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1 章(1 / 1)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 睢关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吴玠知道了,宗舒根本不是东宫侍讲的身份,而是太子尊称为“宗师”的人。

吴玠也不能贸然称宗舒为“宗师”,只能称他为宗少爷。

宗舒讲完了“首先”,发现吴玠和种师道不再往下问题,也就不再解释“其次”了。

自己一匹马胜过辽人三匹马的真正原因,他目前还不想让太多人知道。

这个真正的原因是:马掌。

宗舒为三十五匹马通通钉了马掌。

在曹家庄时,宗舒递给了曹一手一张图纸,画了一个铁片,就是马掌。

曹一手按照图样打造了马掌,并且和牛皋一起,给马钉上了掌。

马一开始很抗拒,但曹一手和牛皋的力气都大,将马绑起来,同时把打造好的铁掌放入炉火。

铁掌红透之后,曹一手夹着铁掌直接贴到马蹄底部,铁掌就与马蹄的角质层融为一体。

紧接着,曹一手又给马掌钉上了钉子,确保马掌与马蹄结合更紧。

也就是说,宗舒的马有了铁掌作保护,根本不会受到伤害和磨损。

因为,磨损的都是马蹄铁。

马蹄铁的使用不仅保护了马蹄,还使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

同样都是通过铺满麦秸的官道,辽人的马滑倒,而宗舒的马没事。

马掌最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由古罗马人发明,最早关于马掌在我国的记载,大概是五代前后。

后晋天福三年,彰武节度判官高居诲出使于阗,从当时回鹘牙帐驻地甘州开始进入茫茫戈壁。

放眼望去前方路面尽是砂石,非常难走,高居诲犯难了。

这时甘州人传授给他们一项技术,“教晋使者做马蹄木涩,木涩四窍,马蹄亦凿四窍而缀之,驼蹄则包以牦皮乃可行”。

“木涩”是当时甘州人对马蹄铁的通称。

当时处于河西走廊的甘州回鹘已经掌握了给马钉掌的技术。

但是直到元代才在被蒙古人广泛使用。

当然,现在的辽人、金人都不知道使用马掌。

如果辽人、金人知道使用马掌,大宋更是无法阻挡这些草原骑兵。

出于谨慎,在没有新的技术出现之前,钉马掌的秘密只限于曹一手以及目前的三十几人。

种师道和吴玠不问,宗舒自然也不能主动和盘托出。

刚才种师道还在担心,牛皋等人追辽人,会不会让辽人给逃了,毕竟人家刚刚第三次换马。

宗舒这么一解释,种师道心道,耶律不才,跑不掉了。

不过一想,牛皋等人要想抓住耶律不才,恐怕也不容易,特别是宗舒要求抓活的。

看出了种师道的担心,宗舒说道:“牛伯远的武功,恐怕不比晋卿差。”

吴玠说道:“牛,牛将军的武功,我昨天已经见识,我不是他的对手。”

吴玠这才把昨天自己半道被截的情况说了说,种师道这才知道,宗舒此次北上的目的,就是要救他和吴玠。

再看一看这个年轻人,种师道忽然感到,自己活了七十岁,黄土已经围到脖子了,但与宗舒相比,他这七十年简直是白活了!

在他出征前,这个年轻人就在朝堂上放言,攻辽必败,是因为我们低估了辽军的实力。

现在看,不管哪一样,都不出宗舒的预料。

种师道想到了另一种结果,如果当初是太子殿下抢到了北伐辽国的任务,那么宗舒肯定是随着出征。

没有了赵构和童贯,替而代之的是太子和宗舒。

那么,失败的一方,那就是辽国了?燕云十六州,那就可以收回来了!

哪怕是太子没有出征,哪怕是昨天他听宗舒的建议,杨可世不出征,他再说服童贯采取“不进攻、不退兵”的威慑策略,说不定燕云十六州也可以回来。

如果他听了宗舒的建议,或者是把宗舒留在种家军,说不定战争又是另外一种结果。

遗憾的是,战场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看着宗舒这张年轻的过分的脸,种师道感到,此人实在是太可怕了,有着令人恐怖的实力!

种师道以前总是不服老,现在终于感到,真的是老了。

169 粪烟

李少言看牛皋还不回来,不禁有些担心:“不会是让耶律蠢才给逃了吧?”

宗舒正想抬手给他一个爆栗,李少言早有准备,躲开了。

“你个乌鸦嘴!给我闭上!”宗舒说完,也有些忐忑。

耶律不才此人,在历史上没有记载,宗舒一点印象也没有。

难不成竟然是个高手,牛皋都搞不定他?

一想起牛皋在校杨上,一人对八人,毫无惧色,不落下风,信心又提了起来。

“如果连耶律蠢才都抓不住,牛皋就别回来了。”

宗舒语音刚落,种师道眼开了微闭的双目:“回来了!”

众人凝视远望,只见大地一片苍茫,远处的地平线上,有几片稀疏的杨树林,偶尔几只鸟飞过,连个鬼影子都没有。

“经略相公,”宗舒迟疑地问题:“会不会搞错了?”

种师道对自己的耳朵非常自信,肯定地点了点头,而后说道:“恩公,以后不要叫我经略相公了。经此一役,世间已无种家军,经略相公,惭愧。”

“如恩公愿意,叫我师道即可。”种师道认真地说。

来了,来了,李少言忽然喊道。

田野和天空的交接处,出现了小黑点,随即传来了若有若无的马蹄声。

聚睛细看,果然是牛皋!

李少言和吴玠一激动,纵马迎了过去。

牛皋将耶律不才和八名辽兵抓回来了。

耶律不才被反剪双手,与八名辽军用一根绳子牵着,都骑在马上,谁也跑不掉。

耶律不才的嘴被牛皋塞上了破布,种师道看到顿觉解气。

抓到辽人了,抓的还不是一般的辽人,抓的是辽国的猛将!

耶律不才的侄子被抓了,虽说是抵不上种家军十万大军被屠,但总算是给宋军挣回了一些面子。

耶律不才的嘴被堵,其实,他的心,更堵。

作为耶律大石的侄子,耶律不才根本没有活在他的阴影之下,相反,他文武双全,在辽国的人气颇高。

不仅精通骑射,还颇有谋略,年纪不大,就已经多次征战并多次立下战功。

更难得的是,耶律不才不仅精通契丹的历史和文字,对汉学还很有研究,是辽国著名的才子。

耶律不才的名字,让辽国的贵族子弟们十分心塞,他叫不才,其他辽国人都该钻地缝了。

作为耶律家族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耶律不才得到了各方追捧,俨然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将杨可世一步步引向兰沟甸,全歼五千大宋骑兵的,正是这个耶律不才。

而后耶律不才参与了屠杀种家军的整个战斗。

经此一战,耶律不才将扬名立万,其声名恐怕要传到金国、大宋甚至是西夏。

但,耶律不才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就一步步地钻