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解决了,可是如今的总兵府不适合作为登基的皇宫,如今的总兵府是在之前的总兵府上改建出来的,根本就容纳不下天子真龙!”卢象升又说了起来。
“你说的没错,咱们要对总兵府进行扩建,争取在两三个月之内将总兵府扩建成皇宫。
孙大人,宋大人,即刻起,将你们手下的施工队先调回来,全力负责修建皇宫这件事情!”刘众看向孙元化和宋应升。
孙元化和宋应升站了起来,冲着刘众拱拱手,“我们明白!”
在接下来的时间当中,这些人对于赵登基之事进行了详细且漫长的争辩。
这些人引经据典,大声呼喝着,说着自己的想法。
当赵大牛和宋虎等人带着赵登基为帝的消息来到山西和大同的时候,驻扎在山西和大同的军队一下子喧腾起来。
两天之后,赵大牛他们带着军队中的请愿书回到了宣镇,将这些东西交给了赵。
事已至此,三辞三劝可以说基本完毕。
在大年初五这天,赵下达了新的一年当中第一封总兵令。
赵的总兵令通过报纸大字报,以及各种渠道传达了下去。
在总兵令中,赵先是谦虚了一番,然后言明自己要当皇帝,同时说明了国号和年号。
总兵令虽然短,可是却非常的振聋发聩。
赵麾下的百姓和军队早都盼着这一天,在看到总兵令之后,他们的兴奋可想而知。
一时间,宣镇的百姓表现的比过年还要兴奋。
锣鼓声和鞭炮声比过年的时候还要热烈。
这个时候,汤若望坐在自己在大学的办公室中,他站在房间的窗子旁,静静的看着窗外,听着耳边的鞭炮声和锣鼓声。
在他的手中,是一份赵发布的总兵令。
良久之后,他转过身子,走到桌子旁边,从桌子后面的书架上取出一本册子。
册子上书写着宣镇见闻录几个大字,这本册子正是之前赵出征辽东时,汤若望开始书写的。
这本册子总共有六十多张,如今过去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本册子被写的只剩下不到十张。
汤若望坐在桌子前,将册子打开,翻到空白页。
他拿着毛笔,用自己国家的字在上面写了起来。
“赵登基称帝了,从今以后,他不是宣镇的总兵,而是这个古老帝国的皇帝了。
他将国号定为华夏。华夏这个名字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名字,距离现在已经有好几千年了。
我不知道赵为什么要将国号定为这个,但是我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个国号不凡。
他的年号是启元,从这个年号当中,我能看到他的雄心壮志。在赵的统治之下,这个古老的帝国肯定会焕发出不一样的光芒。
只不过,这一切对于西方来说,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汤若望放下手中的毛笔,长出一口气。
“也不知道我是该高兴还是该郁闷,赵这个人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他要是出生在西方,定然能将松散的西方大陆统一。
可惜啊,他出生在东方这个古老的帝国。我实在想不明白,这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竟然有如此底蕴。
从上古年代开始,每到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总能涌现出一批英雄豪杰,挽江山于既倒,抚大厦于将倾。
这是一个从来不缺乏英雄的国家,这是一个英雄的国度,是强大且可怕的国家。
和这个国家相比,西方的那些国家,不管是化还是历史,都比不上这个国家。
这个国家太可怕了,实在是太可怕了!”
汤若望不知不觉间又走到了窗子旁,他看着窗外的景色,脸上满是凝重。
第五百七十四章 咱们归顺赵文吧
在这几天当中,刘众等一众官员就赵登基一事详细的讨论着,整个宣镇也异常忙碌起来。
赵坐在书房当中,怀里搂着自己的儿子赵铭宇。
“你的名字是这样写的!”赵拿着毛笔,在书桌上的宣纸上写着赵铭宇的名字。
“爹爹,这就是我的名字吗?”赵铭宇看着赵手下书写的名字,一张笑脸上满是雀跃。
“这就是你的名字,来,你自己尝试着写一下!”赵将手中的毛笔交给了赵铭宇,鼓励的说道。
赵铭宇从赵手中接过毛笔,因为不会握笔,所以很长时间都没有将毛笔拿好。
赵看着赵铭宇不停的摆弄着手中的毛笔,笑着帮他握住了手中的毛笔。
赵铭宇在赵的帮助下,终于将手中的毛笔拿好了。
“来,看着我写的字,慢慢写,不要急!”
赵看着赵铭宇握着毛笔的手,鼓励道。
赵铭宇拿着毛笔,颤颤巍巍的在宣纸上写了起来。
因为从来也没有写过,所以赵铭宇写出来的笔画扭扭斜斜,但大体上能看出来是个赵字。
赵铭宇将赵字写完之后,还想尝试着写铭。
“先写赵这个字吧,其他的字先不要写。”赵将赵铭宇写的赵字拿在了手中,笑道:“哈哈,不错,不错,最起码能看出是个赵字了。”
“爹爹,我写的不好看!”赵铭宇看着自己写的字,再看了看赵写的字,一脸沮丧的道。
“怎么不好看?我说好看就好看!”赵说罢,放下手中的宣纸,“来,我握着你的手,带着你写!”
赵说着握起赵铭宇的手,带着赵铭宇在宣纸上写了起来。
“对,稳一点。不要急,慢慢来,写字这种事急不得,要慢慢来!”赵带着赵铭宇,慢慢的在宣纸上书写着赵铭宇的名字。
就在这时,刘众朝着书房这里走了过来。
因为书房的房门是开着的,所以刘众就一眼看到了将赵铭宇抱在怀里,握着赵铭宇的右手正在写字的赵。
刘众看着这个场景,心道:“总兵大人如此重视大公子,看来大公子的储君之位稳妥了!”
站在门口的侍卫看着走过来的刘众,急忙走进书房,向赵通报了刘众到来的事情。
赵放开赵铭宇的右手,看向书房外。
刘众急忙走进书房,对着赵行了一礼。
赵摆摆手,指了指书桌前面的凳子,“坐吧!”
刘众告了一声谢,随后坐在了赵的对面。
赵将抱在怀里的赵铭宇放在地上,“你出去玩吧!”
赵铭宇从赵的怀里溜了下来,一溜烟的跑了出去。
刘众看着跑出去的赵铭宇,微微笑道:“过了年之后,大公子的虚岁也有三岁了,也应该读书识字了!”
“先不说这个,等到了三周岁之后再正式开始学习读书吧。”赵将目光从赵铭宇的身上收了回来,看向刘众,“有什么事情吗?”
刘众从怀里取出一本册子,放在赵面前的书桌上。
“大人,这是这几天我们讨论出来的登基事宜,还请总兵大人过目!”刘众看向赵。
赵从桌子上拿起册子,翻看起来。
册子的第一页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