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4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历过上一次普俄战争,克里斯坦瓦尔或许会说能。有过亲身经历后,克里斯坦瓦尔再也乐观不起来了。

作为一名军事小白,克里斯坦瓦尔不觉得换一个决战地点有多重要,大不了就是伤亡大一点儿,反正灰色牲口不值钱,他们损失得起。

伊万诺夫元帅讥讽道:“这是一个不错提议,既然克里斯坦瓦尔侯爵这么有底气,那我就退位让贤好了!”

到了现在这一步,伊万诺夫非常清楚自己是不能让步的。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而是万丈深渊。

直接硬顶不是最好的选择,这会得罪很多人。不过和提前决战的风险相比,他觉得还是得罪人比较安全。

现在是战争年代,属于军方最牛逼的年代,谁也动不了他这位战功赫赫的元帅。

见争吵升级,亚历山大二世摆了摆手:“好了,这个问题就此打住。元帅,还是先说说你的作战计划吧!”

毫无疑问,这个短暂的小插曲,以伊万诺夫元帅的坚持而胜利。

在财政危机和战争失败的风险面前,亚历山大二世还是选择了面对财政危机,战争失败的风险他实在是承担不起了。

只要赢得了战争,财政危机总是能够解决的。实在是不行,大不了再赖一次账。一回生二回熟,习惯了也就好了。

唯一麻烦的是抵押出去的领土,不过这都是小问题,大不了从敌人身上弥补损失,维也纳政府又不是不接受换地。

“是,陛下!”伊万诺夫严肃的回答道:“现在敌人在华沙地区部署了陷阱,等着我们往里面跳。

为了保险起见,我们研究决定先拿下立陶宛地区,从背后包抄波罗的海地区的敌军,先解除敌人对圣彼得堡的军事威胁。”

听了这个答案很多人都满意的点了点头,普军都打到了爱沙尼亚,距离圣彼得堡已经不远。

这让官老爷们都睡不好觉了,生怕哪天敌人就兵临城下。如果不是亚历山大二世的一力坚持,沙皇政府早就迁都莫斯科了。

没有人会反对优先解除圣彼得堡的威胁,即便是亚历山大二世也一样,谁都不会嫌弃自己住的太安全。

停顿了一下,伊万诺夫元帅继续说道:“收复了立陶宛地区后,战场上的局势又会发生变化。

考虑到后勤压力,指挥部计划在南线发起全面进攻,沿着普奥边界用兵,便于就近从奥地利获得物资补给。

后面只需要步步为营,稳步向前推进,依靠我们的兵力优势直接压死敌人。”

一个字就是“稳”,按照伊万诺夫的军事部署,俄军或许很难取得震惊世界的大胜,同样也不会出现惊天动地的大败。

当然,后遗症也非常严重,需要付出的代价有些惨烈。在击败敌人的同时,俄罗斯帝国也要元气大伤。

亚历山大二世关心的问:“有没有办法,降低我们的损失?这么拼下去我们即便是赢了,也会损失惨重。”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伊万诺夫拿着指挥部对着地图北欧联邦的方向一指,说道:“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让北欧联邦参战。

我们已经牵制住了敌人的主力,只要他们出兵突袭柏林,一个月内都可以结束战争。

当然,让奥地利和德意志联邦参战也一样。敌人的后方非常空虚,只有五万军队就可以拿下柏林。”

这是一个尴尬的方案,沙皇政府拉拢北欧联邦的计划,在约翰牛的破坏下失败。

至于奥地利和德意志联邦,想都不要想,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他们许诺再大的利益,都没有用。

且不说国际关系,民族主义分子首先就不会答应。

奥地利想要统一德意志地区,就离不开民族主义分子的支持,维也纳政府不会和民意对着干。

德意志联邦更惨,内部的邦国一堆,中央政府敢乱来,人家分分钟就会闹独立。

第两百六十章、疯子和天才

事实证明,最适合自己的战术才是最好的战术。

伊万诺夫元帅用兵完全中规中矩,结硬寨、打呆仗,几乎找不到任何亮点。宁可坐视战机流失,也不愿意进行军事冒险。

遇上了如此保守的敌人,即便是号称普鲁士“军神”的毛奇,也无能为力。

前线局势没有按照预定的剧本走,柏林政府也压力大增,各种非议声不断冒出来。

甚至还有一部分老派将领公开抨击毛奇的指挥能力,要求他为斯摩林斯克战役失利负责,仿佛换一名指挥官,普军就能够扭转局势。

幸好威廉一世不是耳根子软的主,坚定的支持毛奇元帅,要不然普军都要换将了。

单纯从战术上来说,普军一直都是赢多输少,战绩非常的漂亮。

遗憾的是在胜利的背后,还伴随着惨痛的伤亡。普俄两国的战争潜力完全不一样,沙皇政府承受兵力损失的能力是柏林政府的三倍。

普波联邦看似有三千多万人口,他们的真正战斗力,还是普鲁士核心地区民众组成的军队。

波兰地区民众虽然也支持这场战争,但该地区的民族成分非常复杂,少数民族众多,内部矛盾不见得比外部矛盾小。

二元帝国不是那么容易整合的,普波联邦建立的时间太短,柏林政府都来不及捋清内部矛盾,更不用说统一语言文字。

政府没有能够解决的问题,不可避免的带入了军队中。和原时空的奥匈帝国有些类似,非常考验指挥协调能力。

单独一支部队作战战斗力是10,两支部队联合作战战斗力并不是20,而变成了209090=162以此类推,三支部队配合战斗力就变成了2187,配合的军队越多,战斗下降的越快。

毛奇带着这帮猪队友上战场,能够打出现在的战绩已经非常不错了。真要是换了人,估计早就打出了屎。

柏林王宫,现在进行一场关乎普波联邦未来的会议。

“扩军?还是不扩军?”

从战争爆发开始,普波联邦一直都在扩军,总兵力从最初的416万,膨胀到了现在的1668万。

这次讨论的扩军,自然不是每月增加十几万军队的例行补充,而是“要不要立即进行极限动员”。

没办法,这么大规模的战争,兵力总是不够用的。

不是所有的军队都能够投入到战场上,扩充的军队大部分都是新兵,需要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

训练完成后,不等于这些士兵就能够全部上战场了。后勤是需要维护的,沿海地区也是需要部队防守的,越境的哥萨克骑兵同样需要部队去围剿。

另外,补充兵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会陆续补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