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8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在只能采取原始的通信方式,这封信能不能送到波兰政府手中都是一个未知数。

这次普雷塔尔没有求援,理智告诉他,在基辅地区和俄国人决战是非常愚蠢的。

最好的战场在华沙,尽管把战场放在首都损失会非常大。但没有民众基础,想要以弱胜强太难了。

战争总是需要牺牲的,在普雷塔尔看来,为了胜利没有什么代价是不能付出的。

今天基辅地区的守军可以为国家牺牲,那么明天作为首都的华沙同样可以做出牺牲。

作为波兰大革命的领导者之一,波兰独立后普雷塔尔主动离开了权利中心,选择了镇守最不受欢迎基辅前线。

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就做好了为国家牺牲准备。俄罗斯帝国不好对付,沙皇政府卷土重来,在很多人的预料中。

只是这个时间来得太早了一些,独立后的波兰并没有复兴起来,短短的几年功夫后再次沦为了鱼肉。

华沙,当东布罗夫斯基首相收到普雷塔尔的遗书时,基辅地区沦陷、普雷塔尔自杀的消息也随之传来,拔出了最后一颗钉子,俄国人的兵锋直指斯卢奇河。

放下了手中的书信,东布罗夫斯基摇了摇头。在他看来普雷塔尔太过理想主义,到了现在这一步波兰王国能够保住就不错了。

与其幻想着集中兵力在华沙地区重创俄军,不如指望普鲁士人的援兵快点儿抵达。

就在基辅失守的前一天,波兰议会已经选举威廉一世为国王,普波合流已成定局。

战争进行到现在,波兰王国已经失败了。在这短短的半个月内,波兰王国已经损失八万军队,丢掉了五分之一的国土,拿什么和俄国人决战

战争失败总是需要有人负责的,作为失败者,东布罗夫斯基这个临时首相,距离引咎辞职的日子已不远矣。

没有办法,在俄国人的压力下,波兰社会各界都主张和普鲁士人妥协,换取柏林政府出兵保护。

这些年的政治生涯,东布罗夫斯基也不是白过的,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单纯的革命者。

结合目前的局势一分析,他就知道普俄两国暗中有交易。唇亡齿寒的道理柏林政府不可能不知道,然而普鲁士人依然迟迟不动,这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战争什么结束,已经不是波兰政府能够决定的了。估摸着等俄国人把约定的地盘拿到了手,就是大家坐下来谈判的时候。

国际社会的干预,只见打雷不见下雨。如果英法真的想要干涉这次战争,那就直接出兵波罗地海威逼圣彼得堡,保管沙皇政府会做出妥协。

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三十七章、战地记者

要瓜分波兰,不仅仅只是普俄两国达成协议就够了,还需要获得欧洲各国的认可,尤其是要取得法奥两国的谅解。

维也纳宫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我们已经和普俄两国达成了协议。他们公开支持我们统一德意志地区,换取我们在波兰问题上的中立。”

这不是空头支票,但比空头支票还要不靠谱。奥地利真要是统一德意志地区,反应最激烈的就是普俄两国。

在利益面前,这种口头上的承诺没有任何约束力,能不能兑现全靠大家的节操。

弗朗茨不认为普俄两国会兑现承诺,不要看他们打得你死我活,真要是奥地利动手统一德意志地区,两国很快就会缓和矛盾。

普俄的仇恨再深,能够比得上英法么?原时空德二帝国崛起后,英法都可以放弃仇恨,现在普俄两国同样可以做到。

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已经威胁到了他们的安全,尤其是对普鲁士王国来说,政治上堪称是致命打击。

这些年柏林政府有意淡化德意志大统一,鼓吹大普鲁士思想,就是容克贵族们担心被奥地利从内部攻破堡垒。

奥地利兼并德意志联邦帝国,势必会刺激普鲁士国内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这是柏林政府万万不能接受的。

英法俄也差不多,都不想看到奥地利继续壮大下去。统一了德意志地区,奥地利就是实质上的欧陆霸主,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他们的战略安全。

这一步踏出去,弗朗茨就算是把外交玩儿的登峰造极,也免不了被群殴的命运。

一对一,奥地利不怂;以一敌二,要三思而后行;以一敌三,几乎没有胜算;以一敌四,干脆直接投降算了,找死都不待这样的。

普俄两国显然没安好心,与其说是支持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还不如说是诱使奥地利跳出来分担国际压力,分化英法奥三巨头联盟。

弗朗茨点了点头:“意料之中的事情,普俄两国暗中交易,不就是为了提防我们插手么,先让他们高兴一会儿。英国人准备什么时候动手?”

算人者人恒算之。大国外交本来就是今天你算计我,明天我算计你,大家各凭手段。国家之间只有利益,没有善恶对错。

韦森贝格回答道:“准确时间还不能够确定,英国人对我们不放心,一直到现在都对我们保密。

大致时间在威廉一世登基前,想要逼迫普鲁士王国让步,就必须要在柏林政府的计划完成前。”

在交易、妥协方面,奥地利玩儿的是登峰造极。欧洲大陆目前的政治格局,都是维也纳政府和各国交易、妥协出来的。

要不然的话,俄国人拿不到君士坦丁堡,法国人也吞并不了意大利,就连普俄战争多半也不会爆发,波兰王国更是没有独立的机会。

英国人担心是正常的,利益面前谁能够不动心,谁也不能够保证维也纳政府不拿这次机会和法国人做交易。

某种程度上来说,英奥的外交理念最接近,双方都是以国际利益为核心。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想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想要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做出了决定:“既然如此,那么就加强一下俄罗斯帝国的实力,免得普鲁士做大给我们添麻烦。

沙皇政府不是想要练兵么,成全他们好了。同意俄国人的增兵计划,战略物资我们提供。”

国际政治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样玩起了平衡战略,弗朗茨才知道英国人的不容易。

光维持普俄平衡就已经很难搞了,而英国人玩儿的却是欧陆平衡。这需要牵扯到的国家更多,需要考虑到的东西也更多,操作起来的难度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