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7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官伊万洛夫脸色一红。不穿军装这是政府下的命令,目的可不只是为了省这点儿小钱,更多还是为了哭穷。

沙皇政府对筹集到足够的战争经费没有把握,亚历山大二世担心战争持续下去,政府财政会吃不消。

从一开始,就准备赖上奥地利。俄奥两国可是盟友,战争打到了一半,沙皇政府突然没钱了,奥地利能够怎么办?

想要他们继续为战争出力,维也纳政府就必须借钱出来。要不然他们就合理的划水,跟着奥地利蹭最后的胜利果实。

作为具体执行者之一,伊万诺夫上将的脸皮明显不够厚。听了阿雷斯特的说法,有些不好意思。

“没有问题司令官阁下,没有军装又不影响作战,过一段时间补上也没有问题。”

伊万诺夫不觉得有问题,阿雷斯特上将就不这么看了。真要是让俄军士兵就这么上了战场,他这个总指挥官估计都要跟着被人笑话几百年。

“你放心,军装肯定会在登陆作战前发下来,现在你们先休整一下。等海军表演完了,才会让你们上场。”

阿雷斯特是海军上将,能够担任联军总司令官,主要是这次配合作战中奥地利主要负责海上。

弗朗茨不喜欢千里之外遥控指挥,联军总司令部在君士坦丁堡,距离中东地区还有上千里,要是把中东地区划归联军指挥部名下,那和在维也纳遥控指挥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这次战争中,联军总指挥部实际上只是一个协调机构。主要任务是保障海上运输通道畅通,配合俄军进攻小亚细亚半岛。

作战?陆地上的战斗俄国人会自己指挥,打出什么样的结果,都不需要阿雷斯特负责。

唯一归他指挥的是海战,如果奥斯曼帝国那几条破船也算敌人的话,奥地利海军还要打一场海战。

……

维也纳宫,接到了阿雷斯特的电报,弗朗茨瞬间不好了。不可一世的俄罗斯帝国不复存在,现在只剩下了一个精于算计的沙皇政府。

这种转变,无疑是说明沙皇政府变得更加理性。面子这个东西有时候非常重要,有时候又一文不值。

毫无疑问,对现在的沙皇政府来说,“钱”才是最重要的,面子那玩意儿又不能吃。

从普俄战争失败那一刻开始,沙皇政府的脸面就不值钱了。能够转变心态,无疑证明亚历山大二世成长了。

“就按阿雷斯特的意思办,没有必要为了这点儿小事情,影响到了我们的计划。”

一批军装而已,站在维也纳政府的立场上,的确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自然不会有人反对。

陆军大臣阿尔布雷希特:“陛下,按照计划,我们是在小亚细亚半岛战争打响后,才在中东地区发起进攻的。

受保加利亚叛乱的影响,俄国人最初准备的军队被派了去镇压叛乱,导致准备有些不足。

现在这一批士兵,根本就没有进行过渡海作战训练,加上才拿到新装备,还需要磨合一段时间,短期内恐怕无法发起进攻。”

弗朗茨收回了之前的想法,沙皇政府还是一如既往的不靠谱。战争都打响了,突然告诉他俄军士兵没有接受过渡海作战训练。

早干嘛去了?要知道,这场战争可是准备了大半年时间,装备、后勤都由奥地利负责,沙皇政府只出人。

如果不是为了留下时间让俄军进行渡海训练,等着大半年干嘛?难道俄罗斯帝国连十五万现役陆军都拿不出来,需要招募新兵么?

先打响小亚细亚半岛战役,自然不是没有原因的。对奥斯曼帝国来说,小亚细亚半岛才是核心领土。

一旦战争爆发,苏丹政府势必要集中兵力保卫小亚细亚半岛。部署在中东地区的兵力就算是不减少,也不可能再增加。这对想要抢地盘的奥地利来说非常有利。

“不用管那么多,按照原定计划进行。俄国人没有进行渡海作战训练,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我门按照事先的约定,把他们送上岸就行了。

外交部通知各国,让他们尽快撤侨,半个月过后我们就会发起全面进攻,万一造成了误伤只能表示遗憾。”

宣战就开打,那是特殊情况下。这次近东战争,奥地利肯定会炮轰奥斯曼帝国沿海城市,平民伤亡在所难免。

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给各国留下撤侨时间。要不然造成了大量的外国人伤亡,维也纳政府也会感到棘手。

弗朗茨可不想被千夫所指,唾沫星子有时候也能够杀人。进攻奥斯曼帝国不着急,反正他们又跑不掉。

不要看弗朗茨嘴上说的轻松,要是俄军士兵真的伤亡惨重,没有完成既定作战任务,到时候还要奥地利出兵帮忙善后。

盟友就是用来坑的,这句话一点儿也没有错。战争才刚刚开始,弗朗茨就有一种被坑了的感觉。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一十七章、坑也不好挖

近东战争再次爆发,不想看到奥地利继续扩张的国家也行动了起来,怎么有效率、有内涵的扯后腿,也是一门艺术。

伦敦

唐宁街首相官邸内,英国内阁齐聚一堂。格尔斯顿首相拿出了一叠绝密文件,分发给了众人。

“这是奥地利人的作战计划书,情报部门付出了惨重代价才得手的,希望能够对我们接下来的行动有所帮助。”

的确付出了惨重代价,这份半公开的作战计划,就差在维也纳的报纸上刊登了。

英国情报人员足足花了五万英镑,才搞到了初步计划。不要问钱花到了什么地方,情报是无价的。

众人没有说话,仔细的阅读了起来。文件上的内容不多,只有一个大略计划,不涉及具体作战部分。

海军大臣罗伯特眉头紧锁,脸上的络腮胡子格外瞩目:“按照这份作战计划,奥地利人不用花费多少代价,就会赢得这次战争。

以奥斯曼帝国海军那几条破船,和奥地利对上,连还手的能力都没有。丧失了海权,联军随时都可以在任何地区登陆。

根据海军了解的情报,奥斯曼帝国至少有三十多个港口适合大军登陆,实际数字可能还会更多。

要防守住这么多地方,至少需要上百万军队。以奥斯曼帝国的国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一旦沿海地区糜烂,大量的战争难民产生,奥斯曼帝国很快就会被拖垮,这份焦土计划太狠毒了。”

罗伯特的话,众人听明白了,抨击奥地利人作战计划狠毒是其次,主要目的还是在强调“海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