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1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解释道:“地貌、地形,殖民地政府已经初步勘探过了。理论上,以我们现在的铁路施工技术足以完成这条铁路建设。

考虑经济上的需要,这条铁路必须要贯通大部分城市,加上支线铁路,总里程可能会超过一万公里。我们计划分段施工,地理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的地区可以放在后面。

建设资金还是以民间募股为主,不足的部分由政府出资补足。

为了激发大家的投资积极性,我们计划将铁路两边二十公里内的无主之地划拨给铁路公司。”

弗朗茨知道这条铁路绝对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很多理论上可以实现的技术,到了实际施工中高昂的成本会让人崩溃。

非洲殖民地不是本土,大部分地区都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很多原材料都要从国内运输,建设成本肯定会大幅度增加。

以非洲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来看,这条战略+经济双重作用的铁路,未来数十年可能都赢不了利。

铁路公司的赢利点,就在铁路两边的土地上。谁承接了这条铁路,谁就是最大的地主。

这是学习美国铁路建设的办法,现在这样土地自然是不值钱,可是等铁路建设完成了,这些土地也就增值了。

铁路公司完全可以隔一段地区修建一个站点,辐射到周边地区。解决了交通问题,在这些地区无论是开辟种植园,还是挖矿,都可以获得不错的回报。

如果搁在后世,这样的生意估计大家会挤破头。铁路两边二十公里,也就是四十公里,这条铁路修建完成,就可以获得四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所有权。

这么大片面积,那怕没有任何资源,光是卖木头都可以收回建设成本了。

可惜,现在无论是木材,还是埋在地下的矿产,都还不值钱。除非发现了金银矿,不然这笔投资能不能获利还是未知数。

仔细盘算了一遍过后,弗朗茨发现这实际上这条铁路仍然是一个优质项目。

在非洲修建铁路,首先劳工成本可以省下来,就算有劳工保护法,当地土著也不知道该到什么地方去投诉。

当然,就算是找到了投诉的地方,也没有什么用。投诉人必须要先学会德语,不然案件不会被受理。

能够学会德语的土著,也不会是底层劳工,这种人才早就被提拔成为了监工。他们要去投诉,最先倒霉的就是自己。

大家都是要脸的,虐待劳工的事肯定是由监工干。没有哪个高层会自降身份,亲自跑到铁路工地上拿鞭子抽人。

砂石、枕木等基础原材料可以自取,水泥也不需要外购,完全可以在当地建一个水泥厂,又节省了大半的原材料费用。

就算是机械设备、铁轨,需要从国内运输,实际上增加的也就是运费。总体上来说,建设成本在可控范围内。

铁路公司拥有这么大片的土地,那怕是开发的再烂,光卖资源也能够赢利。

弗朗茨淡定的说:“既然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那么这条铁路就修吧!不过要记得控制成本,政府不能将大量的财力投入到这条铁路上面。

非洲殖民地重点发展种植园经济,思路是不错的,不过还需要有侧重点。

殖民政府可以组织专家实地考察,什么地方适合种植什么作物,那么就引导大家种植什么。

政府将各地的土质、气候、水文等资料整理出来,再把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列上去,发放给民众。

具体种植什么,还是让大家自由抉择,政府不做强迫。

根据目前的国际形势,美国内战一触即发,到时候他们的棉花、烟草出口势必受到影响,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先做准备。”

这条铁路是符合大家利益的,一旦陆地上交通问题得到解决,大家可以开发的土地又变多了,不用像现在只能开发沿海、沿河地区。

作为既得利益者中的一员,弗朗茨自然不会反对。甚至他还要参与进去,从中分一杯羹。

至于这条铁路什么时候能够修通,会不会变成烂尾工程,弗朗茨是一点儿都不担心。

殖民地不是本土,要是遇到地形恶劣地区,修筑成本实在是太高,那么停工几年也无所谓,反正工期又不急。

重点发展棉花种植园,主要是为了抢夺美国的棉花市场。一旦南北战争爆发,美国的棉花出口肯定会受影响。

要知道这个年代美国人的棉花出口额接近1.9亿美元,占据了全球棉花出口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二。

历史上,美国内战导致棉花出口断绝,英国的棉纺织业就遭到了重创。为了避免被卡住脖子,约翰牛直接在印度强制推行棉花种植。

等战争结束后,贸易恢复正常时,美国的棉花出口额已经下降到了600万美元,再也不复棉花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奥地利的殖民地适合种植棉花的地区也不少,只要能够抢夺美国人三分之一市场的份额过来,殖民地政府的财政就翻身了。

……

第五十五章、乱世用重典

新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棉花进口和消费大国,每年都要从外界进口五六百万神盾的棉花。

即便是如此,依然不能够满足国内工商业的需要,奥地利同时还是一个棉布进口大国。

当然,这和维也纳政府推行的经济发展政策也有关系,棉纺业没有被列入重点发展项目。

为了保住欧洲第一粮食出口大国的地位,政府不提倡在本土种植棉花,原材料不足成为了制约奥地利棉纺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种背景下,在殖民地推广棉花种植,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外汇,还可以拉拢国内的纺织业资本家。

比如说巴伐利亚就是德意志地区的传统棉纺业中心,很多资本家因为缺乏原材料,都自己跑去西非开辟种植园了。

这笔政治、经济账,大家还是会算的。

费利克斯首相盘算了一遍说道“陛下,种植棉花最大的问题就是收割的时候,需要大量的劳工力。殖民地不同于国内,想要短期雇佣大量的人手太难了。

除非我们学习美国人,训练一批廉价的黑奴劳动力,不然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可是大量使用土著劳工,又和我们的长远战略相违背,不利于长治久安。”

这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不然弗朗茨也不会跑去种橡胶树了。现在皇室种植园,棉花种植面积上不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劳动力不足。

实际上橡胶园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不过橡胶树不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