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解决?”赵看着一脸愤怒的刘众,缓声问道。
刘众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在院子里缓慢的来回走着。
半晌之后,他看着靠在房门上的赵,沉声说道:“大人,此事咱们只能忍下去。”
“忍下去?这群王八蛋,你让我怎么忍?”赵一提起晋商卖国,就一阵的窝火。
一想起后世汉人被奴役数百年,衣冠尽断的年代,赵就愤怒异常。
一个从古至今都是王者号的神州大地,活生生的被所谓的大清给玩成了废铁。
尤其是慈禧的那句,量华夏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更是将华夏千年的尊严给扔的干干净净。
大明朝能灭亡,晋商最起码要负一半的责任。
大明就算再不堪,可却从来没做过丧权辱国之事,崇祯皇帝就算再昏庸,他也敢直接吊死在煤山。
从古到今,有哪个朝代能像大明朝这般刚烈?
现在赵眼睁睁的看着这种卖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这让自己怎么忍?本来看着晋商还有几分用处,就没有动他们。现在,不动他们却是不行了。
刘众看着黑着脸的赵,皱眉道:“大人,就算是动手,也不是现在动手。
大人您想想,晋商的实力何其之大?不光是九边之地,就算是朝廷,晋商派系的官员也有不少。这个时候动晋商,就等于捅了马蜂窝。
大人如果想动他们,以我之见,就放在皇太极冲破喜峰口,肆虐京畿之地的时候吧。
到时候,咱们再将这个消息告诉皇帝。我相信,当知道这个消息的皇帝,是肯定不会轻易饶过晋商的。到时候,就算晋商实力再强大也无济于事。”
“是啊,到时候将这个消息告诉皇帝,这不仅能出一口恶气,还能将整个晋商连根拔起,甚至还能将他们彻底的钉在耻辱柱上。就算有那些晋商派系的官员不满,可也算不到我的头上,毕竟我是听了皇帝的圣旨。说不定这些官员还会被崇祯给罢免。”赵一拍脑门,恍然大悟的道。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可是大明朝这将近三百年中出了名了尖酸刻薄、性情寡凉,死在他手中的大臣不知道有多少,就算是内阁首辅,崇祯皇帝也不是没杀过。
崇祯虽说尖酸刻薄、性情寡凉,但是他的本事却不小。虽然治国的能力不怎么样,但玩弄朝臣,可不逊色于他的祖宗。
要是崇祯肆意屠戮大臣的事情放在其他皇帝身上,说不定早就落水而亡或者吃红丸暴毙了,可他崇祯却活的好好的。这还是将厂卫禁足的结果,要是厂卫没被禁足,说不定历史上的大明不至于亡的那么早。
不得不说,这崇祯在玩弄朝臣这一方面,是真的有一手。
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太极绕道喜峰口大战伊始
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更替,皇太极往喜峰口调动的兵马也逐渐的多了起来。
除过喜峰口之外,皇太极还在洪山口,大安口驻有兵马,准备兵分三路直接突入关内。
这次皇太极几乎可以说是倾巢出动,顺便也将新组建的汉八旗也拉了出来。
由于现在皇太极已经将汉八旗组建了起来,所以此时的皇太极的兵力已经远超历史上的兵力。
皇太极在攻打喜峰口之前还派出了一支人马前去佯攻山海关,以此来麻痹朝廷。
十月初三,由于小冰河的原因,辽东现在已经异常寒冷起来。
宁远城的城墙上,一个站在瞭望楼上的兵丁将手中的长矛放在旁边,双臂抱胸,不停的跺着脚,希望以此能暖和一点。
他在瞭望楼上不停的哆嗦着,眼睛不时往外看去。
忽然,一道黑色的影子从天地尽头出现。
紧接着便是一道冲天烟尘,兵丁眯着眼睛向那个方向看去。
随着不断接近,兵丁也终于看清了,这是一股建奴骑兵。
“敌袭,敌袭!”
待到兵丁看清时,便急忙大声嘶喊起来,他直接跑到旁边的大钟旁边,抱起敲钟的木锤,狠狠的砸在了铜钟上。
“当当当!”
钟声从瞭望楼中传出,向着城内穿去。
袁崇焕正坐在巡抚衙门的大厅中烤着火,忽然听到了连绵不断的钟声。
“不好,这钟声是敌袭的钟声。”袁崇焕急忙站了起来,向外走去。
还没走两步,一个兵丁急忙冲了进来,“大人,建奴敌袭,建奴敌袭!”
“让所有人上城墙,再把吴襄给我找来!”袁崇焕皱着眉头,一脸凝重的道。
“是!”
一盏茶的功夫,袁崇焕在亲卫的保护下登上了城墙。
吴襄也在这个时候顶盔带甲的冲了过来。
“吴总兵,你估计一下下面有多少建奴?”袁崇焕指着下方正在搭建帐篷的建奴。
建奴好像并不想即刻发动攻击,反而在距离城墙差不多四里的地方扎起了营帐。
吴襄眯着眼睛看向建奴,只见建奴的帐篷绵延数里,其中人影重重,“恐怕有三万人啊。”
吴襄看着正在扎营的建奴,一脸凝重的道。
“三万人?这恐怕是建奴的主力啊。”
“看衣甲颜色,这好像是皇太极的两黄旗和莽古尔泰的正蓝旗,还有阿敏的镶蓝旗。”吴襄看着远处正在扎营的建奴,一脸愁容的道。
当然,这些人马根本就不是正儿八经的两黄旗、正蓝旗和镶蓝旗。
正儿八经的全被皇太极带到了喜峰口准备破关而入。
这些人只是由盛京城中的包衣奴才以及一些八旗中退下去的残废老兵组成的混淆视听的冒牌货,而且人数也没有三万人。撑死也就三千人,只不过带的帐篷比较多。其中大部分的帐篷还都是空的,里面什么都没有。
除非是走进看,否则的话,从外面看起来,根本发现不了什么。
“建奴的主力,这下有大麻烦了,快快上报朝廷。”袁崇焕看着城外的建奴营帐,一脸忧虑的道。
“八百里加急,拦我者死。八百里加急,拦我者死!”
一个从辽东而来的骑士将手中的马鞭狠狠的朝着胯下的战马挥去,直接穿过城门,向着皇宫而去。
几刻钟之后,一封从辽东而来的八百里加急放到了崇祯的案头上。
“大伴,你说这封军情是真是假?”崇祯放下手中的八百里加急,看向侍立在一旁的曹化淳。
曹化淳道:“应该是真的,这袁崇焕胆子再大,也不敢用八百里加急来糊弄皇爷。
上次我带着人马前去辽东暗查,并没有发现袁崇焕有什么不轨的地方。而且那次建奴也确实出兵山海关了,袁崇焕也并没有说谎。
虽然袁崇焕说的没错,但上次的那种程度关宁军完全可以应付过来,根本就不需要调动其他地方的兵马。”
“哼,他袁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