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他就不够格啊。
“陛下,我就不客气了,我想当官。”宗舒说出这话,徽宗的圆脸立马变成了驴脸。
宗舒咳了一声,继续说道:“我想当官,也没那文化底子。所以,我求陛下两件事情。”
徽宗心里顿时定了下来,这小子说话挺利索的,怎么一到关键时候就大喘气?
“说吧,只要不是要传国玉玺、尚方宝剑、丹书铁卷,只要联有,莫无不可。”
徽宗这次吸取了教训,把几个重要的物事给点了出来,防止这小子胡乱开口。
“陛下,第一件事,求你不要责罚太子。”宗舒说道。
徽宗马上答应了,虽说是看不上太子,虽说是找石炭并不是太子的功劳,但毕竟太子也挂名了,更何况,有刘皇后在场,还怎么责罚太子?
“陛下,第二件事,求你让缨络继续到归宗书院读书。”
在从密县返回的路上,宗舒给太子、缨络和珠珠又讲了几回《射雕英雄传》。
结果缨络很是忧郁,说是父皇知道她经常到归宗书院,不允许她再来了。
如果来不了归宗书院,那就意味着听不成宗舒讲的《射雕英雄传》。
其实,宗舒也挺享受与缨络在一起说笑的时光,于是就向皇帝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
“宗舒,为什么向联提出这个?”徽宗奇怪了,这小子居然不是为自己要东西,而是替人求情。
这简直就是小孩子做派,立的功倒不小,提的要求,都是芝麻大的小事。
“陛下,我和缨络是同学,因为,我想天天和她,叫什么,来着,双修,修远,上下摸索。”宗舒说道。
缨络:……
赵桓:………
徽宗和刘皇后:¥
宗申听后大吃一惊,上下摸索,到窑子多方便啊。这里可是皇宫啊!
“大胆小儿,竟敢对公主无礼,掌嘴。”魏公公受不了这厮了,这还得了,当着皇帝、皇后的面,调戏人家女儿,你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宗舒看了一眼魏公公,慢斯条理地说:
“古人曾经曰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摸索,”宗舒叹了一口气:“求求你了魏公公,我还想和缨络当同学,一起研究研究学问,讨论讨论文章。”
“你不是说要摸索公主、非礼公主吗?”一直想对宗舒掌嘴的麻皮老太监魏公公问道。
“我有说过吗,我说过我要摸公主吗?我倒是想非礼来着,缨络不愿意啊。”宗舒说道。
“滚!”缨络的脸红得要滴出血一般。
宗舒心里这个爽啊,就像夏天吃了汽水、冰棍再加上哈根达斯。
哈哈哈,屋子忽然响起一阵爆笑。
考,谁啊?谁这么没有眼力劲儿?
居然是徽宗笑得大喘气。你的女儿被调戏,你这么高兴干嘛。
“宗舒,你这个文盲,这么多年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徽宗此时也不顾威严了,居然爆了粗口。
“陛下,这么多年,我就记住了这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摸索。”宗舒说道。
“文盲,简直是不可救药。这句诗是屈原的,《楚辞》知道吗?朕教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徽宗又强调了一句:“记住了,是求索,不是摸索!”
屋内众人都大觉奇怪,皇帝居然笑得这么开心,还这么耐心地教导这个流氓!
“师父在上,请受学生一拜。”宗舒大声喊着,朝徽宗伏下身子就磕了几个响头。
“等等,你叫我师父?你是我学生?”正在笑着的徽宗奇怪起来,对宗舒的举动有点蒙。
“师父,岂不闻袁州郑谷的一字之师吗?”宗舒说道。
徽宗时代,知名的文人老的老,死的死,倒是徽宗自己的文才包括书法、绘画成了当世第一。
作为一个博学多才的皇帝,他肯定知道一字之师的典故。
唐朝一个叫齐已的写了一首诗去请教袁州的郑谷。
这首《早梅》诗中有一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说,既然是早梅,那么开得不会那么多,把“数枝”改为“一枝”最佳。
从此,齐已就拜郑谷为师。这就是一字之师。
徽宗听到此有些为难了,当宗舒的老师,但是这小子是京城第一文盲,说出去丢人啊。
如果不承认是宗舒的老师,显然与事实不符,毕竟他今天教宗舒改正了错误,一字之师也是师。
转念一想,徽宗又觉得,文盲怎么知道一字之师的典故?
难道这小子在装傻?
不过,有装文盲的吗?
只能有一种解释,这小子还有潜力可挖。
徽宗觉得当他的一字之师也没有什么大不妥,不犯祖宗家法,不违道德人伦。
再加上,宗舒接连两次挫败国师林灵素,今天又移去了他的一大心病,感觉这小子看起来还比较顺眼。
“以后,你要多读书,但切不可以朕的名义,四处招摇撞骗。”徽宗说道。
天啊,宗舒这小子不知道撞了什么大运了!
皇帝是他的老师,以后谁敢惹他?
029 解决了流民问题
宗舒连连称是。
斜眼看了一下缨络,只见这小妞脸上潮红未退,嘟着嘴,前面一上一下,此起彼伏,很是诱人。
这小妞子,年龄不大,发育倒是超前,如果再穿个岛国制服,就更完美了。
其实刚才也挺惊险的,宗舒身上有京城第一文盲的标签,冒然找皇帝当师父,实在是有点冒险。
万一皇帝不高兴,投入大牢都算是轻的。
宗舒从事过多种行业,对人的心理把握可以说是八九不离十。人在笑的时候很难马上转入愤怒。
并且在诗、书、画方面有天份的人,性格大多文弱,典型的书生病。
具有书生气的皇帝,一般也不会太残暴。宗舒认皇帝作老师,如果有什么不对,也只是一个少年,一时兴起而已。
再怎么说,一个皇帝出于身份的考虑,也不会与一个文盲来较真。
毕竟以前曾有过“周公吐哺,天下归宗”这样的“反诗”,皇帝都可以一揭而过。自己认他作个老师,还至于给喀擦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人都有教育别人的欲望。好为人师,是国人的通病。
今天徽宗为什么这么高兴,不仅是宗舒好笑,更重要的是,他纠正了宗舒的错误,这让他有了很大的成就感。
平时,在朝堂之上讨论的都是政事。如果讨论诗词绘画,恐怕台谏两官都要上表,给皇帝提意见了。
一回到后宫,皇后嫔妃都争着与他干那种事,也没有空来讨论。
寂寞呀!正在此时,一个少年人来了,让他体验到当老师的美好。所以,对宗舒倒是越看越顺眼。
于是,宗舒临时起意,趁着高兴,顺着竿爬,居然搭上了皇帝这艘大船。
本来,看到童贯和蔡京那幅样子,宗舒还想着这样的大宋亡了算了。
但今天当了皇帝的学生,似乎现在得更新一下观念了。
立场?本人的立场从来都不坚定!
气节,少爷我从来不讲气节!
气节能当饭吃?立场能当酒喝?
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