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问题已经没有那么严重,融合工作稳步推进,统一北德意志地区已经不再是唯一选择。
最后问题的核心又回到了战场上。如果输了这场战争,普鲁士王国自然是寿终正寝,难逃被瓜分的命运。
现在他们考虑的实际上赢得战争后的问题。俄国人不好对付,输了一次会战,沙皇政府可以再组织一次会战。
唯一能够制约沙皇政府的就是财政。现在他们就是在考虑,如何断绝沙皇政府的资金来源。
犹豫了一会儿,威廉一世下定决心道:“外交部放心大胆干吧,都到了这一步,无论如何也不会更加糟糕。
必要时候,可以给法奥两国开出空头支票,俄国人可以许诺,我们同样也可以许诺。
只要我们能够从俄罗斯帝国获得更多,那么把这些土地卖给他们,又未尝不可呢!”
这是威廉一世在自我安慰,就算是赢得了战争,能够从俄国人身上咬下多少肉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对法奥两国的承诺,既然是空头支票,他就没有准备要兑现。
除非是迫不得已,威廉一世是不可能拿经营好的本土,去换取俄国人土地的。
看看地图就知道,普俄两国接壤的地区,都是大波波的地盘儿。虽然地理条件不错,资源也算是丰富,问题是不好统治啊!
普鲁士王国的波兰人可不少,一旦吞并俄属波兰,那么普鲁士就从一个德意志人国家,变成了波兰人的国家。
如果不是1815年维也纳会议中,普鲁士放弃了华沙地区换取了莱茵兰地区和普属萨克森地区,日耳曼化运动也不会那么容易成功。
要知道普俄奥三国瓜分波兰地区后,1000万波兰人中450万人在普鲁士、150万人在奥地利、400万留在了俄罗斯帝国。
可以说第一次维也纳体系,拯救了普鲁士王国,让他们摆脱了波兰人占多数的尴尬境地。
现在继续跳波兰这个巨坑,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可惜现实由不得威廉一世选择,容克贵族不能够容忍普鲁士变成二流国家。
当然,普鲁士王国有过同化波兰人的经验。威廉一世也没有准备吞并波兰核心地区,他们的目标是立陶宛地区,如果可能的话一举拿下波罗地海三国。
既然是目标肯定是比较大了,能不能实现?理想总是要有的,不尝试怎么知道结果呢?
这也是英国人战略计划的一部分,既:波兰独立、普鲁士占领波罗地海大部地区,削弱俄国人的实力。
……
政治是需要军事配合的,在柏林政府采取外交行动的同时,普鲁士军队也开始了反击。
毛奇一改之前不动如山,耗死沙皇政府的战略,转为主动出击寻找机会和俄国人决战。
这种转变令俄国人非常的不适应,猝不及防之下,进入东普鲁士地区的俄军损失惨重,短短的一个星期内就搭进去了3万人。
对整个战局来说,双方总兵力加起来都过百万,看起来3万军队似乎不起眼,实际上带来的影响确实巨大的。
在野战中,后膛步枪的威力令人大吃一惊,双方在战场上的交换比出现了惊人的1:2.7。
这可不是守城,野战中出现这么悬殊的交换比,无疑是在告诉世界两支军队的战斗力不在一个档次。
第七十二章、利益催化剂
威尼斯城外十几公里外,一座古老的城堡中,奥拉比子爵正在举行浓重的欢迎宴会,宴请的主人公正是刚刚返回不久的菲克尼男爵。
这不是菲克尼第一次来到这里了,只不过和上一次前来不一样,欢迎宴会的规格高了很多。
看得出来,这次奥拉比子爵很热情,不同于上次,仅仅只是礼节性的宴请。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菲克尼男爵深深的体会了一把。十年前他举债前往殖民地发展,可没少被人嘲讽;时至今日,昔日的嘲讽已经变成了赞美。
即便是他远在非洲大陆,对消息灵通的贵族们来说,这些都不是障碍。
今时不同往日,十年前的非洲大陆在大家眼中就是:毒虫猛兽出没、疾病瘟疫横行;现在的非洲大陆已经变成了:希望的田野。
成功者是不受指责的,菲克尼男爵充风的享受到了一次成功者的待遇,让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在非洲大陆发展的奥地利贵族不少,可是分布在了辽阔非洲后,那就碰不到几个了。
况且,大家都忙着发财,又有几个有闲情逸致,天天举办宴会呢?
菲克尼参加宴会也不是没有目的,要推动殖民地本土化,就离不开本土贵族们的支持。
现在支持殖民地本土化的,除了在非洲大陆发展的人外,本土的资本家也是一股主要的力量,然而这还远远不够。
奥地利不是英法,资本家们在政治上的话语权很低。就算是菲克尼男爵这些在非洲发展的贵族,在政治上发言权也比资本家要高。
这次推动殖民地本土化的主力,就是他们这些贵族。
通过五个人和这个世界上所有人扯上关系,或许是太过夸张了;不过通过五个贵族把奥地利所有的贵族串联起来,就没有什么难度了。
……
菲克尼男爵笑呵呵的说:“奥拉比,一晃十年不见,没有想到哈灵顿、加德纳和德温顿都这么大了,看得出来他们都会成为优秀的军人。”
奥拉比子爵理所当然的回答道:“是的,我为他们几个感到骄傲。”
从军是奥地利贵族的传统,贵族子弟从小都要接受军事训练,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是很多贵族子弟的追求。
谦虚,在欧洲可不是什么美德,这只会让人认为是虚伪的表现。
奥比拉子爵认为他的儿子会成为优秀的军人,就会光明正大的承认,这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菲克尼男爵关心的问道:“你准备送他们去陆军服役,还是去海军服役?”
最近几年,奥地利海军的地位大幅度提高,几乎可以和陆军并驾齐驱了。
很多一开始选择进入海军的贵族子弟,抓住了这个海军大扩的机遇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现在贵族子弟服役,就多了一个选择——海军。
奥拉比自豪的说:“哈灵顿和德温顿去陆军服役、加德纳去海军服役,他们都考上了军校。
哈灵顿在维也纳炮兵指挥学院读书,已经毕业了再过一个多星期就入伍了,加德纳和德温顿这次回来就是送他入伍的。
德温顿在慕尼黑步兵指挥学院读书,才上三年级;加德纳就在家门口的奥地利海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