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开始,俄第五军损失惨重后被迫带着残部后撤,互为犄角的俄第七军也暴露在了普军的兵锋之下。
事实证明,在丧失了兵力优势后,俄军还真不是普军的对手。
俄第七军没有能够创造奇迹,战友提醒他们的时间太晚了,没有能够及时撤离,在普军的打击下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华沙会战以普军的胜利而告终,不过毛奇的脸色没有丝毫喜色,因为属于他们的时间已经丧失了。
没办法,俄军也不是纸糊的,击败俄第五军依靠偷袭,他们只花了两天时间,击败俄第七军他们足足花费五天时间。
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这个时候俄国人的第三军、第六军,距离他们已经只剩下两百多公里。
理论上来说,半路上拦截一下,迟滞敌人的行军速度,拖上十天半个月还是有可能的。
这么长的时间,他们还可以驰援南线,比如说:先干掉敌人围攻波兹南的第八军,停留在中部的俄第九军。
实际上,这根本就不可能。普军士兵也是人,想要保持部队的战斗力,战斗过后也需要时间修整。
就算是只休息两天,毛奇的时间也不够用了。
别看从华沙到波兹南只有278公里,火车可以朝发夕至,可要运送数十万大军过去,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
军队过去了,也不等于战争马上就能够开打。还要看敌人愿不愿意和他们决战,俄国人完全可以拖时间。
比如说:寻找有利地形固守。反正不歼灭他们,普军的后方就不安稳,时间拖得越长,对俄国人就越有利。
不等他们干掉俄第八军,俄国人的援兵又抵达华沙了。主力不在,华沙肯定守不住。
华沙地区沦陷,也意味着波兰地区沦陷。到了那一步,就算是干掉了俄第八军,毛奇也只能灰溜溜的撤回去,进行普鲁士王国保卫战。
放弃了波兰地区,这场战争普波联邦就已经输了。丧失了大半的领土和人口,仅剩下的普鲁士王国战争潜力更小,根本就没有和俄国人拼下去的资本。
没有时间解决南线的威胁,那就只能寄希望于国内的守军能够给力一点儿,坚持到他们干掉俄国人的援兵,再回援国内。
前提条件是这是俄国人最后一批援军,要不然华沙攻防战还要继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战争继续的可能性更大。
望着地图,毛奇第一次不知所措。
“元帅,这是我们统计出来的战报,请过目。”一名青年军官低声道
毛奇抬起了头,摆了摆手示意青年军官放下战报出去。沉默了片刻功夫后,冷静下来的毛奇缓缓的打开战报。
纸上冰冷的数字,仿佛瞬间令室内的温度又下降了几分。
战争是要死人的,最近一个月普军可是战果辉煌,先后打残了俄第四军、第五军,还重创了俄第七军。
歼灭、俘虏敌军共计超过四十三万,一举瓦解了俄国人的华沙攻势,创下了举世震惊的“华沙大捷”。
然而在这辉煌的背后,也有十一万普军士兵永久的倒在了战场上,另外还增加了十五万伤员。
这只是人员伤亡,实际上他们付出的远远不只是这点儿代价,平民伤亡就不说了,毛奇也没把波兰人当回事。
经济损失不是他这个元帅关心的,武器装备、战略物资消耗,就由不得他不重视了。
短短的一个月内,普军就打掉了仓库中一半的弹药,消耗了近三分之一的战略物资。
第两百七十四章、人心
华沙会战的消息传开后,俄军指挥部一片愁云惨淡。华沙地区的大好局面一朝丧尽,沙皇政府内部主张放弃南北会战,增援华沙的呼声越来越高。
收到战报的当天,伊万诺夫就乘火车返回了圣彼得堡,连夜和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密谈。
具体内容无人得知,总之俄国内部的风波,被亚历山大二世出面压下了。
摆平了内部纷争,伊万诺夫元帅的视线再次回到了战场上,看着手中的伤亡数据,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命令第四军撤退吧,现在不需要他们继续留在那里了。”
大发善心或许有吧,不过更多的还是没有需求了。原本伊万诺夫还指望第四军拖住普军主力,给俄军争取时间。
现在第五军被打残了建制,第七军也损失惨重,即便是第三军、第六军抵达,俄军也丧失了围歼普军主力的能力。
到了这一步,第四军就没有牺牲的必要了。就算是看他们再不爽,伊万诺夫也要考虑第四军全军覆没带来的政治影响。
中年军官提醒道:“元帅,根据前线传来的情报,第四军已经主力丧尽,奥波多将军手中的总兵力仅剩不到三万人,想要突围恐怕……”
伊万诺夫没好气道:“没有那么多恐怕!普军的主力都在华沙,敌人的总兵力就那么多,毛奇又不是上帝,他变不出军队。
包围第四军的多半都是样子货,也就奥波多那蠢货没有发现敌人主力离开,要是换一个人,现在的局面也不会这么糟糕了。”
甩锅!
打了败仗,也是需要有人承担责任的。第五军、第七军的高层作为当事人,肯定跑不掉。
现在没有追究责任,让他们继续指挥部队戴罪立功,那是战争需要,战后沙皇政府还是会清算功过的。
作为俄军总指挥官,伊万诺夫元帅同样需要承担责任。这个时候就需要背锅侠了,奥波多就是这个倒霉蛋。
当然,奥波多也不算冤枉。要不是他擅自行动,打乱了俄军的总体部署,也没有这场华沙大败。
……
自从华沙会战开启,弗朗茨就在密切关注。不得不承认这场战役,普军打得非常漂亮,将速度发挥到了极致。
相比之下,俄军的表现就要差得多了。尤其是在配合上,第五军遭遇普军围攻,第七军没有能够及时救援,不等他们反应过来第五军就完蛋了。
如果俄国人反应快一点儿,或者是警惕性高一些,第五军和第七军能够紧密配合,及时进行增援,普军想要胜利也没有这么简单。
参谋长阿尔布雷希特:“陛下,普俄战争快要结束了。如果没有奇迹诞生,普波联邦战败成为了定局。”
这个结论令弗朗茨大吃一惊。要知道华沙会战前,参谋部给出的结论是普俄胜算二八开,现在普军赢得了华沙会战,不但没有增加胜算反而降低了。
弗朗茨疑惑的问:“为什么?普军赢得了华沙会战,他们应该增加胜算才对,怎么会……”
阿尔布雷希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