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饭字的半边是食字,半边是反字,没有食就会反,这是一条历史规律。”
宗舒的前半句话说得居高临下,好像他是天子,陛下反而成了臣民。
后半句却是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共鸣,没有饭吃,老百姓怎么能不造反?
“宗舒,你自己说,想要什么赏赐?”徽宗把难题抛给了宗舒。
“我要银子,”宗舒的话把徽宗吓了一大跳,不会吧,这厮要银子,多了,朝廷也给不起呀。
宗舒拿起一块寒瓜咬了一口:“我要银子,也没什么意思,我不是个俗人,只爱黄白之物。”
这厮说话,能不能不要大喘气?
“官职,我也不要。我的时间,得用到正地方,比如,得多陪陪珠珠。”
陈过庭听到此处,不由得喟然一叹,宗舒,才大志疏,他不当官,真是朝廷的一大损失。
“陛下,我建议,将每年的今日,作为‘大宋劳动节’,陛下亲自示范,带着大小官员参加一天耕作。我在汴梁城外有三百亩地,这是我大宋科学院的稻米高产试验田,所有的官员都可以到这里参加劳动。”
大宋“劳动节”,提法新鲜,做法嘛,古已有之。
有不少皇帝在春播那一天,就会到田地里扶一下犁,动一下锄,表示对稼穑的重视。
徽宗今天也参加了劳动,感觉非常好,其他官员也是如此。
因此,宗舒的提议马上得到了赞同。
徽宗当然是马上满口答应,生怕答应晚了,这厮再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
赵构、赵楷等人却是恨得牙痒痒,今天的风头让太子和宗舒抢完了!
宗舒不要银子,不要官员,只要求朝廷设立一个“大宋劳动节”。
看起来高风亮节,其实是私心作祟。
宗舒,这是把陛下以及所有的大小官员都当成了他的免费劳力,不对,是苦力!
就在“大宋劳动力”这一天,陛下和官员们与密县挖石炭的矿工,没什么两样!
陛下都给宗舒干活!以后,谁还能治得了他!
???
289 简直是逆天
让赵构和赵楷更难受的是,宗舒通过让陛下设立“大宋劳动节”,充分肯定了太子赵桓近期的所作所为。
本来,徽宗是要连夜赶回汴梁的,毕竟密县这个地方,刚刚半年,不可能有太好的住宿条件。
赵构突然提出,让大家就在密县住一夜,天太黑,怕回去不安全。
赵楷接着帮腔:“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今夜,荷锄归,明早,我们理荒秽。”
太子赵桓着急了,这不是给宗舒和林灵素出难题吗?
二百多人住在这里,哪里有房间和床铺?
宗舒的意思很明显,是不想让大臣们尤其是像赵构、赵楷等别有用心之人看到密县基地。
太子知道,在密县基地,正在制作的物件,好多都是商业秘密,甚至是军事秘密。
这些秘密,当然不能对外透露。
就算他们不到处乱看,那些流民们住过的房子和床铺,怎么能让父皇和大臣们住呢?
“陛下万金之躯,不敢稍有差池,陛下还是回宫中安歇为好。”赵桓说道。
徽宗难得出来一趟,感到康王和郓王的提议很好。
在密县住上一夜,有牛皋这些勇士还有一帮禁军守着,哪儿会有什么差池?
“陛下,我有一副对联,不知道您想不想听?”宗舒问道。
这厮会作词、会讲书倒是不假,但没听说过他还会作对子。
“天为被,地为床,何人敢睡?”
“田作琴,路作弦,哪个能弹?”
宗舒说完对联提出了建议:“这天下,没有陛下不能弹的。这世间,没有陛也不敢睡的!”
“所以,请陛下就在这里歇息吧。嗯,就在这片树林里。”宗舒指了指这里。
在树林里睡觉?亏这厮想得出来!
大家再看看地下,潮气很重,让人怎么睡?
不一会儿,来了好多辆驴车,一帮流民在牛皋的指挥下,运到了树林里。
他们拿出了一些网状的东西,展开后用绳子系到了两棵树之间。
一个人铺上了一被子,躺在上边试了试,用脚一蹬,就来回晃悠起来,如同摇摇椅一般。
官员们看得很是新奇,这种睡法,还真是不错。
宗舒给大家解释说,这就是“吊床”。
有了吊床,大家就不用睡在地面上,下面垫有褥子,上面可以盖个被子。
地下的湿气不会入体,晚上还有微风吹着,看着天上的星星入眠,何等的惬意!
徽宗的吊床是最豪华的,用了三个吊床,互相交叉,绑到六棵树上。
这样一来,吊床的弧度很小,很接受徽宗平时在皇宫里睡的大床房。
宗舒、赵桓和牛皋等人远远地围着徽宗的大吊床,也绑起了吊床。
赵构和赵楷也想凑过来,被宗舒拦住了。
这一夜,徽宗十分兴奋,毕竟这是头第一在野外就寝。
睡到第二天早上,徽宗的精神头很好,主动要再去割稻子。
宗舒说所有的稻子昨日已经割完,想割就等到几个月后,在汴梁城外大宋科学院的稻子高产实验田里割。
当然,稻子割不成了,可以“理荒秽”嘛。
在宗舒的指挥下,在徽宗的示范之下,官员们争先恐后地进入昨天收割后的稻田。
挖掉稻茬,深翻稻田,活量比昨天还要大。
因此,早饭的时候,大家的饭量明显比过去大得多。
赵楷、赵构等人也放开了肚皮,正在盛第三碗,宗舒笑道:
“今天,陛下、太子和大人们做到了特别能吃苦,而郓王、康王做到了前四个字:特别能吃!”
赵楷差一点暴走!
赵构差一点摔碗!
徽宗忍俊不禁,对于宗舒对三皇子和九皇子的态度,他当然理解,也不加阻止。
宗舒马上就成为附马了,一家人之间,绊个嘴,不是很正常吗?
在返回汴梁的途中,徽宗及诸位臣工都在纳闷,宗舒为何准备如此充分?
明明是昨天临时起意,而且是赵构和赵楷提出要到密县来看稻子是否种成。
宗舒怎么会刚好有那么吊床?
难道宗舒早就知道赵楷和赵构要提出这样的建议?
也许,宗舒早就想请官员们到密县看水稻,并提前做好了一切准备。
连太子赵桓都不知道,密县基地什么时候搞出了这么多的吊床。
徽宗及二百多名官员刚刚回到京城,老百姓都知道了宗舒成功地实现了南稻北移。
稻子,向来都是长在南方的,多少人想移到北方都没有成功!
但宗舒却成功了,他并没有吹牛皮!
在北方种植水稻,完全是异想天开。
偏偏,天,就是开了!
此前,大家只是知道密县的稻子种成功了。
现在,又有一个惊人的消息传了出来:密县稻子的亩产达到了四百斤!
与达官贵人相比,平民百姓对于主粮的亩产、价格等,可以说是一清二楚。
四百斤的亩产!
这稻子简直是成精了。
宗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