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8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在联盟国引起了轰动。爱国商人宁愿焚烧粮食,也不卖给法国人,这么感人的故事,自然要广为流传了。

很快各地都频繁出现商人焚烧粮食的新闻,有些是爱国商人,有些是单纯出于义愤,反正大家都不想让法国人买到粮食。

看涨的理由出现了。粮食可是刚需品,前有奥地利抢购,后有正义商人焚粮,市场上流通的粮食减少,价格上涨是必然的啊!

在资本家们的推波助澜之下,所有人都认为粮食价格要暴涨了,就连普通的市民都开始囤积粮食。

然后,联盟国的粮食交易价格开始狂飙上涨,大有追赶欧洲的趋势。

尤其是期货市场上,几个月后的粮食交易价格,直接增长了一倍多。

类似的一幕,不光在联盟国上演,其他美洲国家也没有落下。

只不过剧本换了一下,看涨的不一定都是粮食,其它工业原材料也没有落下。

……

物价上涨受影响的不光是法国人,全世界都跟着一起承受无妄之灾。

没有办法,资本家们太厉害了。奥地利只是起了一个头,剩下的全靠他们操纵。

正如报纸上说得:“皇帝一声令下,欧洲为之颤抖,世界为之变动。

农场里升起了滚滚浓烟,把天地换了颜色;煤矿中生出了火焰山,颠倒了昼夜!

可怜的人们,还在为一日三餐而奔走,为取暖而烦恼……”

讽刺意味十足的新闻,究竟喷得是弗朗茨,还是拿破仑四世,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不过心态良好的弗朗茨,直接默认是在讽刺拿破仑四世,悄然无息的派人把皇帝改成了法皇。

后面焚烧物资的行为,也被解读成为了民众反对法兰西霸权的手段,可惜被无良的资本家给利用了,最后误伤了世界。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这些都是各国发来的外交照会,他们希望我们能够保持克制,停止现在的经济战术。”

该来的还是要来,不管怎么说,事情也是奥地利搞出来的,人家抗议没有毛病。

不过物价上涨,都是奥地利政府的责任么?

答案是:否定的!

奥地利政府再有钱,也没有办法买光全世界的物资。真正被奥地利政府买走的物资,事实上只占一小部分。

虽然焚烧行动是奥地利政府最先策划的,可那也只是做做样子,前前后后也就烧了几千吨粮食而已。

真金白银买来的物资,就一把火烧了,弗朗茨还没有那么脑残。

焚烧物资无非是给资本市场制造一个借口,让大家相信市场上即将出现物资紧缺,推动物价上涨。

在本国都不够用的情况下,自然要限制出口了。法国又不是自由贸易体系中的一员,肯定是头号倒霉蛋。

至于受误伤的某些小国,弗朗茨就只能说遗憾了。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战术,有人利益受损是必然的。

弗朗茨关心的问:“国际市场上的商品物价,比一年前上涨了多少?”

韦森贝格:“总体物价被抬升了314,煤价上涨了941,粮食价格上涨了1441,钢铁价格上涨了797……”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缓缓说道:“价格已经差不多了,开始出货吧!再这么拖下去,大家都要坐不住了。”

经济战术虽好,可问题是众怒难犯。捞一笔就算了,要是一直玩儿下去,各国政府肯定会出手干涉。

事实上,各国政府能够拖到现在才抗议,资本家们也是出了大力的。

物价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没有人和钱过不去,奥地利扫货推高了物价,资本家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为了牟取暴利,不知道有多少资本家,打着反抗法兰西霸权的幌子焚烧物资,为物价上涨推波助澜。

卡尔首相反对道:“陛下,我们现在开始出货,这些物资就会流入法国人手中……”

某种意义上来说,奥地利政府现在出货,增加了法国人的战争潜力,也算得上是一种“资敌”。

如果不是弗朗茨说出来的,换了任何一个人提议抛售囤积在海外的物资,卡尔首相都要问候他全家。

弗朗茨摇了摇头:“拖不下去了,物价已经上升到了高位,再往后拖这些物资就要砸在我们手中了。

本来就是高价买入的,不趁现在的机会不抛售出去,后面想卖出去都难。

至于你担心的资敌,完全都是多余的。就算是我们不卖,法国人同样能够买到。

不要忘了,现在资本世界是产能过剩,而不是产能不足。

我们囤积的物资,对比整个市场来说,最多也就占其中的一两个百分点。

法国人只要把战争发动的时间往后延迟一下,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现在的国际局势,不适合我们率先挑起战争。政治上要求打响第一枪的必须是法国人,我们只能是被动应战。

现在抛售物资,既卖了各国政府一个面子,还可以趁机赚上一笔,顺便坑法国人一把,何乐而不为呢?”

这是事实,不管法国政府愿不愿意接受,反正物价都已经上去了,要买就必须要接受高价。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卡尔首相点了点头:“如果是如此的话,那么我们最好刺激一下法国人,挑起战争后再出货。”

要做就要做绝,物价最高点肯定是战争爆发后。法国人迟迟没有发动战争,最大的问题就是手中没有足够的战略物资。

一旦战争持续下去,要不了半年时间,他们就会陷入困境。

法国人也不傻,自然考虑到了战争持续下去的后果。毕竟这次的敌人除了比德之外,还有一个巨无霸的奥地利。

大国之间的战争,不是一仗就能够结束的,失败了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只要敌人不肯妥协,战争就会持续下去。

物资买到了,也不等于马上可以使用,还要运回国进行加工,这需要几个月、乃至更长的时间周期。

第一百五十三章、逼宫与导火索

1890年9月11日,德、比、奥、希、黑五国,同时关闭对法贸易通道,物资禁运正式开始。

一时间欧洲大陆风声鹤唳,所有人都知道这是风雨欲来的前兆,欧陆战争恐怕是无法避免。

劝法国人让步?

反法联盟的物资禁运,直接将巴黎政府逼到了墙角。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而是深渊地狱。

劝反法联盟冷静?

这更不行。反法联盟才是受害者,要不是法国人野心勃勃想要入侵中欧,根本就不会有这档子事。

吃瓜群众们的担心,只是担心欧陆战争殃及池鱼,并不是他们有多么热爱和平,真正的和平主义者也掌不了权。

凡尔赛宫,拿破仑四世顶着黑眼圈,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