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明白我的观点了,我们的船已经到极致了,但如果是把多条船连接起来呢?不就更大了?”
“当然,我们把船连起来,比如这两艘龙舟,不能首尾连。首尾连,一是不牢,二是容易侧翻。一定要并排连接。船连得越多,抗风浪的能力就越强。”
宗舒刚说完,徐兢就提出了异议:
“附马,此法恐不足取。船一旦相连,不难以拆解,一旦遇到贼人,岂不又要重蹈‘火烧赤壁’之覆辙?”
“贼人不是只在岸边活动吗?你们把船连到一起,不就是要进入深海吗?到深海,你们还怕什么贼人?你以为大洋就是长江那么一点宽?”
宗舒的质问,又把徐兢问住了,只好讷讷不语。
这时,官员们才意识到,宗舒居然连海事、造船之事都懂,越发佩服起来。
就连高丽来的使团都在窃窃私语,打听起这位大宋附马的情况。
赵楷却是不服,只要在船上配足够的兵员,就再也不怕贼人了,沿着海岸线到高丽,岂不是更加安全?
赵楷的话立马遭到了宗舒的无情嘲讽。
就从高丽来讲,沿着海岸线走,得多出三倍的路程。
更何况,各种暗礁大多分布在海岸线附近,万一遇到,船被挂住或者是困住,整个船队都走不成了。
如果没有外人发现,所有人员都会被渴死、饿死。
这比深入大洋,更加凶险。
说到这里,徐兢不由得多看了宗舒几眼,这个附马,真的是不简单,他居然连这个也懂!
自然,赵楷根本不了解海上的情况,被宗舒一顿抢白,生气加羞愧之下,直想暴走。
“宗舒,我朝出使,并非常事。万国来朝,方为寻常。漂于大洋之上,时有生命之忧,所为何来?海外奇珍异物,自有商人运来,朝廷只管抽税即可……”
蔡攸还没有说完呢,宗舒就打断了他:“井蛙不可以语于海!你们,都太封闭了。”
“蔡大人,你不出使,哪儿会有万国来朝?朝廷抽税?那才赚多少?可以这样讲,大把的银子都让大食商人等海商赚到了,朝廷这点税,实在是可怜得很啊。大宋国库要想充盈,必须开海路、发海财!”
“蔡大人,我给你算个帐,不要说别的商品,嗯,蔡大人姓蔡,我们就说菜吧。人说山珍海味,我们就挑一种海味:鱼翅。”
鲍鱼在汉朝入馔,鱼翅在宋朝入馔。
这个时候,鱼翅已上了达官贵人的餐桌。
宋人把鲨鱼叫“沙鱼”,他们将鲨鱼肉切成薄片生吃,名为“沙鱼脍”。
用鲨鱼皮煲汤,名为“沙鱼衬汤”。
南方沿海还喜欢把鲨鱼皮煮软,剪成长条,浇上清汤,铺上菜码,像吃面一样吃完,名为“沙鱼缕”。
最关键的是,宋朝食谱中还出现了一道“沙鱼翅鳔”,居然是用鲨鱼鳍制作的干品。
北宋时期的鲨鱼之所以贵,是因为人们根本捕不到,得到的鲨鱼也是鲨鱼自己闯进南方少数几个地方,因退潮等原因而被捉。
欧阳修等撰的《新唐书》也称:“温州永嘉郡土贡蛟革。”
蛟,其实就是指鲨鱼。
因为鲨鱼比较贵重,沿海的渔民开始想方设法出海捕捉。
但是去年,广南东路上奏称:
“海中鱼最厉害者是鲤头鲨,大者重千斤,小者亦数百斤,口大于箕,牙铦于刀,人猝遇之,未有能幸免者。董田业此者一人已被鲨衔去半体。今此番又遭其害,于是捕鱼者咸有戒心矣。”
这样一来,鲨鱼特别是鱼翅的价格,今年已经翻了好几番。
徽宗急急地问道:“舍予,造此大船,并而连之,就可捕到沙鱼,得到鱼翅?”
徽宗这家伙果然是昏君,对吃的东西如此急切,对朝政也没有这么上心过。
“当然了,这两个龙舟一并,捕几条鲨鱼不成问题吧。”宗舒说道。
徽宗一听就来劲了:“舍予,只要能捕来鲨鱼,龙舟就归你了。如不够用,可以再造,一切用度,由朝廷划拨。是龙,必归之于海,此为正途也。”
宗舒内心腹诽,这皇帝为这么一口吃的,为自己找了这么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
这样也好,当今世界最大的两条船归自己使用了!这可是意外之喜呀。
本来宗舒还想分析一下其他商品的巨额利润呢,目的就是让朝廷重视海上贸易。
结果,宗舒还没有算鱼翅的帐呢,徽宗就直接把两条船送给自己了!
这下子就省了好多口舌!
本以为提出这个,会有相当大的阻力,没料到会这么顺利。
再一想,也合理。因为从皇帝到大臣们,都喜欢这一口!
宗舒今天从鲨鱼、鱼翅入手,选的题村和时机相当好。
这船归自己使用了,下一步的目标,就是把徐兢给拉过来,绑上太子这条大船上。
将来的海外拓展,徐兢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骨干。
赵楷有些蛋疼了,不是要找宗舒的碴吗?
这怎么搞着搞着,反倒是宗舒占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天底下,两艘最大的船,都归宗舒使用了?
并且,还可以根据需要,再造新船?
蔡攸真的是上火了,宗舒这小子从开始进来,就在这里说个不停,胡搅蛮缠之下,居然得到了这么大的好处,天呐,还让人活不?
“宗舒,京师人常说,你是朝堂搅屎棍,此言不虚!”蔡攸冷笑道。
“蔡大人,真的这么认为吗?”宗舒歪头问道。
“宗舒,也只有朝堂搅屎棍,才能与你相配。”
“陛下,蔡攸,这是在骂您呢。”宗舒又巡看了一下大殿官员道:“各位大人,蔡大人,也是在骂你们!”
“说我是朝堂搅屎棍,蔡大人的意思是,我是棍,你们都是屎!嗯,陛下也是屎!”
宗舒的话一出,蔡攸的汗刷刷地就流下来了。
453 人造金刚石
徽宗心里不由得又好气、又好笑。
“朝堂搅屎棍”的名号,并非是蔡攸给宗舒起的,而是大家所公认的。
徽宗当时还认为这个名号与宗舒很是相配,根本没想到反倒把大臣和自己给绕了进去。
蔡攸这是何苦呢,与宗舒斗嘴,斗得过才怪!
看看三年来与宗舒斗嘴、斗智、斗勇的,哪一个占得了上风?
根本没有嘛。
这时,高俅派的人回来了,带着林灵素和曹宗申。
这两个人都算是名人了,林灵素当年是名满天下的国师,曹宗申被陛下授予了“大宋勇士”的称号。
曹宗申拿着一个锦盒,林灵素则是拿着一个布包。
宗舒将锦盒拿出来,打开了。
啊,啊!殿中响起一阵惊呼。
这锦盒里,全部都是钻石!
就连徽宗也走下台阶,捧过锦盒,仔细察看。
徐兢和大食商人也凑上前来。两个也都随意拿出几颗钻石,与刚才那两颗钻石作以对比。
这一对比才发现,大食商人带来的钻石,远不如宗舒的钻石大。
当然,数量上更是不及!
徐兢今天带来的只有两颗,宗舒这一盒,好几十颗!
徐兢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