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父以子荣
王宇辰冲着外公一比大拇指:“外公,你是这个。对了,你还从来没告诉过我,你老人家杀过多少人呢?”
外公虚虚踢了王宇辰屁股一脚:“杀人的事,有什么好说的。战场上抱着枪扣扳机,哪颗子弹打死了敌人,谁知道,只有活下来,才是真的。你们这些小伢儿现在好命啊,这一辈子再不会遇上打仗了,行了,自己玩去吧。”
王宇辰心里说,你老人家这就说错了,再过两个月,自卫反击战就要开始了,不过,对那场发生在南疆的战事,很多老百姓根本没感觉。
如王宇辰在另一个时空,一直等到《高山下的花环》上映,才知道南疆打了一场大战。
记得他当时还犯迷糊,因为他刚刚在外公书柜里看了一本反映中国援助越南抵抗美国侵略的《南方的来信》,怎么一眨眼之间,咱们和同志兼兄弟打起来了?
说起南疆的战事,虽然总体大局上我方赢得了胜利,可是其中并非没有错着。
王宇辰也算半个伪军迷,在后世的军事论坛上看过不少分析文章,如果他把这些材料提供给有关部门后,也许能让我们的部队减轻不少损失。
最起码,在后撤过程中,那支部队不至于被包围--
但王宇辰很快摇了摇头,这太冒险了。
这种军国大事根本不是自己一个小屁孩能插手的,这和此前揭发逃亡人员不同,自己提供的材料肯定会引起最高层的强烈关注,那自己的重生秘密就完全暴露了。
算了算了,自己能力有限,还是别搅和这样的历史大事件吧。
王宇辰心里纠结万分,从理智而言,他冒然插手国战,将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危险,哪怕有林千军这个白手套,依然是不可控的。
可是从感情上而言,他又希望自己多少对为那场战事做些什么。
自己重生的意义所在,不就是拯救那些能够被拯救的吗?
王宇辰思来想去,最后一咬牙,在心里下了一个决定。
王宇辰告别了外公,一蹦一跳跑向了偏院的实习基地,他在实习基地既是学生又是半个老师,这段时间出门在外,也不知道实习基地运转情况如何,该不会停课了吧?
还没到实习基地门口,就听到了里面传来的一阵朗读声,以及崔艳群老师特有的尖利的领读声,王宇辰轻笑一声,推门而入。
正规规矩矩坐在课桌后背书的王德承、朱艳、林远、李波听到动静齐齐扭过头来,一看到是王宇辰,四个孩子愣了一下。
林远最先反映过来,她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辰辰。你回事了。我爸爸妈妈都说你走丢了,被拐子拐走了呢。”
王宇辰哈哈大笑:“放心吧,这世道能拐骗的我拐子还没出生呢。崔老师好。”
崔老师也懒得整顿课堂纪律,她冲着王宇辰点了点头:“回来就好,你们失踪那段时间,小道消息满天飞。对了,陈利群呢?他回来没有?”
王宇辰挠了挠头:“我和奶奶是自行回来的,陈利群他--他现在可是大英雄了,我在兰考杨庄车站看到他时,他被好多人前呼后拥,可拉风了。”
王德承嘿了一声:“陈哥他前不久还差点掉到河里淹死,是辰辰你救了他,可没想到一转眼,他却成了救了好多好多人的大英雄。”
朱艳羡慕地叹了口气:“我们沾了王宇辰的光,也算是在救陈大哥哥上出了一点力,受过表扬,可哪有陈大哥哥这次威风。我爸爸妈妈都说了,陈大哥哥这下可要出大名了,全国小朋友都要向他学习呢。”
崔艳群老师敲了敲黑板:“好啦好啦,王宇辰已经平安回来了,你们也不用再瞎操心了。陈利群当英雄是他的事,你们还得好好读书--就算是陈利群回来后,也得认真学习,长大后,才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崔艳群的话说错了,两天后,陈利群返回甬城,他在站台上就受到了隆重的接待,一队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迎着寒风敲锣打鼓吹着号迎接他的到来。
因为当天,人报发表了长篇通讯,还加了编者按,号召全国小朋友向少年英雄陈利群学习。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陈利群的身影再没出现在向阳院偏院的实习基地内,他忙于接受采访,到处演讲,接受市领导的表彰,甚至飞赴京城,受到了部委领导的亲切接见。
王宇辰等人只能在报纸上看到陈利群的身影。
1979年就这样匆匆来临,大梁街小学也举办了向少年英雄陈利群学习的活动。
连带着王宇辰也火了一把,因为很多大梁街小学的学生都记得,去年夏天,王宇辰从河里救了玩水泥船不慎落水的陈利群。
如今陈利群成了全国闻名的少年英雄,那曾经救过陈利群的王宇辰,可不是比陈利群还厉害?
在这片热闹中,王宇辰悄悄松了一口气,他此前一直担心,自己和奶奶在杨庄火车站铁轨旁点燃三堆大火的事情会被追查。
毕竟那三堆火是如此醒目,368次列车上的很多旅客都看到了,有关部门不可能不调查。
但王宇辰翻遍了包括人报在内的大大小小各级报纸,并没有看到有提到火堆示警一事--所有的功劳皆归于陈利群,是陈利群在列车即将进站时发现了异常,当机立断拉下了紧急刹车闸。
运转车长王西安并没有出现在相关报道中,因为他只顾着和同事聊天,没有及时发现车速异常是重大失职,事后被追究责任,有关他发现窗外火堆从而大呼拉车闸一事,被消无声息地掩盖了。
所以,很好,王宇辰的功绩无人知晓。
甬城机关宿舍里,陈名宪坐在书房里,隔著书房的门,客厅里传来妻子儿子和客人们的欢声笑语声。
临近春节,来访的亲戚朋友就多了起来,每一位访客都会大夸特夸陈利群,妻子茅丽的嘴从早到晚就没合拢过。
陈名宪脸上浮起笑容,儿子陈利群意外立下大功,连他这当老子的也沾了光,不要说市里的同事,就连省里的老首长,也特意给自己打来电话,夸了一句“为国家培养了一个好孩子”。
以前只听说“妻以夫贵”,没想到如今自己居然感受了一把“父以子荣”。
这人啊,谁都免不了俗,妻子儿子永远是陈名宪心中最重要最柔软的一块,以前儿子陈利群游手好闲,读书不求上进,让陈名宪很是头痛,一直怀疑难道自己英明一世却真要养出一个啃老的二世祖来?
可是没想到,陈利群如今居然拥有如此大的名头--实打实的全国先进人物。
明年初,还将有一本关于儿子的报告文学出版,来自中国作协的一名大作家已经约了到自己家中采访,还说想好好听听自己的育儿经。
这一切变化,是怎么开始的?
是了,是从儿子陈利群落水被救开始的,是从他遇到那儿天才孩童王宇辰开始的。
甚至连陈利群莫名其妙的兰考杨庄之行,也是因王宇辰而起。
陈名宪曾经私下里盘问过陈利群,他究竟因何突然前往兰考杨庄,是否和王宇辰有关?
他在368次列车上突然拉下紧急制动闸,究竟是自发行为还是受到了某些警示?
陈利群一口咬定自己只是临时起意想到兰考杨庄玩玩,拉下紧急制动闸是自己独立作出的判断,陈名宪再多问几句,陈利群就急了眼,干脆甩门而出。
他如今也是被部委领导接见过的先进人物了,居然长了脾气。
陈名宪是何等人物,不说他从小看着陈利群长大,一泡屎一泡尿把他拉扯大,陈利群就是抬下脚后跟,他都知道这小子要放什么屁。
陈名宪更是在仕途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不知和多少基层干部打过交道,那些干部有滑不溜手的,有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阳奉阴讳的,有混不吝拍桌子摔板凳当面顶撞的,和这些老油条相比,陈利群就是个稚儿。
所以,陈名宪立刻知道,儿子陈利群说谎了。
陈利群在和王宇辰的关系上,在有关于列车相撞事故的真正内幕上,说谎了。
陈名宪点上一支本地产的大红鹰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又吐出,看着烟圈在室内缓缓飘散。
他不会深究陈利群究竟隐瞒了什么--甚至,如果有谁想调查此事的话,他还会拼尽自己所有的能力来阻止调查。
原因很简单,现状对陈利群是最有利的。所有的功绩都归于他一身。这是最好的结果。
陈名宪绝对不会允许外界存在任何质疑陈利群的声音,哪怕是风言风语也不行。
陈利群如今已经是全国知名的先进人物,有了相当的社会地位,再不是一名寻常的初中生,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引人注目,甚至已经间接影响到了陈名宪自己的仕途,所以,陈利群绝对不能被质疑。
陈名宪把抽了半枝的香烟摁熄在烟灰缸里,很好,就让这件事的真相永远隐藏在未知的迷雾之中吧。
他翻开了书桌上的一迭文件,那是文化局、教育局等他负责的部门和单位的提干申请材料。
这批提拔的,是各单位的中层干部。
原本,陈名宪以副区长之尊,根本不会过问如此基层干部的提拔问题。
但是,这一次,陈名宪却让自己的秘书和各单位打了招呼,让他们把相关材料送到自己办公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