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们历朝历代都是给外人赏赐,体现我们民族的大气。其实呢,大多数时候,说个毫不客气的话,这叫做花钱买平安,用利促和平。”
“如果时时处处折本,到时候,陛下拿什么赏赐?把陛下的书画卖了,给他们赏赐?”宗舒说道:
“我们这次出使,没有带回足够的高丽特产,简直连普通的胡人商船都不如。陛下没有交待,难道你们这些做臣子的,想不到么?就这么做吃山空吗?你们特么的都想当君子,最后国家没钱了,让陛下当小人吗?”
宗舒一通质问,直接把陛下的责任抹去了,埋怨起大臣和徐兢不做商贸。
特别是宗舒最后一句话,让徽宗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是哪,大臣们都在谈义不谈钱,都想当君子,那谁来为朝廷赚钱?
难怪啊,这么多年,朝廷的财政年年告急。内廷的用度年年紧缩!
看看宗舒,多会赚钱子,还为皇家着想,与太子合股,让内廷的用度大大增加,让宫里的日子好过了不知多少倍。
宗舒爱钱也能赚钱,就是“小人”,但就是这个小人,给朝廷平添了多少财富?为朝廷安排了多少流民?为国家解决了多少问题?!
宗舒虽说行事鲁莽了一点,说话有时候狂妄了一点,但是总能说到点子上。
再看一看这些个大臣们,谈经论道,一个个不输于人。
但谈到治国理政特别是为国理财,哪一个能比得上宗舒?
最后这一句话,把蔡攸给噎着了。
不仅仅是蔡攸,赵楷等人也都低下了头。
太子、李若水、陈过庭等人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宗舒最后这句话,诛心呐!
皇帝是要对整个天下负责的,大臣们特别是清流只为君子之名,甚至做出过激之事。
自古至今,少有一心一意为朝廷赚钱的人,有个别好的,也只是管好了钱。
王安石这样的,想尽各种办法为朝廷增加收入,最后落得了什么下场?
中书舍人吴非一直都不担心,宗师不是一向如此吗?
蔡攸之流居然想找宗师的碴?这不是找不自在吗?
看来,儿子蔡修对蔡攸的警示还不够。
“陛下,微臣有话要说。”冷场之际,徐兢忽然说道。
徽宗点头同意后,徐兢说道:“附马所言并非事实,此次我们从高丽带回的物品,诸如高丽参、高丽铜,其价值不可估量。”
蔡攸大喜道:“是啊,高丽参古来皆贡品,高丽铜可铸钱,此行出使,收获巨大。陛下,徐兢之功,岂能随便被人抹杀?”
“嘿嘿,蔡大人,你是被人蒙了还被人数钱,高丽参,如果不是野生的,那不跟萝卜一样?高丽铜?我大宋的铜,比高丽少了,还是质量差了?”
宗舒此话一出,蔡攸就马上回怼:“我大宋的铜,十分稀少,不易采掘,其质量就是不如高丽铜。”
“蔡大人,我堂堂中华,缺铜?只是因为你们这帮大臣只知道整天从古籍里找字,不知道从地底下找铜!你们只知道为自己争名,不知道为陛下分忧!黄帝在哪里铸的鼎?鼎用什么做的?你们特么的研究过吗?你们实地探寻过吗?”
宗舒的连续诘问,又把蔡攸人问住了。
“附马,我们不仅带来了高丽的特产,还带来了大食商人,他们给我们送来了绝世珍宝!这珍宝,嘿嘿,附马恐怕也未曾见过。”
又是徐兢为蔡攸解了围。
大食商人?绝世珍宝?宗舒不禁提起了兴趣。
从徐兢身后转出一个人,没有宗舒印象当中的那种白袍打扮,但面相一看就是大食人。
此人拿出了几颗豆大的闪闪发光的东西,引得殿内一阵惊呼。
宗舒也凑上前去一看,惊叫道:“不会吧,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居然是钻石!”
两颗钻石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色彩,赵佶哪里见过这样的东西,当下赞叹不已。
徐兢得意地看了一眼宗舒,说道:“没想到附马还认识此物,钻石之名,附马所取,甚为妥当。”
徐兢说这是当世最硬之物,可切银割金。
殿中众人又是一阵惊呼,这名叫钻石的东西,岂不是贵上了天?
附马既然叫钻石,还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那不是说明他承认了这钻石的价值?
附马承认了钻石的价值,那这两只船就没有赔钱之说,接下来,宗舒是不是该向徐兢和蔡攸认错服输?
“附马,这钻石,你有何话说?”赵楷得意洋洋地问道。
“这钻石,是贵了点,但说它绝世,也太过夸张了。”宗舒说道。
徐兢沉下脸说道:“附马,此物绝少出土,从未到过我大宋。难道附马那里也有不成?”
“徐兢,不要以为出去一趟,就成了海归派,牛批哄哄的!告诉你,这东西,本附马有的是!”
451 如何才能不翻船
赵楷和蔡攸相视一笑,心中惊喜万分,本想着宗舒逃过一劫,没料到他又钻进了坑里。
这钻石如此珍贵,饶是自己见多识广,也是第一次听说此物。
近几年,各地官员想尽办法,从各地收集稀罕珍贵之物进献,也没有见过此物。
这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
宗舒居然说他家里有的是?
宗舒刚才说高丽参不值钱,也有可能,因为真有人工种植的。
说高丽铜不值钱,是因为大臣们没有找到更容易挖的铜矿,大家也都认了。
毕竟,宗舒就是个堪舆高手、找矿能手,他说大宋有上好的铜矿,在场的君臣谁也不敢反驳。
但是,宗舒把它叫“钻石”的宝物,说找到就找到了?
赵楷的眼睛一转,心中更是高兴,宗舒如果真的找到这种钻石矿,而没有进献给陛下,这就是大罪!
找到石炭,你还知道与太子合股,找到钻石这么贵重的东西,居然不首先给陛下?
凡是地下挖出来的东西,都应该属于公家所有!个人,岂能私吞?
“地下之物,非收藏、掩埋者,人无种植抚育之功,得之而不报于官府、不献于朝廷,实为贪天功、违天道,视私吞论处,可施以极刑。”
赵楷马上循经据典,给宗舒按上了一个大帽子。
太子急了,宗师这次是玩大了!
宗舒说他有的是钻石,自己怎么没见过?显然有些吹牛了。
但他宁愿是宗舒吹牛。
如果宗舒不是吹牛,那么他肯定是找到了钻石矿。
找到了钻石矿,不报告、不进献,那就是私吞,这就是违反了朝廷的律条。
欺君之罪可大可小,欺没欺君,君,说了算,大臣说的不一定算。
但是,有没有违反具体的朝廷律条,这是由大臣说了算,皇帝说了不算。
在这样的场合之下,皇帝再想包庇也不可能。
不少人开始佩服起赵楷了,郓王的反应速度真是一流。
有的官员在怀疑宗舒所讲的真实性,有的官员则是在羡慕宗舒的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