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4 章(1 / 1)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 睢关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他如何?

徽宗顶多骂他几句,也就完事了。

徽宗心塞了,这个附马,又要出什么幺蛾子了?

赵楷听到宗舒的声音,看到这厮那讨打的笑容,下意识地感到一阵心虚。

不管徽宗是否同意他开口,宗舒边朝前走边说道:

“郓王,不得不承认,你用你的无知,成功地打败了我。把麦杆割下来养猪?你是在逗猪开心吗?”

“猪和羊吃不吃麦杆还有待于考证,可以肯定的是,猪和羊都不吃干草。”

“也就是说,你必须现在就把麦杆割了。晚了,麦杆就变黄,没有一点水份了。”

“你把麦杆全割了,必须买足够多的猪来吃。郓王,如果三天之内吃不完青麦杆,就会腐烂变质。”

“郓王,猪如果三天之内吃不完。三天之后吃什么?”

“郓王,你不要告诉我,何不食肉糜!”

宗舒连珠炮似的发话,不仅把赵楷问蒙了,还把徽宗等一众大臣给搞蒙了。

太子感到,幸亏今天把宗舒带到了朝堂,要不然,赵楷又会得势了。

殿内一片沉寂,大家都在咀嚼宗舒说的话。

“青麦杆,可以保存久一点,对,就用冰镇。”赵楷慌乱之中,终于又想起来一招。

哈哈哈,宗舒大笑起来:“郓王,你可以到德天社了,你可以夺得相声大赛的冠军。”

“你算一下,冰得多少钱?有买冰的钱,朝廷能从南方买多少粮食过来?你,简直不要太搞笑!”

徽宗听懂宗舒的意思了,虽然他从没有下过田,但也知道新鲜的东西会腐烂。

麦杆收割下来,是可以喂猪,但关键问题是保存不了几天。

如果不收割,长在地里,不几天之后也会变黄变干。

赵楷想到的办法,刚刚大家认为可行。被宗舒这么一说,根本无助于养猪。

“人都养不活,还养猪?郓王,你是猪脑子吗?”宗舒毫不留情地嘲笑着赵楷。

284 心虚了

又见宗舒骂赵楷,比过去还要狠。

赵楷此时却无法反驳,宗舒提出的青麦杆保鲜问题,是目前解决不了的。

被宗舒骂成猪,赵楷的脸顿时涨成了猪肝色。

此时的宗舒已非往日可比,马上就要和珠珠结婚了。

对于附马,赵楷再不满意,也不能当前陛下的面和他吵架,骂人,更是不行。

赵楷要全力维护一个皇子的形象,如若不是陛下避嫌,他当年就高中状元。

所以,赵楷只能忍下这口恶气。

“宗舒,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蔡京本来不想发话的,看到这厮,他就心中发怒、头皮发麻。

他所支持的郓王赵楷被宗舒骂得下不来台,蔡京只好站出来解围。

“蔡相公问得好。目前,当然就是要提前安抚百姓,让大家对明年的生活有更好的期待。”

宗舒不自觉地又朝前走了几步,站在了徽宗龙椅前台阶之前,俨然成了百官之首。

“蔡相公当年的善举,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设立了安济坊、居养院,很多百姓不至于病无所医、成为流民。我看,可以在北方继续大力推广蔡相公的办法。至于银子嘛,一律按照职位高低,捐款嘛。”

宗舒的办法倒是有,蔡京却听得心惊肉跳。

不对劲!

这厮又提起了安济坊和居养院,上次提起的时候,逼着他蔡家捐了三万两。

“大家捐款之后,可以在密县增加安济坊和居养院,由密县基地接收北地新增加的流民。”

宗舒这厮真是商人出身,算盘珠子打得劈里啪啦响。

这小子分明是利用安置和救济流民的由头,把官员们的捐款流入他自己的腰包。

没等蔡京提出反对意见,陈过庭、李若水倒是首先反对,让官员们捐银子,他们的境界再高,也是老大不情愿。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当有大事的时候,就是官员们挺身而出的时候!你们平时不是道理挺多吗?什么为国为民,这些道理,都吃到狗肚子里了?眼看着老百姓就要饿肚子,你们却吃香的喝辣的!这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宗舒一番话说得激情澎拜,不少官员低下了头,刚才反对得是不是太快了?

好像,应该是多少要捐一些。

“作臣子的,要时时处处为陛下分忧,为百姓着想,否则,你们如何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宗舒以一种恨铁不成刚的口气教训着官员们,如同官员们在上任前的教育谈话。

“你们看看我,”宗舒说道,官员们顿时松了口气,看来这个大宋首富要捐款了,他一捐款,问题就解决了。

“你们看看我,一无职,二无权,你们不捐,我也不捐!”宗舒理直气壮地说:“我的钱,还得养珠珠公主。”

无语了,这厮的理由真是冠面堂皇!

他无职无权,就是不捐钱。

他有钱,就是用来养老婆的。

有什么不对吗?他老婆是公主,是陛下的掌上明珠!就算有不妥,也没人敢说出来。

宗舒说完就站到最前排的角落,看来又要置身事外了,蔡京、童贯、赵构、赵楷等人几乎同时舒了一口气。

这个小魔头,终于是要消停一会儿了。

大殿中没有发言的只剩下两个人了:太子赵桓和康王赵构。

没等徽宗的目光扫过来,赵构主动说道:“儿臣倒有一个意见。”

赵桓刚才还在乐呢,宗舒怼赵楷,真叫一个痛快呀。

赵构又站出来提意见了,宗舒会不会又把矛头对准他?

“儿臣认为,解决小麦绝收问题,还得靠土地。”赵构此话一出,官员们纷纷点头,粮食可不就是从土地长出来的吗?

赵桓心想,难不成赵构要提出加大屯田力度,扩大耕地面积?

这显然是来不及了呀。

“太子殿下亲自在城外耕作,相信他已经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所以,儿臣的意见上,此事交由太子,一定会得到圆满、彻底的解决。”

赵构这厮的办法,是让太子来想办法,这算哪门子办法?

宗舒心想,赵构这又是要给太子挖坑啊。

“众所周知,太子殿下带人在城外耕作,有百余名官员随其下地劳作,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了新的作物品种。那个时候,太子就提前预知到今年北地小麦的绝收问题,已经在未雨绸缪。此事,非得太子出面解决不可。”

赵构还嫌坑挖得不够深。

这挖坑的技术很高明。先是吹捧了一下太子,说他带人在城外耕作。

紧接着把太子耕作的事,与麦子绝收的事联系到一起,认为太子是解决麦子绝收问题的最佳人选。

哪怕赵构挖的是个粪坑,太子也得捏着鼻子往里跳。

“对,太子殿下耕作的那块地,据说是要种水稻。太子殿下,肯定已经是胸有成竹了。”

赵楷及时对赵构的话进行了补充。

此时,赵楷主动与康王赵构站到一起,先给太子出难题,把太子扳倒再说。

童贯不失时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