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7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以买下3吨黑麦,或者是5吨土豆。

实际上的价格还会更高,亚历山大三世还是非常了解弗朗茨的作风,为了一个好名声,那位绝对是舍得花钱的主。

冷静了下来,亚历山大三世说出了心中的疑惑:“知道奥地利人为什么要迁移这些人离开么?”

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只是为了腾地方,说什么亚历山大三世也不会信。

奥斯卡·希门尼斯摇了摇头:“还不清楚具体原因,有小道消息传出,似乎是因为两河流域发现了石油。

不过说服力还是有些不足。最近这些年奥地利对石油的需求量虽然增长很快,但石油不是什么珍贵矿产,每年的进口额不过几十万神盾。

为了节省几十万神盾的开销,就花费几千万、乃至上亿神盾去迁移人口,怎么也说不过去。

况且,开采石油只需要保障油田的安全就行了,根本就不需要小题大做。

另一个说法是:维也纳政府有意修一条连通巴格达的铁路,为进军波斯地区做准备,担心奥斯曼人搞破坏。

说服力还是有些不足,作为一个殖民帝国,奥地利也不是什么好好先生。

奥斯曼人安分守己也就罢了,要是敢给他们捣乱,维也纳政府绝对不介意杀个血流成河。

这场战争给奥斯曼地区带来的伤亡非常大,战后青壮十不存一,只要分封部分贵族过去,当地还是很容易统治的。”

“分封贵族”虽然原始,却是最有效的手段。号称保守派大本营的奥地利,目前还在殖民地上广为运用。

沙皇政府重新占领波兰地区后,都效仿了这一政策,短期来看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消息是最容易让人迷惑的,亚历山大三世无奈的发现自己也晕头了。

收益和付出明显不成正比,他宁愿这是维也纳政府脑子进水了做出的决定,也不愿意相信这两个“小道消息”。

迷茫了一会儿功夫后,亚历山大三世缓缓说道:“动用我们的力量去查,不搞清楚奥地利人的真实目的,实在是令人不放心。”

“是,陛下!”外交大臣奥斯卡·希门尼斯回答道

跃跃欲试的财政大臣阿利舍尔·古洛夫,忍不住开口道:“陛下,如果奥地利人没有阴谋,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把部分新占领区卖给他们?”

见亚历山大三世没有立即回答,阿利舍尔·古洛夫继续补充道:“按照事先的约定,战后我们可以获得半个小亚细亚半岛和大高加索山脉的部分地区。

因为战争的缘故,这些地区基本上都荒废了,未来十几年内,都要依赖中央政府财政拨款。

对我们有价值的,只有靠近君士坦丁堡的西部平原,剩下的地区都可以出售。

如果交易达成,我们不仅可以获得一笔卖地收入,还能够获得一笔移民安置收入。

理论上,我们可以一次性获得上亿神盾的现金收入。

就算维也纳政府要用欠款抵扣,我们也能够减持大量的债务,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不是阿利舍尔·古洛夫想卖地,主要是财政部真的穷。如果经济危机爆发后,奥地利同意延期支付债务,现在沙皇政府就已经破产了。

在这种背景下,再增加新的拖油瓶,无疑把自己往深渊里面送。

一旦出现债务违约,奥地利人按照合同约定接收抵押品,那就不是这些小亚细亚半岛上的这些烂地了。

见亚历山大三世犹豫了,陆军大臣帕拉德鲁·瓦尔德急忙反对道:“不行!俄罗斯帝国虽大,但是每一寸土地都没有多余的。

今天能够因为财政问题出卖小亚细亚半岛,明天就能够出卖巴尔干半岛,后天就能够出售乌克兰,接下来是不是连圣地一起给卖了?”

看着一脸正气的陆军大臣,阿利舍尔·古洛夫气得七窍生烟,这是把卖国贼的帽子往他头上扣。

怒斥道:“胡说八道,谁要出卖圣地了,瓦尔德你小子不要在这里污蔑人!

小亚细亚半岛是奥斯曼的领土,我要卖掉是敌人的领土,有什么不可以?”

卖自家的地,和卖别人家的地,那是完全不同概念,尤其还是敌人家的。

瓦尔德不屑道:“但凡是俄罗斯军队兵锋所指,就是俄罗斯帝国的领土。”

阿利舍尔·古洛夫不甘示弱道:“那好,你们就抱着小亚细亚半岛过日子吧,战后的抚恤就不要找我要钱。”

金主永远都是牛逼的,拿战后抚恤做威胁,瓦尔德不得不动容。

心虚嘴上却不虚,依旧强硬道:“你要是敢克扣抚恤金,老子就带着人天天堵在财政部……”

不待后面的话说出来,亚历山大三世就制止道:“都给我闭嘴,这里不是你们吵架的地方,要吵架回家慢慢吵。

叫你们来是议事的。要不要出售小亚细亚半岛,这是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而不是以某些人主观意识决定的。”

怎么看都有拉偏架的意思,虽然没有明说,大家还是能够听出来,沙皇是倾向于卖掉小亚细亚半岛的。

毕竟可以转两笔钱,过了这个村就没这家店了。换个时间点,可不能保证卖上这么好的价钱。

一分钱都可以难倒英雄汉,何况还是几十亿金卢布的资金缺口。

想要完成工业化,就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别的不说,最基本的基础设施还是要有的。

可惜普俄战争带来的损失太过惨重,留下了一大堆的烂摊子要政府收拾,尤其是欠下了巨额的债务,更是压得沙皇政府喘不过气来。

偏偏还不能违约,这次的债主不好惹,北欧联邦和奥地利一南一北,捆绑式收债容不得他们赖账。

第三十三章、退群了

经济危机还在肆掠,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冲击,不过航运业是一个例外。

受维也纳政府政策影响,欧洲从事远洋航运的公司业务量大增,出现了逆市繁荣。

先是东欧大移民政策,上百万东西普鲁士地区的民众远赴非洲大陆,现在又来一波跨国“移民安置”。

从事国际贸易的航运公司小日子都过得很滋润,连带着经济都有回暖的迹象。

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象。经济危机比表面上看到的更加严重,为了打击竞争对手,英奥两国还在继续玩儿倾销。

凭借技术、原材料上的双重优势,英奥两国工业制品成本大都低于欧洲各国,这为倾销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家都在赔钱了,人家还能够保本,游戏自然能够继续下去。为了拖死竞争对手,英奥两国资本家们也是下了血本的。

受此影响,退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