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4 章(1 / 1)

贞观从拯救老爹开始 一二三石头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诗来,可见李彦才思敏捷!”

“是啊!恐怕整个大唐能让李彦做个记名弟子的也就李纲了!”

“唐河上怕是又要败了啊!”

......

赞誉之词四起,纷纷述说李彦诗和才学。

当然,也有曾经参加过上巳节的官员有不同意见!

“不一定呢!上巳节唐老四那半句你忘了?”

“嗯,也是!不过,唐河上上巳到底只出了半句,谁知道他是不是半句之才?”

“咳,讨论这个做什么?等着唐河上出诗不就行了?上次上巳出半句,这次肯定不会再来半句。”

“是极是极!”

......

李彦骄傲一笑道:“师弟,为兄献丑了,不知师弟可有成竹在胸?若是没有,为兄大可再让你半盏茶!毕竟你还年轻,为兄总不能占这年龄的便宜不是?”

“师兄总是这般自信么?”

唐河上实在看不下去了,这等面皮......是敷了几层面粉?

要不是想多少给李纲留点面子,唐老四真想说一句:不过尔尔,李师是眼睛被鸡粪遮住了?怎么会收下你这个记名弟子?

李彦却是笑着摇摇头:“年轻人啊!就是好面!”

声音不大,唐河上却听得一清二楚!

淡淡一笑,唐河上一步跨出,吟唱道:“爆竹声中一岁除”!

然后第二步迈出,吟唱道:“春风送暖入屠苏”

第三步,唐河上吟唱道:“千门万户曈曈日”

第四步,唐河上最后吟唱道:“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七步,不对,四步成诗?

咳,想多了,唐河上明显比李彦后吟唱,应该是想好久的。

听得唐老四的四句诗,在场的人们纷纷沉吟评鉴。

结果显而易见!

唐河上吟唱的这首诗不论从遣词用句还是从意境上全方位碾压了李彦。

仅仅片刻,议论的声音便传了出来。

“这诗写得妙啊!”

“是极,这首诗和上巳那半句相比,倒是没让人失望啊!”

......

莫说别人,李彦的脸上都是不可置信!

自己做的诗被一个十七岁少年全方位碾压,这如何不让人震惊?

没去怀疑对方是抄诗,大唐大部分人都在这里了,是抄的还是自己做的根本不需要验证!

所以,眼前这少年说的那句“书法,也是唐某最不拿手的”是真的?

第183章 师兄,这次我先来?

深吸好几口气,压住心中那压抑的感觉。

顺便也让脸上那若有如无的疼痛感减弱了一些,李彦讪讪一笑道:“师弟果然才思敏捷,诗词一道上,为兄认输!”

唐老四拱拱手,脸上故意露出一丝鄙视,嘴上却道:“师兄谦让而已,唐某胜之有愧!”

阴阳怪气,气死人不偿命的话,唐某也会嘛!

不信问问皇帝,炉火纯青辣种!

“咳!”

李彦一口老气差点没提起来!

也亏得李彦自我调节能力强,在心里不断安慰自己道:才输一场而已,目前平局。诗词到底只是小道,下一场是赋,那玩意更考积累和见识。小年轻才见识过多少市面?

思虑至此,李彦觉得自己胜算还是比较大的,心里顿时平衡了不少。

李彦道:“师弟,不必如此,师兄又不是输不起的人!”

“那就好!”

唐河上淡笑着,语出不休:“下一项是赋论吧?”

“是!”

李彦点头回答,却突然有一种不妙的感觉在心里升起,怎么也挥之不去!

唐河上继续问道:“可有题目限制?”

赋这种东西,命题和不命题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李彦不着痕迹看了一眼皇帝,那意思仿佛在说:陛下要不还是您出题?

前一妙还在品鉴唐河上诗的皇帝突然觉得心情一下子没了!

今日是肿么了?

朕就想开开心心吃个团圆饭,肿么就要让朕躺枪,肿么就要朕想起那些不开森的事情来?

赋个锤子啊!

那“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至今还在朕的脑子里,每想一次,心情就差一次!

你们师兄弟二人需要这样针对朕么?

深吸一口气,李二陛下很想问一句:“李彦,你今日是故意的?”

话到了嘴边,李二陛下放弃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这李彦大抵是不知道以前唐河上的事迹的吧!

不然怎么会大庭广众下自找不愉快?

给自家师弟铺路?

赵郡李家这位嫡房老二的脑壳和排行一样,肿么可能做这种事情?

“赋论,便不命题了吧!”

皇帝干咳一声道:“二位就以自身经历感触做赋论就是!”

用自身经历感触做赋,大抵就不会写抨击时事政治的章吧!这样一来,唐老四就不会咳!

朕为何会这样想!!!!!!

听完皇帝的出题,李彦再度拜谢道:“谢陛下赐题,臣再度斗胆,请陛下赐些纸张!”

李彦的请求,皇帝只有一个准字!

同时,皇帝还不着痕迹瞪了唐河上一眼。

意思很明显,唐老四心中清楚,这是告诫,别给朕扯拐了!

唐河上对着皇帝微微点头,让皇帝安心,随即咧嘴一笑道:“李刺史,诗词你先开口,这赋论,就让唐某抛砖引玉?”

李彦闻言愣了一下,心中想到,也好,让唐河上先来。一来可以多点时间措辞,二来也可以探探唐河上的底细,若是对方作的赋不错,轮到自己的时候也好多下些功夫。

毕竟有对比才有伤害嘛!

指了指小案几,李彦道:“师弟请!”

“不用!一篇赋论而已,不用这么麻烦!”

唐河上摆了摆手,示意自己不需要笔墨开口道:“这一年以来,唐某也经历不少事儿,也时常思考。尤其是建立长安学院后,我时常思考如何做一位合格的山长。所以,借着这个机会正好和各位同僚探讨探讨。

师兄,请听好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且慢!”

仅仅开篇三句话,唐河上就被皇帝出言阻止:“唐河上,稍等片刻,让朕记录一下!”

一旁的李纲,听得也是精神为之一震!

这么多年了,从杨勇到李建成,再到李承乾,最后到眼前这个关门弟子,李纲教过不少人!可这一刻,李纲觉得只有唐河上这个关门弟子最懂他,最明白他。

而李彦,却是直接被这三句话掐断了思维!

这是在告诫自己要尊师重道,不要恃才傲物么?

是了,这位小师弟肯定是觉得自己今晚的举措让师门被人看了笑话!

从座位上起身,然后走到临时搬来的案几边上的皇帝正好座下,提笔道:“唐河上,继续!”

“生乎吾前”

唐河上继续朗诵,第一段很快就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上进行了结尾。

一张纸也就此写完,皇帝笔走龙蛇,飞快记录。

随着唐河上继续吟诵,皇帝在第二张纸写下:“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皇帝眉头一皱,这论点这么大么?

唐河上却没让皇帝有时间质疑,而是继续吟诵下去。

皇帝身前的纸上记录了“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