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的进攻路线是沿哈里河进攻赫拉特,然后顺流而上进入阿富汗腹地。
然而,奥金涅茨上将就不是一般人,赫拉特自然属于进攻范围之一,但是突破口却放在了安德胡伊。
俄军临时指挥部中,奥金涅茨上将关心的问:“阿富汗抵抗组织联系上了么?”
毫无疑问,在他的战略计划中,阿富汗抵抗组织也是一股重要的力量。
在他看来阿富汗抵抗组织能够让数十万英军束手无策,自身的实力绝对不弱,不利用起来实在是太可惜了。
负责联系工作的青年军官洛兹尼萨上校,无奈的回答道:“司令官阁下,联系是联系上了。
只不过阿富汗的抵抗组织出乎意料的多,光我们联系上的抵抗组织就有二十七家。
根据我们搜集到的情报判断,阿富汗地区的抵抗组织不会低于一百家,甚至有可能超过两百家。
名义上他们归埃米尔国王领导,实际上这些组织之间早就自行其是了,根本就不受约束。
因为宗教的缘故,这些抵抗组织之间的关系也不怎么和谐,想要把他们整合起来几乎不可能。”
“一百家”、“两百家”,这样数字直接刷新了奥金涅茨上将的三观。按照他的估计,阿富汗抵抗组织最多也就两三家。
毕竟组织太多会导致力量分散,相互之间很难进行配合,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现实却恰恰相反,阿富汗抵抗组织就是散装的,没有任何统筹各自为政,一样搞得英国人疲于应付。
“要是整合起来,岂不是能够……”
这个诱人的念头刚刚诞生,就被奥金涅茨上将给掐灭了。俄军这次过来的目的,可不是为了给阿富汗人送温暖。
本质上来说,英俄两国都是侵略者。只不过现在占据阿富汗地区的是英国人,俄军自然不介意竖起解放阿富汗的大旗了。
一旦赶走了英国人,俄军同样也是要占领阿富汗地区的,这是沙皇政府已经定下来的国策。
在这种背景下,阿富汗抵抗组织就只能当炮灰用,未来还是要清理掉的,壮大他们的力量,就是给自己添麻烦。
第一百三十三章、安德胡伊失守
放弃了整合阿富汗抵抗组织的计划,但是该支持的还是要支持,俄军现在还需要这些人给英国人添乱。
至于未来可能存在的麻烦,那是战争胜利过后的事情,短期内还顾不上。
况且,阿富汗抵抗组织那么多,总会有几个二五仔,分化拉拢就搞定了,在内心深处奥金涅茨上将狠狠的鄙视了英国人一把。
得到了俄国人的支持,阿富汗抵抗组织变得越发活跃了起来。
今天破坏道路,明天炸毁桥梁,偶尔放放冷枪,袭击一波运输队,搞得英军是苦不堪言。
安德胡伊,守卫这座城市马卡乌上校现在只想哭。俄国人放着战略要地不去打,偏偏要从这里突破,实在是令他无语。
第九印度殖民师指挥部中,马卡乌上校一脸憔悴的问:“援军什么时候才能抵达?”
不等近前的青年军官回答,炮火声再次响起,俄军又开始攻城了。
听到炮火声,马卡乌上校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安德胡伊保卫战打响不过两天,第九师已经减员一千余人。
士兵伤亡马卡乌上校不在乎,作为一名纯正的英格兰人,他从来都没把印度士兵当自己人,损失再重也不心疼。
可问题是军心士气伤不起啊,如果换作英军主力部队,损失个百分之二三十都能够咬牙坚持。
可惜这是印度殖民师,才伤亡数百人就军心不稳了。
如果不是据城而守,城防工事给了大家安全感,以及督战队够给力,部队早就崩溃了。
觉察到了师长的脸色难看,青年军官忐忑的回答道:“师长,我们派出去求援通讯兵,今天下午应该能够抵达马扎尔谢里夫。
理论上来说,援兵最快能够在五天后抵达。
不过总指挥部在喀布尔,没有总部的命令,驻扎在马扎尔谢里夫的第五师未必会出兵。
如果第五师不出兵,那就只能等待总部下令。派往总部的通讯兵,还要一个星期才能够抵达喀布尔,援兵抵达恐怕要半个月时间。”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单纯从军事上出发,沙皇政府提前发动战争还是有价值的。
战争打响前,阿富汗地区的英军一直都忙着剿灭游击队,守卫前线的英军兵力严重不足。
就连总指挥部都放在喀布尔,遇到了突发情况,根本就无法协调前线的英军联合作战。
按照英军的计划,战争在明年开春爆发。有这么长的准备时间,临时电报、电话线路都铺设完成了,总部就算是设在后方也可以协调指挥。
可惜计划没有变化快,现在英军各部队之间的联系,只能靠通讯兵跑。
至于飞鸽传书,那只存在于小说中。且不说信鸽中途会不会遇到危险,能不能找到地方都是问题,最关键的是英军没有装备这玩意儿。
马卡乌上校放弃了心中的最后一丝侥幸,不要说等半个月了,就算是五天时间第九师都未必能够撑得住。
况且,这些都是理论数字。必须要是接到求援信后,马上就出兵增援,援兵才有可能在五天后抵达。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按照惯例,遇到这种事情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核实消息准确性,然后再开会讨论。
什么时候能够做出决定,那就要看指挥官的担当了。要是遇到胆小怕事的,没有总部命令根本就不会出兵。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马卡乌上校缓缓说道:“命令部队坚守到晚上,就撤到第二道防线。”
马卡乌上校不得不庆幸自己足够谨慎,多布置了几道防线,现在还可以节节后退拖延时间。
可惜对面的敌人太多了,再充分的准备,也挡不住敌人绝对的实力。
甚至连撤退都做不到,据城而守的时候印度士兵还能够发挥一定的战斗力,要是出城和敌人野战,估计俄军一个冲锋第九师就散了。
无论是为了战争大局,还是为了自己,马卡乌上校都必须要继续坚守。即便是最后守不住安德胡伊,也要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
至于第九师本来就是炮灰,自然要发挥炮灰的作用,现在就是牺牲的时候。
从这方面来说,帕特里克中将拆分主力部队充当督战队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要不是有一个英军主力团压阵,马卡乌上校可没有办法让印度人拼命。
喀布尔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