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成熟,在铜丝上涂上漆,多次烘焙就成了漆包线。
最关键的,必须制作出蓄电池。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电喇叭,制作出来,需要的工艺和材料太多了。
更不要说制作什么简单的直流发电机之类。
宗舒认为,科技兴国完全可以弯道超车。
蒸汽机的发明,开启了人类工业革命。不久之后,发电机的发明则是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就大宋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讲,制造出蒸汽机的难度,要远远小于制造出发电机的难度。
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基于水汽冲开了茶壶盖子,是科学与技术的初次结合。
而制造发电机所需要的材料、工艺并没有超过蒸汽机,只是发明发电机的原理更为复杂、更为抽象。
发电机必须有最基础、最底层的理论作为指导,如果不懂电磁感应理论,根本不可能造出来。
只要能造出来蒸汽机,那么造发电机也不成问题。
因为,宗舒明白理论,特别是电磁感应理论。
那么,可以一步到位,直接搞发电机。
宗舒马上着手,开始编写《电学基础》,自己亲任教习。
这一切,大宋科学院的储备少之又少。说到底,还是人才太少!
像苏易这样的人多了,大家就可以分头攻关。
招人!继续招人!宗舒给林灵素下达了指标。
同时,宗舒又命林灵素的玻璃作坊,作出几样东西,一个月之内交给他。
交待完任务,太子赵桓忽然来了,陪着他的是侍讲吴非。
吴非见到宗舒就感慨不已,赵楷罗列了宗舒那么大的罪名,并且这么多的文官集中火力,对宗舒进行攻击。
而宗舒却一点事都没有,反而是把赵楷和几十名官员骂得抬不起头来。
宗舒在朝堂上拿着一个形如吹针的东西,能够扩大音量,正是这个装备,帮助宗舒赢了一场嘴仗。
这消息传出来就变了味,坊间都在传说,宗舒继上场劫法场之后,拿着吹针,又一次大闹朝堂。
宗舒从紫宸殿里出来之后,赵桓提出了建议,让种师道任大名知府,让宗泽任濮州知州。
蔡京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北伐辽国失败,罪责主要在童贯身上,但种师道自身也有很大问题。
宗舒也说过,种师道太过自大,没有把辽人放在眼中,导致种家军各种应对失当。
虽说是让种师道任知府是一种降职,但这个大名府是大宋北境的门户之城,非常重要,不能让种师道来这里。
至于宗泽,年龄也很大了。
再说了,宗泽当时是不满于朝廷的对金政策,现在让他出山,岂不是意味着朝廷政策有所变化?
凡是太子提出的意见,蔡京都要反对,他是郓王赵楷的坚定支持者。
赵桓心中一叹,宗师就交待这么一项任务,也没有完成。
正在沮丧之时,蔡攸忽然支持起了赵桓的提议,认为太子的提议非常对。
蔡攸说大名府知府梁子美,这次在北伐过程中,与赵构和童贯沆瀣一气,共同坑害种家军。
枢密院运来的军用物资特别是碘伏,梁子美扣留了不少,导致种家军一瓶碘伏都没有。
蔡攸和蔡京,这对父子,居然在朝堂上意见相左!
当时,蔡京气得脸色铁青,别人反对他,倒是可以理解,而蔡攸,是他的大儿子,这不是公开内讧吗?
赵桓讲到这里,禁不住问宗舒,为什么他提前两个月就预测,蔡京和蔡攸一定会反目成仇?
这件事情,林灵素也知道,宗舒当时说:在权力和利益面前,谁都不淡定。
蔡京和蔡攸,绝对会相互倾轧、反目成仇。
现在看,宗舒当时提出让蔡攸任枢密院事,根本不是在讨好蔡家,而是给蔡家钉了一颗钉子。
正是这颗钉子,让蔡家这块木板有了裂缝。
219 培养科技皇帝
蔡京和蔡攸一开始都还在就事论事。
最后两人公然在朝堂开撕。
宗舒听得直爽,大名知府梁子美与蔡京的关系很好,但这次可能得罪了蔡攸。
童贯把蔡攸留在大名府,估计没有招待好。
当然,导致蔡京和蔡攸反目的是蔡京与宗舒的赌局。
蔡京输了,就要让蔡修到皇宫去收夜香。这样的赌约,蔡京也没有和蔡攸商量,就同意了。
这两人一开撕,赵楷也是愣神了好久,这是怎么回事?
除了赵楷劝阻,其他的官员一个个的都不出面。
对这些官员来讲,帮任何一方说话,都不妥当。
开撕的是一对父子,这是蔡家的家事,别人,怎么好掺和进来?
好多官员包括陈过庭、李若水等人,也都是抱着一种看笑话的心态。
毕竟,蔡京把持朝政太久,也树了不少敌人。
童贯过去的一些手下,也都盼着两人争吵升级,直接动手更好。
徽宗也没有出言劝架的意思,最后还是赵楷将父子二人劝住。
父子二人,一个人支持赵桓、一个人反对赵桓。
既然如此,徽宗就让赵桓再提出新的人选。
赵桓没想到会有如此转折,于是提出了新的大名知府和濮州知州人选,当然都是太子一党的官员。
新的人选一提出,蔡京和蔡攸都无话可讲了,其他官员们也没有反对。
只要是太子的人就行,那么,曹家庄的地道就可以大挖特挖了,最少官方不会干涉。
可以把曹家庄和濮州村的附近扩大一些,划出两片地方,作为特区,除了太子和宗舒,地方官府无权管辖。
宗舒当即提出这样的设想,太子立马答应,当然这事不能形成文字,只能是暗地里交待。
如果这也让言官知道了,又多出不少嘴上官司。
“特区,特在何处?”太子问道。
“太子殿下,这两个地方,将来会成为抗金的基地,非常重要。可以说是矿产特区、军事禁区。”
宗舒现在也不打算向太子透露石油的事情,等做出东西出来再说。
赵桓也没有主动问。
在他心目中,宗师实在是一个神人。
一个月前,他说蔡攸和蔡京绝对要发生矛盾,当时赵桓认为,根本不可能。
孝顺不孝顺,这是衡量一个官员好坏的重要尺度。
就算是父母的意见不对,作为儿女,也都得顺着。
而且蔡京的官职这么高,不可能不在乎自己名声。
而偏偏,父子反目的事情就发生了!
过去,赵桓一直想不明白,珠珠为何对宗舒如此的崇拜,简直到了盲目的地步。
不管什么事,珠珠总认为宗舒一定能办得到。
最早的一次是宗舒与国师林灵素比试道法的时候,没有人押宗舒能赢。
但当时,也就是珠珠悄悄地委托缨络,到现场押宗舒赢。
结果,宗舒真的赢了,珠珠赢了不少银子。
从这时起,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