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回头生意
两星期之后,王宇辰、俞素梅、沙青沙林齐齐围在罐子旁,看着蒋阿婆打开了泥封,将一个包裹着黄泥和稻壳的蛋取了出来。
沙青咕嘟咽了口口水:“皮蛋这就算是做成了?能吃吗?”
俞素梅拍了他一下头:“急什么?能不能吃,剥开看看不就成了?”
纯碱制皮蛋,她也是第一次听说,如果这近600个皮蛋全都做坏了,那朱明老师家损失可就大了--这买蛋的钱里面还有她借给蒋阿婆的10多元呢。
蒋阿婆利落地剥开了外面的黄泥,在水盆里细细洗了洗,白色的蛋壳里隐隐渗出一点点青色,似乎里面的蛋液已经凝固了。
磕磕,蒋阿婆在案板上轻轻磕了磕蛋壳,蛋壳裂开了几条缝,但并没有蛋液流出来,俞素梅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蛋白和蛋黄都凝固住了,并没有制作失败,变成臭蛋。
蒋阿婆粗糙的手几下就剥开了蛋壳,露出了里面青灰的蛋体,沙青沙林在旁边拍着手:“皮蛋!皮蛋!”
王宇辰早就准备好了碗,里面倒了点酱油,接过蒋阿婆手里的皮蛋,放在碗里,用筷子夹开,将皮蛋沾了酱油,塞到嘴里,嗯,好吃,就是这个味!
无铅皮蛋制作成功!
这个办法,是王宇辰从后世报纸的副刊版面看来的,那里有个美食专栏,专门教人居家做各种各样的美食,皮蛋只是其中之一。
王宇辰把剩下的皮蛋推给俞素梅,沙青沙林顿时抢成一团,甚至顾不上用筷子,直接用手抓着吃,青色的蛋黄沾在他们的手上嘴上,惹得俞素梅一顿臭骂,和成熟稳重的王宇辰一比,她越发觉得自己家的双胞胎太过胡闹。
王宇辰又打开了一个咸蛋,咸蛋也制作成功,只不过并没有流黄,唉,这鸡蛋还是比不上红心鸭蛋啊。
俞素梅用筷子夹了点皮蛋,细细在嘴里品了品,点了点头:“味道不错,不比供销社卖的差。对了,你打算卖多少钱一个?”
这话,她不是对着蒋阿婆说的,而是直接问王宇辰。
王宇辰挠着头:“阿姨,我也不知道啊,你说该卖什么价?”
俞素梅白了王宇辰一眼:“我信你个鬼!你借着蛋农被雨淋压价买蛋怎么就一套一套的?快说,不然阿姨打你小屁屁!”
王宇辰一咧嘴,啊啊啊,大人欺负小孩就是这样赤裸裸的啊,他笑着问道:“阿姨,市面上的皮蛋多少一个啊?”
俞素梅道:“现在新鲜鸡蛋8到9分一个,皮蛋咸蛋贵一点,一毛二、一毛三吧。”
王宇辰道:“嗯,我们就卖9分一个。”
俞素梅惊讶地道:“9分一个?这也太便宜了吧?卖一毛一个都有大把的人抢着要。”
王宇辰耐心地道:“我这蛋买来就便宜,成本没超过6分,制作的原材料也就纯碱贵一点,生石灰、黄泥、稻壳、草木灰都没怎么花钱。就算是9分一个,我们还是赚了。”
俞素梅叹了口气:“话虽这样说,可还是便宜了。这个价可比供销社便宜多了。”
王宇辰没说什么,心里想,我就是要比供销社便宜,图的就是一个快进快出,再说,如果自己卖得比供销社贵,被有心人叮上,扣一个投机道把的罪名怎么办?
自己人小没事,没人会想到这整件事是自己折腾出来的,可蒋阿婆就要受罪了。
俞素梅嘀咕了几句就没再说什么,毕竟这皮蛋不是自己家的,卖什么价最后还是王宇辰说了算,他就是亏了老本自己也没办法阻止。
这天下午,皮蛋就在教职员工家里成了抢手货,皮蛋不像鲜蛋无法长久保存,买多点放在家里也没关系,现在又是夏季,买块豆腐,拌上用细棉绳切碎的皮蛋,浇点酱油一拌,那味道可真是美。
最最重要的是,9分钱一个皮蛋实在是太便宜了!有便宜不沾那是王八蛋,快抢啊!
就一个教工宿舍,蒋阿婆足不出户,就卖出了200多个皮蛋。甚至几个家不在教工宿舍的校领导,听闻此事后,也托人买了一些。
接下来几天,蒋阿婆和王宇辰每天下午走街穿巷叫卖,皮蛋和咸蛋都比鲜蛋更受家庭主妇们的欢迎,以至于到了后来,王宇辰自己都忍不住把价格抬到了一毛一个。
这天,王宇辰在家里数着一堆零钞,就这半个来月,自己的原始资金就翻了一番,多谢这个物资紧缺的年代,就连后世最常见的皮蛋都被人抢着要,怪不得开放后,只要胆子够大,做什么赚什么,连炒个瓜子都能炒出一个全国轰动的人物来--傻子瓜子年广久的经营之道简单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别人短斤缺两,他就反其道而行之,无论谁卖包瓜子他都顺手抓一把白送。就这样,硬是做出了全国知名的大生意!
王宇辰把钞币分出了一卷,那是用来还给俞素梅的,顺带,还多付了一点劳务费--买烧碱幸好有沙老师帮忙,做皮蛋更是辛苦人家一家四口。如今因着母亲朱明的事,整个教工宿舍除了沙老师、谢玲家,其他人家都有些疏远他们,患难见真情啊。
钱虽然不多,却多少是个意思,更何况,这是工资之外的外快,这年头几乎人人都拿死工资,有点外快就能让一家人饭桌上多吃一口肉,最是幸福不过。
王宇辰迈着小短腿跑到沙老师家,敲开门一看,沙青沙林正在地上滚成一团,打得不可开交,沙老师夫妻都不在家,王宇辰把钱交给沙青,板着脸叮嘱他们一定要交给爸爸妈妈,沙青沙林在王宇辰面前倒是很听话,虽然王宇辰体弱多病,个子比他们矮一大头,可问题是只要听辰辰的话,就能吃溏心蛋啊。
有奶就是娘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
王宇辰摇摇摆摆往家回,这段时间又是做皮蛋,又是沿街叫卖,虽然大部分活都是蒋阿婆在干,但王比安其实也挺累的,他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准备回家睡个觉,却觉得头皮一阵发痒,有些苦恼地挠了挠瘌痢头,见鬼,这瘌痢头怎么还没治好啊,茶叶水洗头怎么不管用啊。
王宇辰回到厨房,往木盆里扔了一大把做皮蛋时剩下的茶叶末,吃力地拎着大茶壶,冲了热水,眼看着茶叶末把水泡成了淡淡的橙黄色,等水稍凉点,小心翼翼用茶叶水洗着头。
在后世的记忆中,王宇辰的瘌痢头久治不愈,后来是母亲朱明向个老中医讨了这茶叶水洗头的偏方来,才彻底治好的,怎么现在依样画葫芦,效果并不好啊?
难道是茶叶水不够浓?或者要买些好茶叶?自己现在手里有些钱了,买点好茶叶应该不成问题。只不过不能让人看见,要不然用好茶叶洗头,在这年代,实在是太过浪费之举--要招人骂的。
门口突然响起拍门声,蒋阿婆正在院子里洗衣服,王宇辰应了声,顾不得擦干头,就匆匆小跑去开门,门一开,只见几个老熟人正挤在门口,为首的,正是一脸尴尬地笑着的周强。
王宇辰看着周强等人挑的蛋篓,心中一动,脱口而出:“我靠,你们不会又想卖鸡蛋给我家吧?”
周强虽然不知道“我靠”何意,但一张脸却涨得紫红,他搓了搓手喃喃道:“那个,辰辰啊,实在是最近生意不太好,鸡蛋换不到多少粮票,再说田里的活儿忙,咱们也没时间天天挑着蛋在城里转悠,他们几个说能不能到你这儿碰碰运气,万一你们家又想买蛋呢?我、我来之前已经骂他们了,前不久你们家就买了几百个蛋,再长几张嘴也吃不光这样多的蛋啊--咦、啊,蛋、蛋呢?!”
周强傻乎乎地瞪着角落的稻草堆,那草堆上原本摆满了鸡蛋,都是他亲手放上去的,可现在只剩下了十来个--
周强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你们一老一小把鸡蛋都吃光了--嘿,看我这老糊涂,肯定是卖出去了吧?唉呀,还是你们城里人好啊,我们乡下人挑着担卖,到处被人赶,不小心连篓和鸡蛋都得被没收,你们坐在家里就能轻轻松松卖鸡蛋。”
王宇辰并不想把自己做皮蛋的事公之于众,他装出四岁小孩该有的样子,含着手指头,含糊地道:“你找我奶奶吗?我把奶奶叫来。”说着扯着嗓子叫起奶奶来。
蒋阿婆甩着两手的肥皂泡匆匆赶了过来,她今天神智较清醒,瞟了一眼门口这几个老面孔,笑道:“先进来喝口茶吧。”
周强等人道着谢,挨挨挤挤进了门,把蛋篓挨墙角放好,挤在长条凳子上,捧着蒋阿婆递上的大海碗,吸溜溜喝着茶叶末泡的茶。
蒋阿婆瞟了眼蛋篓:“怎么?生意不好?”
周强苦笑道:“如今用鸡蛋换粮票的人多起来了,生意实在是不好做。谁家的粮票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省一点换鸡蛋倒还行,可总不能都拿出来换鸡蛋啊。蛋多,粮票少,这不,今天我和几个兄弟挑着篓晃悠了半天,也没做成一笔生意。”
王宇辰在旁边用树枝戮着蚂蚁,心里却明白,周强等人为何做不成生意,原因很简单,市场上鸡蛋供大于求了。
现在已经到了嗡嗡嗡的尾巴了,对农民养鸡养鸭养猪等行为渐渐放松了管理,农村靠鸡屁股鸭屁股改善生活的人家越来越多,挑着蛋篓进城换粮票的村民自然也多了起来。
但是相较之下,城市居民的粮票却是有定额的,左右就这样多,买了米面剩下用来换鸡蛋的粮票总量有限,以至于造成了这离奇的供过于求的现象--其实并不是城市居民不需要鸡蛋等农副食品,如今这年月谁都缺营养,粮票不够换蛋就只能用钱,但这钱可比粮票更金贵。
除了王宇辰知道今后将迎来通货大膨胀,如今存的钱到了今后真是一钱不值,舍得大手大脚花钱外,平常的百姓真正是从牙缝里省钱。
蒋阿婆听周强等人唠叨了半天生意难做,又续了一遍茶水,这才细声细语道:“你们想把这些鸡蛋都卖给我家?”
周强端着碗的手不知该往哪里放,吭哧了半天道:“蒋阿婆,我们便宜卖给你--肯定比市价便宜--”
他一句话未了,旁边一个年轻蛋农抢着道:“不能像上次那样便宜了,上次的蛋淋了雨,放不长,这次咱们挑来的都是好鸡蛋。”
周强呼一下站起来:“那你有本事自己挑着到街头卖去!再好的鸡蛋,这样热的天,晒几天个个都成了臭蛋!”
蛋农们互相争执着,除了周强,其他几个蛋农既希望蒋阿婆吃下这些鸡蛋,又希望价格能比前一次高一点。
蒋阿婆找了个洗衣服的借口,任周强等人争吵,自己走到了院子里,冲着玩蚂蚁的王宇辰招了招手:“辰辰,你心里有什么打算?”
王宇辰装出四岁小孩天真的样子:“奶奶,我听你的。”
蒋阿婆伸出手,摸了摸王宇辰的头:“你这孩子啊,在奶奶面前装什么?奶奶这条命都是你给救回来的,你说什么,奶奶就做什么。”
王宇辰的心一沉,唉哟我的妈呀,难道自己是重生者的秘密被奶奶发现了?等等,冷静,冷静,这不可能,重生这种事,就算自己举着大喇叭在校园操场上嚷嚷,也没有人会信吧?
奶奶对自己的信任,应该是她从屋顶上死里逃生那一回产生的,从此后,奶奶的神智一会儿迷糊,一会儿清醒,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这个孙子值得信任。
王宇辰想了想道:“我听俞素梅说,供销社到农村收购鸡蛋是6角5分一斤,咱们收6角一斤吧。”
供销社在农村收购鸡蛋并不是敞开收购的,在样样货品都有指标的年月里,农民想卖出自己家的鸡蛋都得走门路,别说鸡蛋,就连统购统销的大米,都要拍粮站工作人员的马屁,才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王宇辰给出的价格比供销社的便宜,而且还得是周强等人辛辛苦苦从四周乡镇收拢鸡蛋,再挑到城里,等于节省了一笔运输成本,可即使如此,蛋农们依然兴高彩烈,七手八脚把鸡蛋都过了秤,还添了点零头给蒋阿婆。
只不过,这一次蛋农们挑来的鸡蛋有些多,王宇辰卖皮蛋赚的钱还不够付账的,这时,周强一拍桌子:“我的那份鸡蛋先打个欠条吧,等你们卖出了,再还我。”
此前和周强争论鸡蛋收购价的年轻小伙子急了:“强哥,你手里没粮票又没钱,等会儿回村里没法向大家交待啊,到时候想再收新的蛋,可就不好收了。人家没向你要债算给你面子的了。”
周强涨红着脸道:“别说了,我信得过蒋阿婆,人家愿意收咱们的蛋,是帮咱们的忙呢,不就赊几天帐嘛,我等得起。不说了,蒋阿婆,我走了。”
周强拎着空蛋篓匆匆而去,头都没好意思回,他总觉得这笔生意是在欺负蒋阿婆和王宇辰一老一小,虽然不知道蒋阿婆如何把淋了雨的鸡蛋给卖光了,但一老一少又不可能靠卖蛋赚钱,这年月,不要说赚钱,就是填饱肚子,都难!
看着几个蛋农分了钱陆续离去,王宇辰若有所思,其实他手里还有一点钱,足以用来支付周强的蛋钱,但是他得留着这点资金购买做皮蛋的原材料--这次收的蛋较多,再次到操场上烧草木灰,到仓库讨生石灰、稻壳肯定是行不通了,得到市场上去买,这就多了一笔成本。
不过,周强主动提出赊帐,说明这是个老实本份的人。
晚上,一中的教职员工回家后,蒋阿婆到沙老师家走了一遭,带去了一张字写得歪歪扭扭的纸条,上面列着做皮蛋所需要的材料和数量--这纸条是王宇辰写的,只不过没人会相信,只会以为是蒋阿婆自己写的。
沙老师正和妻子面对着桌子上一卷有零有正的钞票发呆,钱不多,可是,这是朱明老师才四岁的儿子王宇辰发给他们的“工资”,这就有些惊世骇俗了!
在这个人人都靠国家工资勉强糊口的年月里,一个四岁孩子居然懂得做皮蛋赚钱,还发酬劳给帮忙的两个大人--这、这王宇辰真的只有四岁吗?!
沙老师最先醒过神来:“不行,把这钱还回去!咱们只不过帮了点小忙,怎么能拿人家孩子的钱?”
俞素梅也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我们只不过帮着糊了几个皮蛋,哪值得给这样多钱--”可是她又迟疑了一下:“沙青沙林正在长个子,我想给他们买点麦乳精--”
这年月,养双胞胎可不容易,这可是两张吃多少都没底的嘴,偏偏沙青沙林又精力旺盛,天天闹个不停,养这兄弟俩,不仅费粮食,还费衣服、鞋子。
俞素梅早想给两个儿子换身衣服了,可手里实在省不出钱来,看着桌上的一卷钱,她情不自禁在心里盘算着到衣帽店给两个儿子扯身布料,再做两双鞋子--不,买两双鞋子钱肯定不够花,那就一双吧,让两个儿子轮换着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