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4 章(1 / 1)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 睢关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的人都到大名府才好,让他们被金人打个七零八落!

对于李纲负责河北的军务,蔡京、蔡攸、童贯都表示同意。

“着,李伯纪任河东、河北宣抚使,总揽河北防务,大名府不可节制。”

徽宗对李纲的任命,在大宋时代真可谓是前无古人了。

李纲虽是文人出身,但这次担任的是武职。由一名武职全权负责防务,知府等不得节制!

武人压过文人,这是首次!

最关键的是,徽宗这次没有指定人员协助李纲,也就是说,一切都是李纲说了算。

没有监军,这也是首次。

哪怕是上次童贯和赵构领军北上伐辽,也有个蔡攸跟着。

宗舒推荐李纲,主要是他和李纲熟悉!

有了李纲在北方坐镇,曹家庄的地道就可以继续进行!濮州村的石油就不至于落入金人手中。

至于一座城池什么的,对于宗舒来讲,意义不大!

宗舒要的是资源!为了石油,宗舒可以为其建一座城防。

徽宗的决定一作出,童贯吊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本来,他被降为中书舍人了,本无资格与蔡京、蔡攸等人小范围在讨论军机大事。

徽宗让他前来,就是因为他曾经辽、西夏作战过。

本以为宗舒为推荐童贯到河北,与金军对垒呢,没料到这次宗舒没有坑他,反而是推荐了与他关系要好的李纲。

宗舒的推荐,徽宗居然也准了!

太子系的官员们,这次真是悬了!

宗舒不是太子的支持者吗?李少言不是宗舒的铁杆吗?

宗舒的这次建议,是把李纲往火坑里推,把太子往悬崖上领!

294 砸不烂的胸罩

和童贯持同样心情的,是知枢密院事的蔡攸。

蔡攸曾和童贯、赵构一起去过大名府,但他没有到雄州城。

蔡攸没有见到雄州城下惨烈的战况,没有看到尸体堆积如山的骇人景象,但他听到过。

听亲历人员的描述,蔡攸自动脑补的场景,远比真实的战场来得恐怖。

所以,一提到战场,蔡攸的腿肚子就直打颤。

蔡攸作为枢密院事,去过大名府,算是参过战,陛下让他或童贯去北地领军,是完全可能的。

同来垂拱殿的时候,蔡攸的心情很是沉重,他感到,与金人闹掰是早晚的事。

那么,这一次,有可能派他去北地整军备战。

宣抚使的职位可大可小,权力可轻可重,让蔡攸来当,并不算降格使用。

正在忐忑呢,徽宗把宗舒给叫来了。

上一次在决定枢密院事人选的时候,宗舒坚决反对梁师成,出人意料地力挺他。

宗舒提出让李纲到北地整军,让蔡攸激动不已。

终于不用到前线了。

轻松下来的蔡攸,忽然想看看李纲听到消息时的表情。

李纲从来没有带过兵,整天就会瞎起哄,一定要联辽抗金。

这下子,终于让他实现了夙愿。

金人,是那么好抗的吗?

徽宗宣布李纲的职位之后,转向宗舒:“舍予,监军必须设置,太子可监国,不可监军。”

太子可监国?

听到这话,大家都愣了一会儿神。

徽宗是想逐步放手、放权了吗?

皇帝出巡或者是想休息,一般就会让太子独立处理政事,这就叫监国。

徽宗才四十多一点,没病没灾的,怎么会想起来让太子监国?

以前的徽宗哪怕是出去几天或者是以生病的理由不上朝,他也从没有让太子监国。

看来,徽宗对太子的印象逐渐好转起来了。

再看看殿中的人,都应该是徽宗比较看中的关键人物。

而在今天如此重要的小型场合里,没有郓王赵楷和康王赵构。

这一年来,太子赵桓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

但赵楷和赵构却是多次出丑。

两相比较之下,就衬出了赵桓的优秀来。

赵楷和赵构的出丑,几乎每次都与宗舒有关。

赵楷一次次因为“奇技淫巧”、百工等问题被宗舒驳得抬不起头来。

赵楷组织参加会试的举子们搞签名活动,凡是名次低于苏易的,今后不再参加会试。

哪知道,在宗舒的指导下,苏易奇迹般地成了新科状元。

除了三百名中榜的进士,其他八千名举子都被赵楷给坑惨了。

于是,不少举子干脆投奔了大宋科学院。

赵构在宗舒面前几乎占不得什么便宜,最近的一次是,他和童贯一起投资了梁师成的火柴厂。

不仅他投了,他还拉着一群官员们投。

结果官员们都赔了,宗舒通过听课抵本金的方法,把本属于他康王旗下的二百多名官员硬生生变成了太子一党!

不到一年的时间,宗舒就为太子争取到这么多举子,这么多官员!

如果不是宗舒,太子哪儿能像今天这样淡定?

难怪,太子从一进殿,就静静地听着、冷冷地看着,敢情人家心里有底呀。

蔡京和童贯对视了一眼,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惊异。

过去真没有觉得太子的势力有多强大,现在一看,不得了!

再一想太子的人在大名府,加上李纲到北地整军,这可是一次机会。

这是太子自我削弱甚至是自我毁灭的节奏。

想到这里,蔡说和童贯倒觉得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

“舍予,监军一职,你担下吧。”徽宗说道。

哈哈,老泰山,人不错!让自己去当监军,这就等于堵住了百官之口。

宗舒去当李纲的监军,这等于是没有设置这个职位。

两个人是一伙的,穿一条裤子,起不到监督作用。

宗舒这个监军,那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大事议定,众人散去,徽宗又把宗舒留下来。

“舍予,你马上监军走了,那个物什,做好没有?”

徽宗对宗舒说话,总是很放松,宗舒这小子总有一种让人放松的魔力。

“陛下,您是说,给师师,做的防狼胸照?”宗舒问道。

“我可听说了,京城出了一种瓷胸照,在另一个青楼里出现,对了,就是李纲家的那小子。”

徽宗连这个也知道!看来有一些不满了,不是说好的给李师师做吗?

怎么把做出来的东西,先给其他女子用了?

“陛下,李少言开了一个青楼,我给他们做的胸照,都是实验品,嗯,易碎品!而且,太重!女子戴上,时间一长,很辛苦啊。”

徽宗没好气地说:“我不管什么李少言,你不做出来,我如何去见师师?”

没别人在的时候,徽宗就不说“朕”字,改成了更加亲切的“我”。

原来这一段时间以来,徽宗再也没有出去喝花酒,是因为宗舒一直没有把瓷胸罩送给他。

“陛下,经过我的精心指导,经过我宗氏瓷器的多次实验,终于制造出了新的瓷胸罩。这胸罩,不要说摸,就是用锤子砸也砸不烂!”

宗舒说完,徽宗笑了,这厮吹得一嘴好牛皮!

瓷器本来就是易碎的,他居然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