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作为资本市场上的小卒子,还是不要凑热闹了。
“立即和他们接触一下,我们手中有大量的债券,问他们要不要。只要他们可能出五折,不四折我就卖给他们!”
这是一次试探,和金融大鳄们相比,菲利波特的消息还是不够灵通。
究竟是富国证券放出来的烟雾弹,还是事情真的有了转机,完全就是一个未知数。
毕竟大机构手中持有的债券数量,可要比他们多得多。被迫提前回购债券的金融机构,又不是一家、两家。
为了稳定人心,故意放出一个消息,那也是完全可能的。不光是菲利波特在怀疑,奥地利很多金融机构都在怀疑。
俄奥谈判陷入了僵局,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大部分金融界人士,对谈判进程都在密切关注。
想要知道具体内容都不难,要从奥地利外交获得消息或许会很困难,可是要从俄国人那边搞清楚谈判进程,那只是钱的问题。
不过消息的真假,大家却无法进行判断。正常情况下,俄国官僚们的信誉还是很不错的,收钱办事是他们的良好职业道德。
万一事情办不了,很可能还会享受到退费服务,这是很多人体会过的。
不过这次情况不一样,牵扯的问题太大。要是有人出高价,让他们逢场做戏,也不是没有可能。
最靠谱的是找外交大臣亲自确认,这种蠢事还没有人知道敢干。找死也不带这么的,维也纳政府的尊严不容挑衅,敢窥视国家机密那是要死人的。
试探富国证券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万一谈判取得了进展,那么大家手中持有大量的俄国债券就赚大了,反之大不了和现在一样。
神圣罗马帝国
第二十四章、暗渡陈仓
奥地利金融市场的动荡,还算在可控范围之内。大家清楚俄奥同盟还没有破裂,就算是俄国人赖账,也会最后赖盟友的。
现在俄奥谈判陷入了僵局,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个好消息。有的谈,总是要比没得谈好。
在此之前,俄国人已经先后和多个国家沟通无果。不少金融机构都被坑哭了,资本家们被迫选择了金蝉脱壳。
其中以巴黎和伦敦两个金融市场影响最大,不要以为是敌人就没有贷款了。在利益面前,资本家们是不在乎和任何人合作的。
俄国人以出口的粮食收益做抵押贷款,事先大家根本就不担心沙皇政府会违约。只要俄国人的粮食卖了进来,他们就可以收钱。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随着波德平原粮仓的丢失,再加上内战打费了莫斯科地区,现在俄国人根本就没有多少粮食出口。
大开荒是体力活,干的多自然也要吃得多,对粮食需求量同样也增加了。
从普俄战争爆发开始,俄国人就停止向英法出口农产品,甚至中途还一度从奥地利进口粮食。
俄国人退出了粮食出口市场,这部分份额自然被人给别人占领了。所谓的粮食出口收益抵押,现在也就变成了一个笑话。
指望俄国人靠卖粮食还钱,还不如说是俄国人丢失了市场,未来想要重回市场,要他们帮忙打开销路。
要不然,粮食销售不出去,拿什么还债?
按照目前的情况,俄国人两三年内是无法重回国际市场。投资者们不可能等那么久,资本家们自然陪着俄国人玩儿。
直接宣布企业破产,这些损失就转嫁到了普通民众身上。等这些债券跌到了谷底,他们还可以操控马甲再次收回来,等着未来向俄国人追债。
当然,追债的可能性非常小。个人的力量和一个国家相比,这个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即便是财团也不愿意和俄罗斯帝国这样的大国对上。
没有政府出面,这些问题是很难解决的。只有想想双方糟糕的国际关系,大家就知道没戏。
限制俄国人的粮食进入,这看上去很不错。然而,在利益面前,资本家们是没有节操的。
只要俄国人肯降低价格,英法要内部的粮食资本家就会配合把粮食运进去。到了市场上,谁知道这些的粮食,究竟产自哪里呢?
如果不是经济危机刚刚过去,现在英法爆发的金融动荡,又足以引爆一次经济危机。
电报拉近了人们的生活距离,发生在伦敦和巴黎的金融动荡,很快传到了维也纳。
更大规模的市场动荡发生了,投机者们再也做不住了,宁愿违约也要提前兑付手中的俄债。
要不是证券公司纷纷开放了违约兑付窗口,富国证券又在低价收购俄国债券,安抚住了民众,现在奥地利也热闹了。
以巴黎为例,至少有十明世界,就会遵守游戏规则。
唯独忽略沙皇政府一旦穷疯了,那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现在他们就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证券公司可以金蝉脱壳,银行总不能跟着学样吧?双方的投资成本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带来的社会影响力也是千差万别。
这个年代证券公司的客户不多,基本上都是中产阶级起步,还没有到满大街拉人推销理财产品的地步。
就算是破产了,影响的也就那么千儿八百号人,能够拥有上万顾客那就是大公司。
又不是所有人都买了俄国人的债券,就算是破产了,带来的社会威胁也不大。
银行就不一样了,对储户的标准可没有那么高。他们的客户群体要大得多,一旦宣布破产,很容易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引起政府的干预。
况且,这次的损失虽然不小,却还没有到要大家命的地步。创立一家银行容易,要建立信誉拉拢储户可不容易,不能够轻易放弃。
现在是贵族们最后的时代,属于资本家们的时代还没有完全降临,除了两个美国之外,大部分国家都是贵族占主导地位。
包括英法也不例外,都是贵族压制住了资本家。只不过他们的优势不够明显,不同于奥地利、俄罗斯、普鲁士,这种完全由贵族把持了政府。
遇到了大额坏账,银行不可避免要在一段时间内收缩银根,以应对可能爆发的挤兑危机。
这对想要筹集资金的证券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富国银行内,菲利波特咆哮道:“什么?百分之二的月息,你们怎么不去抢?”
不是一路人,不上一条船。菲利波特持有股份的银行,同样陷入了对俄债务危机中,现在忙着自保根本就没有能力再救他。
迫不得已,来到了富国银行。没有别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