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成了,只得接下“赐字”的活儿。
宗舒心里暗爽,看来还得多看吐糟类的电视节目啊,玩什么“谐音梗”,真是手到擒来。
“宗舒,你先前为朝廷做了不少事情,朕也没有赐予你什么。”
宗舒心下感动,陛下呀,你总算知道了,本人又是让你们赚银子,又是为大宋挣面子,还差一点死在大名府的城墙之下,我容易吗?
“朕就赐你一个表字,舍予,望你舍身忘予,大舍,方得大境界,大予,方得大天地。”
徽宗稍一沉吟,就给宗舒赐了字:舍予。
李少言和曹宗申心想,莫不是宗舒和徽宗提前说好了?
宗舒当时带着曹宗舒去种家军大营的时候,编了一个假名字:祖舍予。
宗舒连忙向徽宗磕头,感谢赐字之恩。
又让这厮给成功过关了!
不过,还有下一关,让珠珠站彩虹。
所有人都要看看,这次宗舒到底用什么方法来实现,难道又像要玩谐音吗?
宗舒手一招,林灵素和李少言走过来。
看来这次,是要来真的了。
不少人寻思,林灵素是国师,不少人过去见过他作法,这是要像祈雨一般,把彩虹给招出来!
就连一言不发的完颜萍也前倾了身子,想看宗舒到底怎么招出彩虹来。
林灵素拿出一个镜子。
果然,这和坊间的研究差不了多少,就是召出彩虹,而后用镜子照出来。
李少言端来了一盆水。
宗舒把镜子放到盆里,对着太阳调整着角度。
李少言走到一个集英殿的一个白墙前,指了一下。
人们发现,墙上出现了一道彩虹,尽管这彩虹不大,但的确是七彩的!
一盆水,就能造出彩虹来?!
宗舒给林灵素和研究员们上过一课关于光的课程。
通过筷子在水中看起来会弯折,大家知道了光的折射原理。
而宗舒又通过光的两次折射,让大家发现一种奇妙的现象:光色散。
光入水折射一次,镜子反光使光出水又折射一次,也可以使光色散。
通过两次折射,让白光散解开来,分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
接下来,根本不用珠珠移动脚步。所有人都知道,宗舒这是完成了让珠珠“站彩虹”的课题。
这种再简单不过的物理实验,在这个时代确实会让人震惊。
人们都见过彩虹,都认为那是自然形成,是老天爷在向大家昭示着什么,于是就有了各种解读。
而现在,彩虹是真真切切地出现在大家面前
制作彩虹,宗舒只用了一盆水和一面镜子!
这时,大家看向宗舒的时候,不由得心生敬畏。
难怪,国师林灵素对宗舒心服口服!
当初,宗舒预测通真宫要沉入地府,就真的沉入地府了!
今天,宗舒说要让珠珠站上彩虹,就真的做出彩虹了!
一个是地,一个是天,宗舒难道真是像传说中的神人,可以与天沟通,可以与地对话?
“珠珠,这是个小彩虹,我再给你做个大的!”
228 真正的格物
睢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少言拿出一个用布包着的东西,看大小粗细就像是一把剑,快一人高了。
去掉布,露出了一个通体透明、三棱形状的东西。
这不是剑。
剑有尖有柄、有刃有背,这东西从头到尾,粗细一致。
李少言将此物摆好,宗舒才走过去,将其摆弄一番,对着太阳又挪了挪角度。
呀,快看!有人惊呼道。
还是那道白墙,出现了一道彩虹,七种色彩,大小一致,排列整齐。
比刚才用水盆制作出来的彩虹,更长更宽,总体要大上数倍。
和平时所见的不同,这彩虹不是弯的,而是直的。
如同手法娴熟的画匠,用七种彩色的笔刷,按照尽寸,精准刷出来的图画。
但这个是光形成的,的确是一种彩虹。
阳光明明是白色的呀,通过这种透明的装备,就可以幻发出七种色彩?
大家从未见过如此的变戏法儿!
其实,这就是最简单的一个光学实验。
最早发现太阳七色光的是牛顿,当时他就是用一个三棱镜。
一个月前,宗舒就找到林灵素,画了一个图,交给在密县的玻璃作坊制作出来。
玻璃作坊的生产水平已经大大提升,做出的玻璃制品,其纯净度非常高。
宗舒要求他们做玻璃,主要是生产大宋科学院做实验用的各种器皿和宗舒要求的特殊材料。
比如这个三棱镜,起初大家并不知道有什么用。
当宗舒拿着三棱镜给大家讲课时,大家才发现,这玩艺能把白光分解成七色光。
苏易和其他十四名百工学员,当初回答了筷子在水中折弯的问题,对光折射有所了解。
宗舒给他们上了一堂课,立马感到自己以前所知道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再和宗舒一比,他们就是井底之蛙。
这些学员们看到三棱镜能将白光分散成七色光,个个都震惊异常。
学员们如此震惊,今天在场的人们比之更甚。
这哪里是变戏法儿?
这简直是在与天神沟通!
如果不是老天照顾,怎么会散下七彩光来?
“陛下,陛下,祥瑞,天降祥瑞!”蔡攸激动得大喊起来。
蔡攸原地跪下,其他人员不得已也跟着跪下喊了起来。
这帮憨批!
这也是祥瑞,那也是祥瑞,哪儿来那么多祥瑞?
就算是祥瑞,那也是本少爷制作出来的!
“陛下,没错,这就是祥瑞,我就是祥瑞的缔造者!”宗舒说道:“要不,我给您再造一个更大的祥瑞?”
更大的祥瑞?这个彩虹已经够大了!
宗舒双手一拍,林灵素、李少言和曹宗申同时行动,拿出了一些物件,其中有两个水桶,大家都认识。
其他的东西,还是头一次见到。
徽宗顿时又来了兴趣,宗舒莫不是又做出了什么新的东西?
曹宗申为两个水桶打满了水,林灵素和李少言都拿出一个粗大的竹筒。
竹筒往水桶里一放,筒的后部有一个把手。曹宗申帮助将把手抽出来,竹筒显得尤其笨重。
林灵素和李少言吃力地抱着两个竹筒,分头走到南北两侧,相距有十丈。
两人用劲推压把手,筒的一端忽然喷出数道水箭!
一南一北,数道水箭交叉穿过,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
有人马上想到了,这就是孩子们常玩的水枪。
小孩玩的水枪,都是竹筒的一端凿一个小眼,另一的竹节打通,用一个棍子绑上布条塞入。
棍子一抽,水就从小眼进入筒内。
棍子一推,水就从筒内激射出去。
林灵素和李少言正在操作的东西,是一个超大号的水枪。
有人发现,这个竹筒的前端是白瓷,上面布满了均匀的小眼,相当于浇花用的喷壶。
之所以能够同时喷出均匀的数道水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