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成的,在橡胶收割前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小的多。
目前的移民数量还是有限,这些人不可能全部都跑去种棉花,也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种植棉花。
除了棉花外,咖啡、棕榈、可可、橡胶、烟草、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同样是发展的重点。
小麦、玉米、稻谷、土豆这些农产品虽然不是发展的重点,可是自给自足还是需要做到的。精打细算的种植园主们,可舍不得掏钱出去买。
这些产业都需要劳动力,偏偏殖民地又是地广人稀。劳动力缺的不是一星半点儿,弗朗茨毫不怀疑就算是移民千万,也可以轻松消化掉。
弗朗茨无奈的说“劳动力不足,就只能靠大家自己想办法了。除了从国内招募移民外,还可以去海外招募劳工。
总之原则只有一个,外来劳工必须要同化完成,符合我们的全部要求,才可以落籍。”
这个时候,弗朗茨突然希望俄国人废除农奴制了。一旦沙皇政府解放农奴,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大量的破产农民。
这种大字不识一箩筐的破产农民,都是优质的移民。没有文化传承的,永远都是最容易同化的。
不像现在农奴制社会,农奴都是贵族的财产,想要在沙俄招募劳动力,出钱买吧!
明面上不能够进行的人口交易,暗地里这个市场依旧存在,可惜成本太高了。
从海外招募劳工说起容易,做起来一点儿也不轻松。欧洲大陆的移民选择余地太多了,大家都有自己的圈子。
除了国内,奥地利也就在德意志地区和意大利地区有点儿面子,能够招募到移民。到了西欧地区,基本上没有人买账。
逼不得已,大家才将目光投向了远东地区。不管怎么说,这些地区的劳动力,都要比当地土著好用。
反正这个年代,欧洲人均收入是亚洲的十几倍,雇佣东亚地区的劳动力,那也是物美价廉。
这也不是没有隐患,起码在民族融合上,难度增加了好几倍,当然这也比无法融合当地土著好。
殖民大臣约西普·耶拉契奇提醒道“陛下,如果大量招募海外劳动力,未来的治安、劳资冲突,都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他到是不担心本土移民受欺负,恰恰相反,约西普·耶拉契奇担心的是本土移民欺负外来劳工,引发社会矛盾。
永远不要考验殖民者们的节操,除了弗朗茨这种家大业大爱惜羽毛的还注意吃相外,很多农场主、种植园主、矿主都是为了利益无所不知其及。
这方面老牌贵族们做的还好一些,他们招募的劳工大都是自家原来的农奴,属于知根知底的,为了家族声誉还有所收敛。
还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爆发户就不同了,拖欠、克扣薪水,甚至是赖账的事情时有发生。对自己人都是如此,外来劳工就更不用说了。
因为这些人的胡作非为,殖民地政府的工作量大增。最后,不得不搞劳工雇佣登记制度。
国内都没有实施的户籍制度,在殖民地反而先开始实施了。要不是技术问题,弗朗茨都准备发放身份证了。
现在殖民地人少,这么管理还可以。随着未来人口的不断增加,这个管理难度也会直线上升。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狠狠的说“乱世用重典,殖民政府必须要把社会秩序建立起来,严厉打击犯罪分子。
帮派组织、街头小混混、长时间晃荡的无业游民,全部给我丢进矿场里面去。
劳资冲突问题,就抓典型杀一儆百好了。逮着几个问题严重的严肃处理,然后进行宣传。”
坦率的说,弗朗茨这个命名和法律是相违背的,不过殖民地不是本土,维也纳政府从来没有说过要使用本土的法律。
造成社会治安问题的主要是就业,如果所有人都有正当工作,黑社会的生存空间也就小了。
弗朗茨的命令相当于从源头上断绝了帮派组织的发展,现在修改规则了,不需要等犯罪过后才能抓捕,只要是帮派分子就送去挖矿。
就连小事不断、大事不犯的混混,警方也不需要寻找犯罪证据,直接丢矿山劳动改造。
无业游民也一样,在劳动力严重缺乏的殖民地,都找不到工作,那么干脆政府安排工作好了。
不用担心,弗朗茨是有节操的。没有犯罪证据被送进况且挖矿的人,政府还是要市场价支付工资,没有什么冤枉不冤枉的说法。
犯罪分子、潜在犯罪分子都挖矿去了,如果社会治安还能够恶化,那么殖民地官员就可以自己去挖矿了。
相比社会治安,劳资冲突实际上还是小问题。市场需求决定了劳资双方的关系。
在劳动力严重缺乏的时候,还敢克扣工资不怕人家,不怕人家撂挑子不干?
弗朗茨不认为这种蠢货会很多。前面这么干的人,都是一帮没有把心态摆正的蠢货,现在已经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真正麻烦的是劳动力过剩的时候,这些人才敢肆意妄为。政府想要严厉监管,还要考虑带来的失业问题。
第五十六章、必须要跳的坑(修)
一个强力政府能够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往往是超乎想象的。随着弗朗茨的一声令下,奥属非洲殖民地和美洲各国的贸易额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大量的劳务输出公司,在奥属殖民地安家落户,将当地多余的劳动力输出到了美洲和阿拉伯世界。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国缺乏劳动力的窘迫局面发生了明显好转。在新式劳务输出模式下,国际奴隶价格都出现了下滑。
劳务输出公司实际上也是被逼出来的,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维也纳政府禁止奴隶贸易,为了绕过法律条款,头脑灵活的奴隶贩子,立即换了一个马甲。
以劳务输出公司的名头出现在了奥属殖民地中,堂而皇之的继续开展业务。反正离开奥属殖民地过后,就随他们自己浪了。
最后这些移民变成了奴隶,还是成为了包身工,就要看具体去了什么国家。
这些事情,不在殖民政府官僚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反正他们的任务重大,五年之内要减少三层土著人口,不努力都不行。
尤其是殖民地还在不断扩张中,这个压力就更大了。殖民部给每个殖民政府都分配了任务,财政部还划拨了每年200万神盾的移民专项资金。
移民工作中产生的收益,全部归个人所有。移民业务能力突出的官员直接提拔,完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