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关口的屈辱
外事办工作人员笑道:“哪有这样快,这七七八八的手续办下来,少说也需要两个月,而且这期间,你和蒋阿婆还要接受相关的纪律教育。香江有很多外国人,你到了香江可是代表着我们甬城,如果办错了事说错了话,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得,这又是外交无小事的固有概念了,不过那个年月,连省市的领导干部出国,都要统一着装。
一群穿着大码的不合身的西服的大肚子领导乖乖排着队过安检甚至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王宇辰自然不能例外。
王宇辰老老实实点点头:“谢谢两位叔叔提醒,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相关的规定,在香江展现新中国少年健康向上的风采。对了,两位叔叔,相关手续7月15日前能办好吗?”
外事办工作人员摸了摸下巴:“7月15日?这可不好说啊,有些手续还得到省里批呢,一来一回可耽误时间了。怎么,你在香江要办什么事,非要赶7月15日?”
王宇辰眨巴眨巴眼睛:“我听说莫斯科奥运会将在7月15日举行,我想在电视上看开幕式。听说香江人可有钱了,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
1980年,金星牌、牡丹牌黑白电视已经开始进入中国人的家庭,但那时只有极少数的人家才买得起这样的奢侈品,而且还需要相关的工业品票才能购买,非常紧销。
王宇辰眼巴巴想看电视并不让人意外,倒是他提到莫斯科奥运会让两位外事办工作人员一怔。
年长的工作人员笑道:“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倒这样喜欢体育,到香江看奥运会开幕式?嗯,连我都有些羡慕你了呢。我们最多也就是在报纸上看看相关的新闻了。好,我们尽量帮你达成这个心愿。”
王建设把两名外事办工作人员送到偏院门口,不等他们走远,就匆匆回到院内,劈头就问王宇辰:
“辰辰,谢老先生邀请你去香江,是不是你搞的鬼?你救谢老先生是3年前发生的事,老先生就算要感谢当场也就谢了,又怎么会时隔3年后,突然想起要谢谢你,还邀请你到香江去玩?”
王宇辰一摊手,装出无辜的样子:“我怎么知道,我只不过是个小孩子,哪里知道大人的想法。”
王建设哭笑不得,对这个聪慧异常的儿子,他有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和他相处。
管他的学习吧,这孩子都能给中学生上课了,跳级升学是轻而易举之事。
管他的日常生活吧,这孩子独占一个偏院,生活条件倒比自己还好。
对了,这臭小子还有一笔工资!
真要摆出老爸的谱,下死手管教,别人不说,自己的老娘第一个跳出来--
说曹操,曹操就到。
蒋阿婆从内院转了出来,人还在月洞门就已经高声大气地道:“辰辰要带我这乡下老婆子去香江?哎呀,这可是我天大的福气啊!我儿子还没敬这孝心呢,我倒是享了孙子的福了!”
王建设闹了个大红脸,得,这下子自己更没办法劝阻王宇辰去香江了,要不然,这一顶“不让老母亲享福”的大帽子扣下来,他可顶不住。
王建设苦笑着迎上蒋阿婆:“妈,你都听说了?”
蒋阿婆身后探出章菲菲的笑脸:“这样的大喜事,我当然得紧赶着告诉奶奶啊。”
蒋阿婆板着脸对王建设道:“怎么?我听说你不想让我和辰辰去香江?哼,这不是没花你钱吗?你有什么舍不得的?”
王建设跺脚道:“妈,这不是钱不钱的事。这不是辰辰还小吗?我担心你和他去香江万一出了什么事,我在甬城都帮不上忙。”
蒋阿婆白了儿子一眼:“有啥好担心的?你以为我老婆子没见过事面?不就是去香江吗?我们村里也有老姐妹去过香江,回来还好一顿吹嘘呢。我这次是托了辰辰的福去香港,转一圈,看一看,又能惹什么事出来?”
王建设顿时语塞,的确,平河县老家也有侨属,改开后,海外关系日益吃香,到香江走亲戚甚至干脆在香江定居的特例也是有的。
其实普通人到香江也就是刘佬佬进大观园,看个新鲜,然后带些电子表、计算器、收录机什么的欢欢喜喜回家。
蒋阿婆不顾王建设支支唔唔的样子,一挥手:“这事儿就这样定了,你媳妇那儿的思想工作你去做。辰辰,走,奶奶陪你去做几身新衣服,咱们去香港,代表的可是甬城人的脸面,不能寒酸了。”
虽然王建设和朱明忧心忡忡,但王宇辰和蒋阿婆前往香港一事在外事办的努力下,顺利办好了各项手续。
7月10日,王宇辰和蒋阿婆登上了前往羊城的火车,准备先到罗湖,再过关。
王建设、朱明和外事办的工作人员把王宇辰、蒋阿婆一直送到列车车厢门口。
王建设看着蒋阿婆拎着的大包小包,苦笑道:“妈,你带这些玩意儿做什么?你看看,什么泥螺、芋头、粽子、年糕,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
蒋阿婆道:“你懂什么,这些东西不值钱,可难得的就是老家的味道。谢老先生有的是钱,可以在香江买到各种好吃的,可就是买不到这些家乡最地道的土特产,我给他带这些东西去,他肯定喜欢。”
外事办工作人员笑道:“阿婆你说得对,我们接待的一些海外侨胞,不喜欢吃什么大鱼大肉,就喜欢吃甬城家乡的小菜,什么蟹酱萝卜干吃得可开心了。”
王建设无语,只得帮着母亲把沉重的包裹拎到了车上,又叮嘱了一阵,直到列车开始打铃,才和朱明下了列车,站在车厢旁,挥手道别。
一路无话,王宇辰小小的身体里装的却是数十年的人生经历,出这样的远门对他而言是寻常事,虽然交通住宿条件没有后世发达,但是有钱在手,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
他和蒋阿婆顺顺利利就来到罗湖口岸,办理相关手续,过关时,内地方面的人员打量着王宇辰和蒋阿婆有些好奇,这样一老一小的组合较为少见,但是在看过甬城外事部门代办的各项手续后,在证件上啪地盖了个章,示意两人通过。
过了内地的关口,香江方面还有一个关口,这个关口的检查,就严得多了。
王宇辰看到,每一个过关的人员,都被要求打开行李箱、包裹,香江方面的检查人员板着脸,把东西翻得一蹋糊涂,甚至还恶声恶气命令过关人员拆开包装,用小刀戳货物的内部进行检查。
王宇辰眉头紧锁,该死,香江方面的检查居然如此严格,蒋阿婆随手带的行李中,可是有些东西不能显于人前的,怎么办?
眼看着接受检查的队伍离关口越来越近,再有三四个人,就该轮到王宇辰和蒋阿婆了。
王宇辰眼珠一转,突然大声嚷嚷道:“奶奶,我肚子饿了,要吃粽子。”
蒋阿婆劝道:“辰辰,这粽子没有热过,不能吃,吃了要坏肚子的。”
“我不管我不管,我就是要吃粽子!”王宇辰又哭又叫,如同一个宠坏的孩子一样在地上打着滚。
四周的旅客以及安检人员,都嫌恶地打量着王宇辰,“没教养”“乡下人”的嘀咕声此起彼伏。
蒋阿婆只得叹着气,打开包裹,取出了一个粽子,王宇辰一把抢过来,笨手笨脚地剥开粽叶,大口吃起来。
那糯米粘在他的脸上手上,脏兮兮的让人看着就讨厌--那粽子包得极大,如同小孩子枕头一样。
过关的人流缓缓前行,络绎不绝通过了关口,那些衣着明显是内地来的人都接受了几近侮辱性的盘查,但是没有人抗议、抱怨,都温顺如绵羊一般。
这进一步增长了香江检察人员的傲慢,大声的喝斥、粗暴地将行李扔到地上等情形不时发生。
终于,蒋阿婆和王宇辰站到了检查人员面前,检查人员瞟了眼正在大嚼糯米粽子,满手满脸粘满了糯米的王宇辰,嫌恶地示意蒋阿婆打开随身的行李。
蒋阿婆笨手笨脚打开了所能的箱子和包裹,检查人员随意用手里的金属杆捅了几下,正挥手放行,突然,一个身着笔挺制服的女工作人员突然大步走了过来。
她高声喝斥着那名办事懒散的检查人员,王宇辰虽然听不懂香江话,却猜得出,那名干瘦的制服女似乎在喝斥检查人员不够认真。
果然,那干瘦制服女训斥完检查人员后,对着蒋阿婆一抬下巴,用生硬的普通话道:“你,打开所有的包装--我是说所有的,你懂吗?”
蒋阿婆小心翼翼地道:“都要打开吗?重新包上很麻烦的。”
干瘦制服女冷笑一声,一指旁边的一个大垃圾桶,那里堆满了因为不符合过关标准而被扔弃的东西,“你,不检查,就扔掉!”
蒋阿婆无奈,只得一个个打开包装,什么千层饼啊、猪油糕啊零零碎碎摆了一桌子,干瘦制服女不耐烦地用手里的金属杆敲着桌子:“快点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