李善长,淮城侯,户部大臣,兼吏部。”

“臣,谢大王恩!”李善长拜倒。

宝座上,朱五微微点头。

李善长一路走来,看似不显山不露水,其实定远军上下,最离不开的就是他。

从朱五开始,都是一群武夫,哪有那个耐性和地方士绅打交道,也不知道里面的弯弯绕。

有了这个称职的大管家,定远军才能放心在前面厮杀。

“封胡惟庸,吏部侍郎。”

“封汪广洋,户部侍郎。”

“封陶安”

“封杨宪”

“傻小子累坏了吧!”

朱五听朱玉的嗓子似乎变音儿了,王旨上的人才念了三分之二。

饶是觉得班底人少,可是写的时候却觉得人多,打草稿的时候,密密麻麻的人名,朱五胳膊都疼。

“追”朱玉清清嗓子,“追封郭勇,淮国公!”

郭勇是谁?

突如其来的陌生名字,让群臣错愕,而且国公的爵位也太过骇人听闻。

追封,这人死了!到底是谁?郭子兴别名?

众人的目光落在郭家兄弟身上,寻找蜘丝马迹。

就连后面的朱重八也愣住了,郭勇是谁?

答案,在朱玉口中。

“至正十一年冬,风雪肆虐,寡人冻饿屋里,昏于路边。幸,得郭勇收容相救,连续三日与蜜米汤续命”

“秀儿的爹!”

朱重八明白了,他遇到朱五的那晚,正是秀儿他爹没的那天,郭勇的坟,就在二人相遇那个城隍庙的后面。

群臣也明白了,秀儿是朱五的义妹,但比亲妹子还要宠溺。

不少人知道,当初是秀儿父女救了朱五。可是,就算是救命之恩,公爵之位也不该落到一个死人头上。

文臣中有人正要出言劝诫,就停朱五突然开口。

“你们是不是觉得,给一个死人追封公爵的名号不妥!”

朱五沉声道,“是否觉得我寡人公私不分?寡人不这么想,要是没有这人,寡人早就死了,哪里还有今日。再造之恩,寡人无以为报。再说,你们可知那三日内,寡人吃的粮,哪里来的吗?

是这人的妻子,也就是秀儿的娘,把自己清白的身子卖进了妓寨里,换来的粮食。

他们用救命粮食,救了朱五。这恩情,大不大?”

朱五脸变得有些阴沉,“你们可能在想,那追封的也太高了,比你们这些有功的将士都高。”

说着,朱五笑起来,“你们和死人较什么劲?今日为何你们最高的才是侯?”

这时,朱五站了起来,“老子现在才是个汉王,早晚还的要更进一步。前方还有无数的仗要打,还有无数事要做,无数的功业等着你们建立,你们跟死人争什么?

今天的封赏只是开胃菜,等咱们直捣烟云,收复大都之后,才是真正的大富贵!老子死人都不忘,还会忘了你们吗?”

哗!

武将们再次拜倒,“臣等,誓死追随大王!”

朱五的目光望向文臣们。

“臣等自当鞠躬尽瘁!”

大殿之上,众人心怀激荡。

汉王仁厚,死人都不忘,更不会慢待活人。

但是后殿,朱重八却在冷笑。

“小五呀,你真是没忘了死人吗?郭子兴也是死人,你咋不提呢?你说过,你俩的恩怨,早就清了。你也说过,说起来,跟归根结底,是你欠郭子兴的多。

如果你真的念旧情,你为何不提?你怕啥?而谁又会为了一个死人的称号,和你过不去呢?”

殿上,朱玉念到了最后两行。

“郭秀儿,寡人之妹,虽非血脉,胜过血脉。封郭秀儿,大汉兴国公主!”

“秀儿!”李善长琢磨着,“小丫头封公主虽然高了些,但是无伤大雅,可是由此可见,她在汉王心中的位置。秀儿今年也快十岁了,自家的小子也正好这个岁数,是不是”

大殿外,偏僻的角落里。

坐在一张伞下,远远看热闹的秀儿,竖起耳朵仔细的听着。

刚听到自己的名字,身边伺候的仆妇就跪了下去。

“奴婢等,参见公主!”

“跪着干啥?起来呀!公主是啥?”秀儿仰着脸问。

秀儿最亲近的仆妇笑道,“公主,就是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呀!”

“哼!”秀儿撅着小嘴,满脸不高兴,“俺才不想当公主呢?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不是皇后吗?”

皇后!

仆妇们望着王府大门的方向,王后也快进门了,不知道是不是也和公主一样,善待下人呢。

大殿上,朱玉终于念到最后一个字。

“追封,郭莲儿为大汉长公主!”

“五哥!”郭家兄弟再次拜倒。

朱五看着他们,喃喃自语,“这算是,给莲儿一个交代了!”

二十四 出身

“咯咯咯······咯咯咯!”

上午,温热的阳光照在院子里,绿色的菜地,趴着的狗儿,还有成群结队的鸡鸭,视线中满是生活的颜色,又窜得高了一头的沐英,正拿着个盆儿,里面装着碎菜叶子和米糠,站在院里喂鸡。

他身后,马秀英扶着肚子和一群女人坐在一块聊天,目光不时的落在院子里。

“沐英,你把食儿散开放,撒成一堆堆儿的喂。”马秀英笑道,“那些小的都抢不着!”

“俺知道了!”沐英回头,憨厚的笑笑。

“嫂子!”马秀英身后,一位坐着的年轻妇人笑着问道,“能不能把您家鸡仔儿给俺点,俺回去也养些。俺小时候,最爱干地事,就是给俺娘伺候这些小鸡小鸭。”年轻妇人说着,目光落在那些院里活蹦乱跳的活物上,再也挪不开了。

这是徐达的媳妇,是朱重八嫂子的妹子,朱文正的亲姨娘,叫翠儿。

重八姐夫给做的媒,从濠州老家接来的。翠儿岁数小,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可是此刻,眼底却带着一些若隐若现的忧愁。

丈夫是朱重八手下的大将,住的是庐州城里的大宅,家里不缺金银,不缺使唤的下人。这放到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日子,怎么就忧愁了呢?

马秀英看在眼里,明白在心里。

这是想她自家男人呢,刚成亲没多久,男人们就出去打仗了。一打就是大半年,虽然有信回来,可是女人的心怎么能踏实呢。再说翠儿这么年轻,自己守着一个大宅子,虽说家里有些老家带过来的亲戚,可是过日子身边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心里能不苦么?

这种苦,只有女人自己知道。刚打仗那一个月,咋熬过来的?

四洲那边,爷们是隔三差五的会送信回来,可是跟着信回来的,还有骨灰坛子。多少个夜晚,大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