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1 / 1)

重生千禧时代 繁华时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记者等职业,工资更是低的令人发颤,平常一个月,也就三四百块钱。

  只是事业单位的福利比较好,逢年过节会发些东西,有的地方,还会提供单位住房。

  吃穿用度方面,倒是不用太过担心。

  如果是别的事业单位,哪怕是报纸的销量大幅度提升,和他们的关系也不大,顶多就给发点米面油之类的东西,算是奖励。

  可青年周末不是如此。

  就在上一年,报社专门举行的全社讨论大会上,齐云总编亲自把奖金制度落实了下来。

  这也就是说,从那天开始往后,青年周末就有了奖金制度。

  这会儿的奖金制度,差不多已经完善。像是月奖、季奖、年度奖,都有一套流程。

  其实这一套,不仅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的私企里,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并成熟的的标准。

  一向以开放进取的《青年周未》,当然成为了报业改革方面的急先锋。

  “大家加油努力,总编说了,要是继续保持这个势头下去。这个月,每个人的基本奖金,都至少会达到两百元。”

  这个消息,裴玉毫不避讳的讲了出来。

  要说整个青年周末,谁的权力和威慑力最大,那也不用说,当然是齐总编。

  可要说谁在整个报社最受欢迎,最受大家爱戴,那绝对有超过一半的人,投性情耿直、待人诚信,又富有正义感和善良的裴大小姐一票。

  她说的话,大家基本上都信服。

  而这,就是威望!

  有了奖金的刺激,更没有人愿意偷懒。

  整个青年周末,瞬间就开始进入了极其有效率的高速运转时期。

第二十一章 低配版炒作

  正是因为《飘渺至旅》的超级火爆。

  原定于三天的头条资源,直接被齐主编大手一挥,给改成了整整一周。

  要不是考虑到小说板块的扩大和宣传程度的增加,很有可能会喧宾夺主,破坏掉青年周末的初衷,他或许还想把这时间继续往上加。

  但不管再怎么说,这本书的超级火热,还是在很多人始料不及中,绽放出了强大的实力。

  青年周末,采编组办公室。

  坐在首位的采编组的组长柳怡,神情却多少有些古怪。

  在她身旁不远处,少见的加了个位置,而裴玉就这么大的方方的坐在那。

  “说吧,咱们采编组这两天,收到多少信件了?”柳怡有些头疼的看着下面。

  底下人没说话,眼珠子却慢慢飘向一旁的两个大箱子。

  瞅着两个大箱子里面,花花绿绿的信件。全部加起来,恐怕有不下上千份。

  “信件的内容,我猜你们应该都已经看过了吧?”她再问。

  这次底下有人答话:“几乎全都是飘渺至旅的读者。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别的。”

  他说这话,很心虚。

  一部分,要是能占上千份的百分之五,就已经能算是很多了。

  其实很多人内心的潜台词就是:还有什么好看的呀,基本上都是关于对飘渺至旅的猜想和催更。

  要不是头上有采编组的领导压着,他们这些小编都准备搞个什么知识竞猜了。

  “也就这两天的时间,这本书的影响力,相信大家也都是有目共睹的。”

  柳组长的讲话就是这么开门见山,舍弃了咬文嚼字的含蓄,来的很直接。

  “通过对读者来信的抽查,我总结了以下几个点。”她说着,把打印出来资料,开始分给与会者。

  等着资料分发完,众人开始浏览,就连裴玉也同样如此。

  她知道,眼前这身材纤瘦的女人是华传的广告学毕业,心里肯定是有了成熟的想法。

  不然绝对不可能这么自信的,把人全部召集过来。

  《关于对飘渺至旅的广告营销》

  一、经过对各大书报亭的抽查,发现有不少人,是为了看小说,才购买报纸。

  二、同时也对这个读者的圈子,进行了深入的探访,发现响应者比较多。

  三、周未所创立的仙侠流派,脱胎于武侠,但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上,对于青年人来说,有很大的经济空间,采编部门可以多加利用。

  四、目前对于周未身份的讨论,在各大读者的圈子里,关注度也比较高。

  ……

  一共列举了整整一张纸,到最后,柳怡的目的,终于显露出来。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对周未,进行广告营销。我们可以把他包装成那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增加读者的兴趣。”

  “同时,我们还可以搞一个“寻找周未”的主题活动。由我们主办方加以引导,并局限在一定的限制内。我们也可以放出一些消息,让读者们引发猜测。”

  要是周正在这里,肯定会大呼人才。

  两千年就已经有姐们儿,这么熟悉炒作的流程,就算是没有互联网,也能搞得这么有章法,那可真是很难得啊。

  尤其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人,搞出的主题噱头,更能吸引民众的眼球。

  等了好一会,柳怡观察了一下这些人的目光,化着浓妆的脸上,闪过了一抹得意。

  尤其是当她目光滑向裴玉,发现对方正在认真的品味。眼中竟然似有若无的,有那么一股傲然。

  “大家觉得,这个营销方案怎么样?”她的嘴角划过一抹笑意。

  在场的所有人看着手里的营销方案,多少有些哑然。

  这方面的工作,应该不归他们采编组管吧?他们这些人,是不是有些越俎代庖了?

  广告营销,对于后世的很多人来讲,他们心里肯定觉得,那一般是配合着互联网在不断进行。

  只是,在这个国家的70年代,其实就已经有了营销的概念。

  尤其是八十年代初,为了追寻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连人报都搞广告。

  可就算是如此,真的这么精细炒作和运营的公司,也是少之又少、凤毛麟角。

  “方案很详细,有实施下去的可能性。”

  “简直太棒了!我现在都能够想像到,那些读者们看到这些消息,心情都有多么激动。”

  “怡姐果然不愧是从北广的广告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咱们这些人的水平,那就算是加在一起,也是拍马难及啊!”

  这里是采编部的主场。

  老大发话了,他们当然要可劲儿的力捧。

  虽说也有一部分人觉得,这样不和作者商量就过度消费他名气的行为,是一种很不道德的事。

  但碍于领导的面子,也只能闭口不谈。

  直到……

  “这个方案不行。”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直接,而又坚定。

  “为什么?”

  几乎又是紧跟着,来了这么一句。

  柳怡脸上闪过一抹冷色,不解中,又夹杂着一些愤怒。

  这个营销方案,可是他熬了两个通宵才做出来的。现在居然被这么轻而易举的否定,这让他这个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很是不爽。

  “为什么你自己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