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 章(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杯水车薪。

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就算是加上匈牙利地区,最多也不过3亿盾。

难道政府能够拿出三分之一的钱,投在教育上?”利奥-冯-图斯-霍哼伯爵皱着眉头说 不要以为他是教育大臣,就不关心其他问题了。

从全局上出发,奥地利政府不可能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投入到教育上。

奥地利政府需要投入的方面很多,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盲目的投资教育,估计还等不到教育红利的产生,国家就提前完蛋了。

费利克斯摇了摇头说:“不用收取任何费用,普通民众根本就无力承担这笔开销,经费政府会想办法解决。

教育部尽快做出计划书来,我们要核算下一个年度的教育经费,1849年开始奥地利将启动义务教育。” 拿教会开刀的事情,目前还处于保密阶段。

弗朗茨登基在即,现在奥地利是稳定压倒一切,这个时候自然不会节外生枝。

弗朗茨开口说:“好了,具体的经费问题,后面内阁政府单独召开会议想办法,今天主要是落实义务教育的问题。

奥地利不富裕,我们只能搞穷教育。

在有限的经费开销下,尽可能的多培养人才出来。” 这个培养人才?显然不是培养什么高科技人才,弗朗茨不可能定那么高的要求,义务教育培养出来的仅仅只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产业工人。

就算是小学毕业的产业工人,在庞大的基数之下,总是会产生一批合格工程师的,他们的成长上限,要比只能干苦力的文盲高得多。

“是,殿下!”教育大臣利奥-冯-图斯-霍哼伯爵回答道 奥地利的义务教育,在效仿隔壁的普鲁士王国。

这个年代成功完成义务教育的,就只有普鲁士王国,英法都还没有开始义务教育。

框架上学习普鲁士,到了具体的细节上,双方又不一样了。

奥地利这个时候搞义务教育,实际上也是穷教育,简单的来说,就是怎么便宜怎么搞。

按照弗朗茨的计划,这种廉价的义务教育,还真的不贵。

比如说:学校,就可以借用地方上的教堂,或者是把没收叛乱分子的房产,要不就动员民众修建几间木屋,能够先凑合着用就可以了。

又比如说:教材,只要保证老师手中有书本就行了,学生能不能拿到课本还要看经费情况,笔墨纸砚都省略了,每人带上一个沙盘就可以去上课了。

最大的开销就是教师工资,和学生们的伙食费。

弗朗茨穿越前是经历过苦日子的,他知道对很多底层民众来说,一日三餐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要让家长承担孩子们的伙食费,很多家庭都无力承担,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童工了。

如果经济条件可以,谁能够狠的下心,让几岁的孩童进入黑暗的工厂呢? 要知道,童工的伤亡率可是居高不下,很可能早上出发的时候,还好好的,晚上就见不到人了。

死了,也是白死,没有人会追究资本家们的责任。

他们最多也就随便给几个年的工资赔偿,就算完事了。

为了不降低生育率,弗朗茨还是决定不要增加家长们的教育负担,义务教育阶段还是政府来承担好了。

反正这个年代大家也不会挑剔,学校的环境再怎么样,也比工厂里面要好的多。

再怎么样,弗朗茨也能保证黑面包管够,不会让他们饿肚子。

当然,作为一名高高在上的皇储,这种办法还是不要由他提出来的好,最好还是有底层民众提出来,才更加有说服力。

“把奥地利准备启动义务教育的消息放出去,我们向民间征集意见,寻找一种成本最低,最适合奥地利的教育模式出来。”弗朗茨说道

第一百一十三章、打乱普鲁士的部署

柏林 帕麦斯顿的到来,并没有给腓特烈-威廉四世带来好消息,英国人这次同样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

“陛下,现在的局势对我们非常不利,欧洲各国都站在了我们的对立面,列强中唯一支持我们的奥地利,也只是迫于民意,他们不会给我们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约瑟夫-冯-拉多维茨首相皱着眉头说 在陆地上单挑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前,整个欧洲都没有哪个国家有这个勇气,普鲁士也不例外。

遇到这样的邻居,是普鲁士王国最大的不幸,既然打不赢那就做朋友好了,普俄关系一直都是普鲁士外交中最重要的一环。

“资产阶级政府还是不肯让步么?”腓特烈威廉四世关心的问 拉多维茨想了想说:“是的,陛下。

现在民间士气高涨,在奥地利发声支持我们后,德意志各邦国都在替我们摇旗呐喊,他们企图用民意逼迫我们和俄罗斯爆发战争。

资产阶级政府,认为现在不能打击民众的士气。

他们想等奥地利处理了内部矛盾,和我们联手抵抗来自俄罗斯的压力。” 没错,欧洲宪兵的俄罗斯确实很可怕,不是普鲁士能够比的。

不过普奥联手之后,这种局面就会发生逆转,俄罗斯还做不到以一敌二。

可问题是,奥地利凭什么为了帮普鲁士扩张领土,就要同俄国人站在对立面?他们的利益在哪里? 腓特烈-威廉四世想了想说:“通知我们的人采取行动,给国内的舆论降温,告诉我的阿尔尼梅先收手,现在还不是挑战俄国人的时候。” 谁也没有想到,自由派的领袖居然是国王的人,也难怪大革命爆发后,普鲁士能够那么迅速的达成内部妥协。

不过熟悉历史的人就知道,这一次普丹战争,只是普鲁士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而挑起的战争。

通过对外战争,成功的将国民的视线转移了出去,为反革命集团反扑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果没有人引导的话,资产阶级政府怎么可能在权利地位没有巩固之前,就挑起普俄冲突呢? 无论是策划波兰独立运动,还是发动普丹战争都是在挑战俄国人的底线,一旦擦枪走火,普鲁士王国可兜不住。

为了避免局势失控,腓特烈-威廉四世中途可是几次叫停,缓和关系。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普鲁士人对俄国人的一次试探。

1848年8月迫于国际压力,普鲁士王国向俄国人做出了让步,普丹战争进入了中场休息阶段,两国签订了《马尔摩停战协定》。

…… 维也纳 收到了《马尔摩停战协定》,奥地利政府都认为这次普丹战争算是结束了,普鲁士的妥协令德意志地区的民族主义者非常不满,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