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德国)
威廉一世:“不是还有大半年时间么?告诉德国人,我们会在规定期限内进行交接。
首相,莱茵兰地区的移民工作必须要加快。还有要尽可能动员更多的企业搬迁,现在的搬迁工作进展太慢了。”
普德两国签订了土地交易合同,莱茵兰地区已经属于德意志联邦帝国,只不过这种大面积领土交易,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完成的。
柏林政府要撤走的机构、人员很多,所以双方交接期限是一年,从1875年6月15日~1876年6月15日。
现在已经到了莱茵兰地区的交接时间,只是普鲁士王国还没有来得及完成撤离,自然拒绝交接了。
站在德意志联邦帝国的立场上,当然是越早交接越好。尽管这次交易有欧洲各国背书,不用担心普鲁士人反悔。
可是现在普鲁士正在努力操控莱茵兰地区,而这些资产理论上也可以算是属于德意志联邦帝国。早一天完成交接,德意志联邦帝国都可以挽回很多损失。
被国王挑剔“搬迁工作慢”,毛奇首相也是欲哭无泪。不是政府不努力,而是移民搬迁真的很麻烦。
这不是把人弄回来就行了,还必须要进行最基本的安置,给他们找到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
要不然的话,就算是回到了普鲁士,人家还是会再次离开。
普鲁士王国可不禁止人口流动,这年头前往奥地利移民的办事处遍布整个德意志地区所有大城市,只要报名后续费用都有人承担。
特殊技能型人才,还附赠一次实地考察机会。不满意可以拒绝移民,同样会报销往返的费用,这个服务绝对到位。
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柏林政府不努力怎么行呢?尽管本土的生活条件更好,可是也得让民众有工作,能够养活自己啊!
柏林政府不是没有打击过这种抢人行为的移民,只是明面上的移民窗口被关闭了,暗地里的移民窗口仍然存在。
不要说现在了,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各种地下移民渠道都存在。只要有利益存在,就无法被真正取缔。
鼓动资本家搬迁就更难了,向来都是赚钱的生意大家抢着做,赔本的买卖无人问津。
莱茵兰地区,煤铁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各种产业配套设施都是现成的,搬回普鲁士就不一定了。
已经开发完善的土地,当地的地头蛇早就崛起,现在插手进去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没有开发出来的波兰、立陶宛地区,各项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急待改善,资源分布大家也不了解,最关键的还是市场变化。
在莱茵兰地区的时候,资本家们的工商业产品除了本土销售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出口到了奥地利、法兰西、比利时、德意志联邦这些邻国。
搬迁过后,受交通运输的影响,这些传统市场都要和他们说拜拜了。或许未来波兰、立陶宛地区发展了起来,当地的市场会很不错,但是资本家们等不了。
现实不是网络段子,所谓的培养市场,对绝大部分资本家来说,都是一杯“毒鸡汤”。
在培养市场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生存下来。如果自己都活不下去了,未来的市场再大,和你有什么关系呢?
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资本家们都是聪明人。即便是柏林政府许诺的优惠政策再多,也改变不了搬迁带来的风险。
毛奇:“陛下,移民工作政府已经竭尽全力了,我们每个月都要安置十万移民,这个速度已经非常快了。
很多移民家庭,我们都只是解决了一个劳动力的就业岗位,为了让民众们能够生存下去,政府还不得不额外发放一部分补贴。
国内的企业早就人满为患,为了解决移民就业问题,我们不得不提高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人为的制造就业岗位。
学校、医院、铁路、公路、城市改造、水利工程……几乎所有需要消耗大量人工的基础产业,我们都在大规模投资。”
这是事实,柏林政府表现出来的执行力已经震惊了世界,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近百万人的移民安置,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纪录。
这和奥地利当年操控东普鲁士不一样,奥属非洲地盘足够大,四处一分散,到了下面每座城市也就千儿八百号人。
没有足够就业岗位,还可以直接安排去种地、挖矿,所谓的安置压力根本就不存在。
资本家搬迁的问题,毛奇提都没有提。这是真的没办法,高风险本来应该对应着高利润,然而这次产业搬迁只有风险。
波兰、立陶宛地区不是没有资源,至少在工业革命的前期还是够用的,问题是你得先把路修通啊!
在地图上看,波兰地区河流众多,且大部分河流都适合通航,看起来似乎航运发达。
实际上地图上的毫厘之差,到了现实中那就几十、上百公里的差距。看似距离不远,然而对绝大部分企业来说,已经非常致命了。
柏林政府正在努力修路,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问题都会不复存在。但是资本家们不会选择和国家共患难,他们只能共富贵。
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视人才
进入工业时代,柏林政府已经认识到人口的重要性,尤其是具备一定知识水平的劳动力。
普鲁士王国是全世界最早完成义务教育的国家,莱茵兰地区又是普鲁士王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当地汇聚了一大批基础人才。
这些人才恰好是普鲁士王国眼下最需要的。在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不大,反而是对普通技术工人需求量最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后,奥地利能够反超英法,并不是说奥地利的技术有多先进,也不是弗朗茨的先知先觉能力有多大,最核心的因素还是工程师数量多。
没有足够多的基础人才,无论技术如何先进,都无法快速转化到工业生产中。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基础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后世各国都在搞义务教育,就是市场倒逼的结果。
原时空老牌帝国坐拥丰富资源,却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掉队,就是输在了基础人才数量上。
等他们反应了过来,时间上已经晚了。竞争对手不可能原地踏步,给你几十年时间培养人才。
普鲁士王国一直保持着军费上的高投入,国内经济没有崩盘,除了柏林政府政治手腕够强外,人口素质上的优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理论上,完成义务教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