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吧?就是那玩意出事儿了,据说那玩意是用石炭做的!”
“石炭?那不是有碳毒吗?”
“可不是?听说长安城外有一个孤寡老头中碳毒死了!”
“什么,中碳毒死了?确定吗?”
“确定!”
“这!这怎么搞!我家里也用着蜂窝炭!万一再有碳毒,我一家老小岂不是危险了?”
“不知道,我家也有蜂窝炭,那玩意好用倒是好用,可碳毒这个东西,真的让人害怕啊!”
“”
关于蜂窝炭的传言越来越多,越传越烈,其热度迅速超过了募兵告示的热度。
西市乙六店铺,这里就是蜂窝炭在西市的售货点。
店铺门口同往常一样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然而,不一样的是以往都是来卖炭的百姓,今日来这里的人要么背着背篓,要么挑着箩筐,背篓箩筐里装的全是蜂窝炭。
“退钱!俺不要蜂窝炭了!”
“就是,这石炭做的东西都毒死人了,俺反正不敢用了!”
人群之中,两个人率先出言,顿时就点燃了民众的情绪。
“退钱!”
“退钱!碳俺不要了!”
人浪一波又一波,刚刚升任蜂窝炭雍州管事的某个姓刘的耿直账房一脸愁眉。
不退?
这显然不现实!
退?
刚刚升值的刘二郎觉得自己对不住东家啊!
“刘经理,怎么办?”
一个店铺的小厮问到。
经理,这是唐老四作坊唯有的称为,若是换成大唐的说法,应该是掌柜。
刘二郎苦涩道:“退吧,先稳住局面,俺去一趟长安学院找找东家!”
刘二郎丝毫不做停留,翻身上马直接往长安学院赶去。
“东家,蜂窝炭出事儿了,现在到处都在传咱们蜂窝炭毒死了人,一个个百姓在门口堵着要退货呢!”
抵达长安学院,刘二郎立即汇报。
唐河上听完,眉头直接皱了起来。
死人的事情,百姓怎么会知道?
还有,蜂窝炭是石炭做的百姓怎么会知道?
用脚指头都能想到,这就是有人在推波助澜。可到底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呢?
那么,有些谜底就能揭开了。
勋贵不可能!
卖炭翁?
更不可能!
余下的选项只有一个世家!
而世家中,最有嫌疑的就是太原王家!其目的,就是要自己的石炭卖不出去,那样一来,买下的几座山头就成了无用之地。
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
想通了这一切,唐河上倒是不恼怒,本来就是彼此互相算计,没道理只许州官放火!
当然,光被算计,这不是唐老四的作风!
“那就战争吧!”
唐老四冷冷一笑,对着刘二郎道:“先退,有多少退多少!然后,你去找王玄策,让他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第163章 舆论?你王家算个屁!
刘二郎领命离去,寻到王玄策的时候已经是傍晚!
“王总,俺上午去了一趟长安学院,东家吩咐俺来找你,有件事需要你办!”
刘二郎一如既往耿直,直接开口道:“蜂窝炭出事了,现在长安的风评很不好!所以,东家说要扭转新式,希望您这边帮忙写些东西并印刷!”
这个称谓,也是唐河上体系里的称呼方式,虽然王玄策已经是官员了,可在唐河上的商业体系里,王玄策依旧挂职总经理职位。
唐河上的吩咐,王玄策自然不会拒绝,点点头道:“东家的意思是什么,说来听听!”
“是!”
刘二郎点点头道:“东家的意思是......!”
刘二郎这种耿直的家伙,传话是相当没问题,仿佛自己此时就代表着唐河上,直接给王玄策下达任务。
对于刘二郎的情商,王玄策深有体会,曾几何时民部里发生的事情就说明刘老二真的和他在家中的排行一样!
懒得和刘二郎计较,王玄策点点头表示知道了,然后转身去了大理寺!
翌日,在募兵告示的旁边,一份份大字报张贴在了公告栏上。
大字报约么两百字,其内容简单直接:“经过大理寺调查,城外王家村死亡的孤寡老头是被谋杀!谋杀之人现在还未找到,不过很有可能是某个觉得卖石炭山亏了本的世家。”
当然,对于太原某个世家为罪魁祸首的说法肯定含沙射影。
在大字报的旁边,张贴着一份大理寺的调查结果!那调查结果直言不讳:孤寡老头死于谋杀,但凶手现在还未抓获,可以肯定武安县伯唐河上和本案没有任何关系,实属冤枉!
大字报的张贴,没明显让蜂窝炭退货的事情缓解了不少!
说到底,蜂窝炭出来已经这么多天,百姓们也用了不少时间,除了老王头,还真没听说谁中了碳毒!
便宜好用,再加上辟谣,不少百姓都觉得可以再用用!
只是,既然决定战争,仅仅环节蜂窝炭的退货情况那是不够的!
在大字报之余,太原王家杀人栽赃的事迹有心在长安传播着。
茶楼、酒肆不断有人闲聊!
“朋友,你听说没有,碳毒那个事情,据说不是碳的原因,那老头子好像是被谋杀!”
“朋友,你的消息太落后了!俺偷偷告诉你,这是太原王家的阴谋!”
“王家的阴谋,为什么,既然想坑唐家公子,为何王家会卖山给唐家公子?”
“呵呵!俺有一个兄弟在民部做小吏,俺听他说症结就在此处!唐家那位公子哥用四十万贯买了五座山头,里面的石炭有多少?若是唐家公子哥以蜂窝炭的新式卖给整个大唐,会赚多少钱?
王家明显是觉得自己卖亏了,眼红了,所以通过这种阴谋诡计想砍断唐家公子赚钱的营生。”
“嘶!世家大族只见的利益纠葛好复杂!”
“呵呵,岂止复杂,这些豪门大族,哪一家不是不折手段?我有一个远房亲戚,本来家里有三十多亩田地,就是在战乱期间被世家设计夺走的!他们那里管咱们这些泥腿子的死活!”
“嗯,你说得有道理!这样说起来,唐家那公子哥真的很不错!招工,给的工钱很高!卖给咱们的东西却很便宜!”
“便宜?也不是很便宜呢,只是大家都能接受而已!”
“......”
有着此前长安民众对蜂窝炭毒死人时间的关注度,唐老四故意找人放出的消息顷刻之间就在长安传遍!
半真半假的话最是容易让人相信,以大理寺调查结果为真,太原王家故意出阴谋这个假想为假。长安城的民众们快速相信了唐河上和蜂窝炭的冤枉。
当然,这并不代表民众们不怀疑蜂窝炭之毒,一个个百姓在使用蜂窝炭的时候明显小心不少。
这些传闻,自然会进道王玄都和王二爷的耳朵里。
二者从未想到,自己散播出去的消息一下子被反转,而且把王家陷入了一个不小的危机。
凡是有着王家家徽的马车行使在长安的街道上,便有人在背后对着马车指指点点。
叔侄二人一时间竟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