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是头疼了,早知道会出现这种局面,他就懒得管撒丁王国了,让奥地利陷入意大利的泥潭无法自拔。
那么现在的情况就要好上很多,没有精力对外扩张的奥地利,绝对是反对俄国人扩张的急先锋。
这是必然的结果,如果不能获得好处,弗朗茨也会反对俄国人继续扩张势力。
不是因为眼红,而是国家战略需要。此消彼长的道理大家明白,俄国人强大了,自然意味着奥地利相对衰落了。
约翰罗素想了想说:“外交部现在就可以开始行动了,万一俄奥联手对奥斯曼帝国动手,他们坚持不了多久。”
这个时候,英国人可没有准备赤膊子上阵。就他们那支袖珍版陆军,派出去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战争吞噬。
关键是金牌打手法国人还没有归位,现在拿破仑三世还没有复辟,议会和总统尚且在战斗中。
内斗严重的法国政府,在国际上说话都没有分量。法国外交部做出的承诺,想要兑现也是千难万难。
巴黎
国际变局对很多人来说是灾难,但是对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来说,这完全就是机遇。
英国人需要一个稳定的法国政府,才能在接下来的俄土战争中发挥作用,压制住俄国人的野心。
这个时候,除了支持他外,还有更好的选择么?
总不能支持议会派吧?他们的效率,可比不上一个独裁者。
复辟计划,已经在拿破仑派中诞生,只差一个合适的机会,就可以发动了。
至于现在奥地利扩军备战的问题,和英国人一样,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也认为奥地利是冲着巴尔干半岛去的。
为了诱导各国战略误判,奥地利政府可不是光说不练。
往巴尔干半岛派探子被奥斯曼帝国逮住了,这只是小伎俩。屯兵在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的交界处,也只是常规操作。
奥地利的民间舆论,同样翻起了奥斯曼帝国的旧账。军方制定的巴尔干战略,隔三差五的拿出来讨论。
要是不知道奥地利准备向奥斯曼人复仇,那一定不是奥地利人。
还有各种战略物资,也在不断运往特兰西瓦尼亚储存,似乎只差一个借口,奥地利就要出兵多瑙河流域了。
骗人先骗己,这个道理弗朗茨还是懂的,自己人都相信了,还怕敌人不相信么?
除了奥地利内阁成员,就只有军方的几名高层将领知道政府的真实目的,绝大部分奥地利人都认为政府要和奥斯曼帝国开战了。
不少官方的媒体,还条条是道的分析,俄土战争就要爆发了,奥地利跟着捡便宜就行了,根本就不用付出太大的代价,就可以占领多瑙河流域。
这一系列的动作下来,英法两国自然是认为奥地利要对巴尔干半岛下手了。
而西进计划,完全被掩盖了下来。唯一的动作,大概就是国内的铁路建设速度突然加快了。
就连巴伐利亚主持修建的铁路,也多了很多社会上热心人士,给他们提供方便。
不少人还在催促皇家巴伐利亚铁路公司加快速度,不要耽误了他们赚钱。
奥地利的战略欺骗计划不光骗过了英法,同时也迷惑住了普鲁士人。当确定奥地利的目标是巴尔干半岛后,腓特烈威廉四世除了流露出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外,就该干嘛干嘛了。
没有办法,俄奥两国对奥斯曼帝国下手,他们就算是再怎么羡慕,也不可能跑过去分一杯羹。
地缘政治决定了奥斯曼帝国的利益,和普鲁士王国没有关系。既然如此,奥地利人要扩军就随他们去吧。反正没有自家的利益在,普鲁士王国自然是没必要跟进了。
不光几个列强被忽悠了,就连提心吊胆好长时间的瑞士人也松了一口气,确定了奥地利人不是冲着他们去的就行了,奥斯曼人的死活可不关他们的事。
在媒体的宣扬下,俄奥两国准备寻奥斯曼帝国晦气的消息,已经是人尽皆知。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欧洲民众们纷纷化身为吃瓜群众,就等着好戏开场。
第五十章、发展
在纷纷扰扰中1850年,就这么悄然无声的过去。看似平凡的一年,给奥地利带来的影响,却是及其深远的。
大量的外资涌入了奥地利,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各种工厂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经济增长带来的最直观影响,就是政府财政收入的提高。尽管不少产业都给予减免税收的优待,可是在上下游环节,政府同样获得了大量的税收。
1850年的工商业税收,较之1849年增长了百分之八,也就四百多万盾。看上去这个数字不大,弗朗茨却非常的满意。
这只是一个开始,等免税期结束,才是税收增长的爆发期。
工商业发展带来的好处,显然不会只有这么一点儿,企业的配套产业链,也随之而发展。
这一点在原材料生产、产品销售、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行业都有体现,在财政上就可以看出来。
1850年,奥地利的经济增长了百分之十八点七,政府的财政税收收入增加百分之九点四。
这个数字不算高,任何一个国家开放市场后,都会迎来经济高速增长,暴涨百分之三四十的都有例子。
不过放在同时期的欧洲,奥地利经济发展速度也算是一骑绝尘了。
毫无疑问,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直接被投入到了军事上,并没有能够继续投入到再生产中。
当然,弗朗茨也不敢投入到再生产中。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年代的通讯、交通条件限制,奥地利国内火热的经济增长速度还会更快。
并不是说经济增长速度快,就一定是一件好事。对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持续发展,短期内的经济暴涨,而市场如果没有跟上去,那么产能过剩就无法避免了。
产能过剩,意味着大量的商品销售不出去,要烂在库房里。财大气粗的企业还可以削减产能进行转型,实力薄弱的企业自然就只有破产一条路了。
企业破产,失业人员增加,市场购买力持续下降,再次反馈回来,资本家们不得不继续削减产能、裁员,恶性循环开始,经济危机爆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场军备竞赛还延长了奥地利经济高速增长时间。军队本身就是一个消费群体,扩军也是在扩大消费市场。
现在奥地利发展最快的就是铁路,从1849年开始动工,到了现在已经有多达上百个标段开始施工。
铁路年增长里程265公里,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