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名气大。
这个时代奥地利最知名的作家之一,早年是一名激进主义热血青年,晚年倾向于保守。
现在已经他已经人到中年,热血燃烧得差不多了,又没有完全耗尽。
“鲍恩菲尔德先生,欢迎你的加入!”弗朗茨微笑着说道
“尊敬的大公,很高兴为你服务!”爱德华冯鲍恩菲尔德回答道
“鲍恩菲尔德先生,今天请你过来,主要是为了报社的定位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么?”弗朗茨开口问道
“大公阁下,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是每一个新闻人的职责,我们要敢于揭露这一切!”爱德华冯鲍恩菲尔德满怀期待的说道
弗朗茨知道为什么这么人愿意接受他的邀请了,感情就是为了找一个可以尽情骂人的平台。
奥地利在实行书报检查制度,要是没有一个强硬的后台,这些文人想要骂人也不能尽兴。
毫无疑问,他这个帝国的继承人,就是一个最好的靠山,就算惹出了事情,他这个老大还能不去捞人么?
爱德华冯鲍恩菲尔德的年龄也不小了,在现实面前已经学会了妥协,在前不久刚刚创作一本讽刺政府的成年。
发布出去过后他就担心了,因为这是私自印发的,没有通过政府机构的检查,被逮着了是要蹲监狱的。
正准备跑路的时候,接到了弗朗茨的邀请,他就果断的接受了。
这个年头奥地利的秘密警察也是看人下菜,如果他在弗朗茨手下干活,只要做的不是太过分,这些人是不会拿他开刀的。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道:“鲍恩菲尔德先生,揭露社会阴暗面的报纸已经有这么多了,也不缺我们这一家。
我创办这份报纸的目的,从报社的名字上都可以看出来,我们的宗旨是为社会的最底层发出一份声音。
我希望靠我们的努力,改变国内底层民众的生活现状,他们需要面包、需要奶酪,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应该得到保障!”
任何一份报纸都有一个高大上的理念,这个时期奥地利还没有这种专门为底层人士发声的报纸,因为这个阶层没钱买报纸。
“大公阁下,不得不说你的立意很伟大,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改变我们现在的政治体制!”爱德华冯鲍恩菲尔德毫不犹豫的开始夹带私货
弗朗茨微微一笑说:“奥地利的体制确实需要改变,但是要怎么样改变,我就不知道了。
就算有现成的方案放在面前,以我的知识的积累,也不足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要先保持沉默。
不过我知道不管体制如何改变,底层民众的生活都需要改变,这需要政府制定更多的法律来保障他们的利益!
鲍恩菲尔德先生,你的任务非常的重大,必须要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底层民众的生活,关心底层民众们的生活!
如果能够推动政府立法来保障他们的利益,就更好了!”
忽悠人谁怕谁啊?弗朗茨三言两语就让爱德华冯鲍恩菲尔德无话可说,所有的人都知道奥地利需要改革,可是该怎么改革呢?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利益需求,自然也有不同的改革方案了,弗朗茨干脆以小卖小,不要指望一名16岁的小屁孩来决定国家命运。
第九章、打造:人设
前世的无数案例告诉了弗朗茨,不需要你真的要和多数人站在同一立场上,至少你要让他们认为,你是和他们站在一起的。
现在弗朗茨就是这么做的,改革是奥地利的主流,他自然要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他是支持改革的。
这个时候奥地利保守派的实力也不容小觑,维也纳宫廷就是保守派的大本营,弗朗茨也不能够背叛自己的阶级。
这个时候年龄就是最好的武器,在改革派眼中他是支持改革的,这就够了,没有人奢求一名16岁的少年来主导奥地利的改革。
弗朗茨又没有在具体改革上发表意见,在保守派眼中,他这是稳重的表现,所有人都知道奥地利必须要进行改革,可是怎么改革就争执不休了。
作为帝国的皇储,弗朗茨支持改革这没有毛病,如果要是傻乎乎的将自己的改革方案抛出来,估计就要被交做人了。
相比之下,弗朗茨关注底层民众生活状况,就不算什么了。一个仁慈的国王,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
在谜底没有揭开前,无论是资本家还是贵族,都不会介意弗朗茨在民间刷声望,谁都不知道他这是项庄舞剑。
鲍恩菲尔德被弗朗茨说服了,或者说是被现实给说服了,给这位年轻的大公做事也没有什么不好。
如果能够影响到弗朗茨大公,让他接受自己的观念,那就更好了。
他的打算弗朗茨自然是一清二楚的,不过并没有放在心上。现在他只是需要利用鲍恩菲尔德的影响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报纸给创办起来。
奥地利政治改革的问题,还是不用他们操心了,弗朗茨心中已经有了初步计划,在执行这一计划之前,还必须要削弱资产阶级和贵族阶级的力量。
抬高资本家地位的事情,在他的改革中是永远都不会出现的。
“资本无国界,”弗朗茨还是听说过的。
资本家永远都是喂不饱的,只要利益合适,分分钟就可以背叛的阶级,弗朗茨可不敢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支柱。
奥地利的特殊国情决定了,这次改革必须要考虑到绝大多数底层民众的利益,才能真正的把这个国家融合到一起,这就要让贵族和资产阶级做出牺牲了。
也就是在现在这个特殊时期,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激化,弗朗茨才有成功的机会。
对这个国家了解的越多,弗朗茨越发肯定这个帝国已经暗流涌动了。
1846年德意志地区粮食欠收,奥地利也受到了影响。
按理来说,奥地利帝国本来就是欧洲最主要的粮食出口国,有匈牙利大平原在,粮食减产的影响并不大。
不过,现实却恰恰相反。资本家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一面过度的炒作粮荒,抬高市面上的粮食价格,同时又压低了匈牙利地区的粮食收购价格,因为当地的粮食丰收了。
到了1847年初,维也纳市面上的粮食价格已经上涨了百分之五十四,普通的维也纳市民已经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
在资本家们操控粮价的背后,还有大量的自农民破产,就连一些贵族也损失惨重,匈牙利地区已经开始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