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维也纳政府同意,我们只要多报一些损失,就可以把账目……”
让维也纳政府决定,那就涉及到了外交层面。国家之间从来都是用利益说话,俄奥同盟也不例外。
这就涉及到未来战利品的瓜分问题,伊万诺夫宁愿现在物资少一点儿,也不想俄罗斯帝国付出更大的代价。
俄国军队从来都是过苦日子的,远征军的后勤参照奥地利军队供应的,这个标准远超俄军的待遇。
在很多俄军军官看来,给灰色牲口这个待遇完全就是在浪费。如果降低一下标准,再多报点儿战损,15万部队的给养,供应23万俄军也够了。
武器装备不足也好办,按照俄军的惯例等前面士兵战死,后面的士兵把枪捡起来继续用就可以了。
况且,战场上还可以缴获一部分物资,大家配合一下,问题就解决了。
阿雷斯特脸色大变,这种事情俄国人可以干,他可不敢干。
弗朗茨对军队监管可是非常严格的,虚报战损、出卖国家利益那是要上军事法庭的。俄国人许诺的好处,对阿雷斯特来说那就是催命符。
“不行!伊万诺夫将军,我警告你这件事情到此为止,请不要侮辱了贵族荣耀!”
说完,阿雷斯特直接摔门而出。他是真的生气了,一招不慎那就是万劫不复。
混到这个位置不容易,不知道下面有多少人盯着,想要取而代之,阿雷斯特可不想做了人家的踏脚石。
至于“俄国人许诺的好处”,阿雷斯特更是不屑一顾。如果他这样的高层军官都是穷鬼,那么下面的官兵还怎么活?
……
维也纳宫,看着手中的战报,弗朗茨没有感到丝毫意外。奥斯曼帝国再怎么没落,烂船还是有三斤钉。
苏丹政府前面的改革,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至少训练了一支现代化军队。或许受限于财力、官僚腐败等因素,奥斯曼军队战斗力不强,可是俄军又能够好多少?
沙皇政府财力有限,俄军同样在过苦日子。前线搜集到的资料,已经表明俄军训练存在严重不足。
两支菜鸟军队在互啄,奥斯曼军队拥有数量优势,俄军拥有装备优势,赢得战争损失惨重再正常不过了。
前线没有大败,不需要奥地利出兵善后,弗朗茨就满足了。站在奥地利的立场上,俄军战斗力还是弱点儿的好。
“俄国人这是想要借助我们的力量练兵,或许后面他们还会以需要休整为由,不断的更换部队。
沙皇政府这是急了,看来普鲁士人给他们带来的刺激不小,你们觉得现在我们该怎么答复他们?”
沙皇政府想要打通黑海海峡的事情,已经被弗朗茨下意识的遗忘了。和隐藏的计划相比,那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上一次普俄战争中,俄军大部分士兵训练不足,也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因素。
吃一堑,长一智。
沙皇政府想要训练一支精锐部队,这是必然的结果。现在沙皇政府最大的问题是没钱,近东战争就成了俄国人练兵的机会。
反正由奥地利买单,他们只是需要出人。不要看前线俄军伤亡惨重,一旦休整恢复了过来,剩下部队的战斗力绝对是不减反升。
费利克斯首相:“陛下,这就要看俄国人肯付出多少代价了。实战练兵损失非常大的,士兵不可能长期服役,几年过后就会退役。
普俄战争如果不在短时间内爆发,这些士兵也就只能够传授经验。俄军不缺少这种经验,上一次战争才过去了没几年。
我觉得沙皇政府是想要通过实战,培养一批合格的军官,只要拥有足够的军官,想要扩充军队一点儿也不难,还可以保证一定的战斗力。”
培养军官,这是奥地利在做的。召集那么多炮灰部队上战场,就是为了给军官们练手,要不然中东战场也不可能磨蹭到现在,耶路撒冷还没有被攻克。
俄国人要培养军官,可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这还关系到未来欧洲的局势走向,比如说:增加了普俄战争中沙皇政府的胜算。
……
第一百三十六章、最后的理想主义
受俄军伤亡惨重的影响,小亚细亚半岛的战争缓和了下来,联军除了继续骚扰轰炸外,就是偶尔登陆一次搞破坏。
奥斯曼政府想要趁机反攻,可惜现实不允许。刚刚经历了一次大败,人员、物资损失都很严重。奥斯曼帝国的交通不便,没有办法短期内完成补充。
中东战区,费斯拉夫中将正望着耶路撒冷叹气。宗教城市就是麻烦,里面的标志性建筑太多,要是不小心打坏了,后面会非常的麻烦。
要不然的话,费斯拉夫早就下令炮轰了。不能使用重明的多了。
费斯拉夫点了点头“这个建议不错,命令北边的巡逻队放水,故意留下一道口子,允许人员进出。
再派人和当地的实力派好好谈谈,让他们引导当地的进入耶路撒冷,不配合的直接找个借口处理掉。
不管城内的守军放不放人进城,先把人给我送到城下再说。做得谨慎一下,不要让人发现了。”
血红的晚霞在渐渐消退,俄波双方还在激烈的厮杀着,战场上已经是尸山血海。
生死存亡的时刻,波兰军队表现出的勇气令俄国人大吃一惊。然而这改变了战争的走向,随着时间的推销,波兰军队兵力上的劣势,渐渐暴露了出来。
夜幕降临,黑夜阻挡了俄军的兵锋,双方被迫收兵。摇摇欲坠的基辅又坚守了一天,作为守备军官普雷塔尔已经心力交瘁。
以不足俄军五分之一的兵力,他已经坚守这座城市一个星期,援兵依然没有抵达。周边的友军早就溃败了,基辅已经沦为了一座孤城。
拖着疲惫的身体,清点了一下伤亡,普雷塔尔只剩下一声叹息。
波兰政府在基辅地区部署了一个步兵师和两个守备团,总兵力高达16万,现在能够作战的已经不足一半。
这还是战争爆发后,普雷塔尔顶着压力,将基辅地区的兵力全部集中了起来的结果,要不然可挡不住俄军一个星期。
城外的战略要地已经丢失的差不多了,白天俄军就攻入了城内,如果没有援兵,基辅失守是注定的结果。
普雷塔尔对援军已经不再抱有幻想,他只是期待政府不要浪费掉这16万守军用生命争取到的时间。
夜深了,部署完守备任务后,普雷塔尔给波兰政府写了最后一封信,或者说是遗书。
基辅地区到华沙的电报已经被切断,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