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4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在共同利益的面子上,双方关系再次回暖。

尤其法国人吞并撒丁王国后,两国间的关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现在法国政府中的亲英派势大,亲奥派实际上实力一点儿也不小,一个人同时亲英、亲奥也不奇怪,政客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转变立场的。

拿破仑三世也不是省油的灯,作为政治斗争高手,权利平衡怎么可能不重视呢?

一家独大的亲英派,可不符合他这位皇帝的利益。万一哪天和英国人对上了,手底下全是亲英派,那么派谁去冲锋陷阵?

尽管拿破仑三世以亲英派的身份出现,实际上现在他提拔的人,大部分都不是亲英派,反而是反英人士居多。

这一点在奥地利同样适用,在俄奥同盟的情况下,维也纳政府中反俄派实力一直都很强大。

很多政客并不是真的要反俄,而是政治上需要他们反俄,这就是站队,或者说是政治投机。

捋清楚了俄国人的算计,弗朗茨只能感叹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人物,怎么可能是等闲之辈!

从继位到现在,亚历山大二世一直专注于国内,在外交上表现的很平庸。

这种表现也符合大家对沙皇政府的定位,毕竟历代沙皇基本上都是斗力不斗智的主。

时间长了,弗朗茨也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外交也是需要天赋的,这一直都是沙皇家族的短板,后世也没有人说亚历山大二世外交能力强。

结果不出手则已,现在一出手就石破天惊。同时将英法奥普算计了进去,还有一帮欧洲小国被牵扯入其中。

如果计划顺利的话,最后的结果就是普奥关系破裂、普法关系破裂、奥法关系破裂、英奥关系破裂、英法关系破裂……

把各国的外交关系都给搞破裂了,那么被孤立的俄罗斯帝国机会也就来了。

沙皇政府的野心从来都没有小过,击败普鲁士王国不咬下一块肉来,怎么可能呢?

这种背景下,分化欧洲各国就非常有必要了。这次从法奥入手,还是为了断掉各国干涉普俄战争的可能。

除了英俄矛盾太深,关乎到了核心利益,双方无法妥协外。

俄奥是盟友,法俄关系也不是无法缓和,只要摆平了这两个国家,欧洲大陆再也组织不起来干涉联军。

英国人的实力确实雄厚,可惜都在海军上。以英国陆军那可怜的实力,可没有哪个国家会傻乎乎的和他们组成联军,跑去和俄国人干仗。

这就决定了,在欧陆问题上约翰牛必须要有一个盟友,不然他们很难取得和自身实力相匹配的话语权。

近东战争过后,英国人尽可能的减少干涉欧陆纷争,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在这一背景下,即便是海外殖民地争夺中,英法奥三国民间组织时常兵戎相见,英奥关系和英法关系还是能够维系下去。

这次棋差一招,弗朗茨并没有生气,更没有马上就报复回去。这么多年的皇帝生涯,他的城府已经很深了。

……

第七十一章、普鲁士的反击

欧洲风起云涌,最先坐不住的不是奥地利,也不是约翰牛,而是漩涡中的柏林政府。

没办法,不管俄国人算计了多少人,一旦计划成功,他们绝对是最惨的。

“无论如何,我们也必须要破坏俄国人的借款计划。”

威廉一世慎重的说道。他还不想被赶下台,普鲁士王国已经赌上了国运,民众容不得失败。

一旦让俄国人从法奥两国获得贷款,这场战争就真的没法打了。即便是在即将开始的决战中获得胜利,普鲁士王国依然改变不了失败的命运。

沙皇政府缺的不是兵,他们只是缺钱!损失再惨重,对圣彼得堡来说也就那么回事。

这是有历史可查的,在数百年前俄罗斯连年征战,最后打的男丁都没有了,结果人家组织了女兵继续打。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俄罗斯帝国的人真的很多,足有八九千万。威廉一世可不认为,能够拼得沙皇政府受不了。

外交大臣麦克凯特提议道:“陛下,针对法奥两国我建议采取不同的措施,阻挠他们对俄国人的贷款发放。

对付法国人,可以从联合防御计划入手。利用欧洲各国对法国人的忌惮,用外交手段施加压力。

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的野心从来都没有熄灭过,法国人图谋莱茵兰地区,他们就站在了对立面。

英国人同样对法国人忌惮非常,法国人要吞并莱茵兰地区,伦敦政府很有可能出面干预。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拿破仑三世认为:他们只要吞并莱茵兰地区,就会遭到英奥两国的联合抵制。

这场外交上的大戏,维也纳和伦敦会配合我们演下去的。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措辞强烈的外交声明,法国人就会迟疑。

对付奥地利人,我建议利用民族主义者,制造舆论压力,指责维也纳政府勾结外敌,出卖德意志民族的利益。

本来这次贷款,就是俄国人算计的结果,迫于舆论维也纳政府才同意的。现在我们同样利用民族主义,给反俄派一个借口破坏这次贷款。”

政客们的立场,从来都是随着需求而转变的。最初为了扩张需要,普鲁士王国搞起了德意志民族主义,主张德意志地区统一建立一个大帝国。

随着奥地利的复兴,他们发现统一德意志地区不可能了,反而有很大可能成为被统一的对象。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他们又搞起了普鲁士独立主义。

现在为了破坏俄国人从奥地利贷款,麦克凯特毫不犹豫的再次祭出了德意志民族主义,准备利用民族主义影响维也纳政府的决策。

首相克里斯蒂安想了想说:“这些计划都只能拖延时间,除非我们在战场上取得一场大胜,打消大家认为俄国人必胜的观点。

不然,到了最后俄国人的阴谋还是会成功。在利益面前,所有的矛盾都不值得一提。

法奥之间不是妥协的可能,只需要一个借口,三家瓜分普鲁士就可以变成现实。

民族主义最多影响维也纳政府的决策,却无法左右他们的决策。

他们反对法国人占领莱茵兰地区,不是因为民族主义,更多的还是不想看到法国人做大,还有就是在这场分赃计划中吃亏了。”

这才是问题的本质,统一德意志地区只是弗朗茨的政治口号。需要的时候就喊起来,不需要了就扔一边去。

这和当初兼并南德意志地区不一样,现在奥地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